香港一二线导演,在镜头语言上平均水准是要好过大陆导演的

东方好莱坞名不虚传,香港导演的戏,剧本是弱项,镜头语言却是强项,因为香港电影的特色就是这样,快节奏+强刺激,所以镜头语言被推到很高的要求上,当然相应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剧本的质量被漠视打压的很惨,《无双》的剧本也是闲置了10年,最后才以港陆合拍的模式被捞出来

哪怕是电视剧,2000年TVB的《烈火英雄2》,部分重点镜头的运用都已经是电影级别了吗,更别提近年的《心冤》《东方华尔街》这种挂著电视剧皮的长电影了,镜头真心好,不啰嗦不拖沓,意犹未尽

现在备受赞誉的tvb电视剧《金宵大厦》,哪怕是小演员+小成本制作+鬼片题材,在镜头的运用上远超国内多数「知名」婆妈剧,更别提一些国内见鬼的悬疑电影了

色调+镜头的轻微变形,不用音乐都觉得恐怖

不是每个镜头都要怼脸的,虚实交替的镜头语言更有感染力

演员一直喊好害怕是没用的,用镜头语言让观众害怕,才叫高级

希望大陆的电视剧导演,好好学习吧,tvb剧目不更新,我都要剧荒了,

某些婆婆妈妈的剧情,黏黏糊糊的叙事,拖拖拉拉的镜头,咱也别说观众不行了,这种剧扪心自问,还没有王者峡谷好看呢(手动狗头)


王晶说的技法应该是电影技术一类的,比如摄影,灯光,剪辑,配乐等。虽然这些都是分门别类,有专门的人负责,但是导演总观全局的,怎么用好真是导演的事。

80-90年代的香港,年产数百部,还有很多的三级片的拍摄技法好过现在一水的国产电影,更不用说那些网路大电影了,那些好多连基本的拍摄技巧都有问题,看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

早期贾樟柯的技法的确是比较差的,有点像草台班子,但是这些东西并没有限制到贾樟柯,电影内容才是贾导的特长。

后期的贾樟柯拍片预算上去了,班底好了不少,最近的几部片子已经没有那么生了。

最后说说最近话题比较多的郭敬明,郭敬明从《爵迹》后就没有新的作品上了,从前几部片子的拍摄来看拍摄技法什么的问题不大,估计是有钱请了比较好的团队,但是内容真是有点差。从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来看,事先应该对表演理论,表演技巧做了一些功课,所以每次点评一套一套的看似很厉害啊,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拍摄技巧是可以用金钱弥补的,但是好的技巧不代表可以拍好电影,那最多算锦上添花,王晶的技巧很丰富,专心一些也能拍好片,但是有些地方是无法达到贾樟柯导演的高度的。


我记得同样是这一期。

问:为什么香港的导演到内地来发展后大多成绩不怎么理想。

王晶:年纪大了。

问:那伊斯特伍德年级不也大了吗?他也在不停的拍片啊。

王晶反问:好吗?

问:哪儿不好?

王晶:节奏有问题。商业片节奏有问题。

问:你认为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怎么样?

王晶:很好啊,快赶上伏妖篇啦!但,观众不吃就是不吃啊。

从这几个问题的应对当中,感觉王晶的回答前后矛盾。《驴子》观众评价不错,但是王晶就是能模棱两可的说什么「节奏有问题」,所以他要质疑老爷子的电影「好吗?」

所谓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所以节奏这种东西,很难有个固定的套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难以以规则来论定的东西。而结合王晶下文「商业片节奏有问题」的言论,显然他是表示,《驴子》的节奏会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进而影响到影片的商业价值。

这里关系到商业片是否应该有导演的自我表达问题,说起来话长暂时不论。我的观点就是,在保障影片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自我表达。

这里只说王晶在这番言论中对于观众观感的态度。

在伊斯特伍德这里,王晶认为哪怕是观众评价挺好,但他节奏出问题了,会影响到观众的观感,所以就质疑「好吗?」到了周星驰这里,他又把问题归咎到观众「不吃」上,简言之就是新喜剧之王很好,但观众不吃。又把观众的观感抛开,谈影片本身啦。

也是在本期中,窦文涛问过王晶,那些赚钱的电影,是好电影吗?

王晶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好电影。」

他这个回答,在某种层面上是正确的。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一种层面,那就是商业层面。在商业层面上来说,能赚钱的东西,那就是好东西。但要说到电影技法、角色探究、演员演技、故事内核……等一系列艺术层面上,恐怕要倒过来说。

王晶在这期圆桌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一切以商业成绩为本。

当然以商业为本,也不算毛病,完全不是什么错误。

但王晶却在很多问题上,拿商业给很多电影做遮羞布。私以为并不妥当。


谢邀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晶的说法并没有太多毛病,很多答友都指出了,贾樟柯并不是以技法取胜的导演。导演之间,各有所长,不吝地说,王晶也是很好的导演,在商业和技术之间也算是游刃有余了,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比如著名的「我全都要」就来自王晶导演的《九品芝麻官》。

但王晶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商业上的妥协,近年来最明显的就是《追龙》,难得一见王晶正常水平发挥了一回,但也仅仅只是半场好戏。总的来说,王晶从编剧到导演,经历了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一路走来,在技法上的探索不可谓不多。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王晶电影看到不同的王晶导演,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奇怪,这电影居然是王晶导演的。相反的,我们可能也只能看到一个贾樟柯,所有贾樟柯的电影都是一个调调,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可能王晶属于后者,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一个导演拍电影不是为了让另外一个导演喜欢。贾樟柯的电影更多的像是在自言自语,管你喜欢不喜欢,他就是要这样拍,可以毫不在意票房,比如《天注定》。但也有积极的探索,比如《山河故人》,虽然拍的还是旧事,但可以把目光放到未来,这在中国导演里很少见。

话说回来,「王晶说贾樟柯技法不行」本身也是断章取义,节目本来是请王晶在王家卫和贾樟柯之间选择,说技法不行是追问的结果。王晶是个耿直人,就实话实说了。这里直接解读,就是王晶更喜欢王家卫一些。这好像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但放弃贾樟柯是需要理由的,技法不行是个可信的说法。这里不应该有争议,相信贾樟柯导演如果知道了,今后也会努力提高技法的。


这个评价有偏颇。

本质上还是美学理念的不同。贾樟柯偏现实主义,王家卫偏形式主义。贾樟柯走的是义大利新现实主义那个路子,求真实、重记录、轻技巧。他提到过《偷自行车的人》是他很欣赏的电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这部电影。

王家卫的电影,镜头语言相当华丽,总是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印象,观众即便看不懂故事,也会沉醉在他的电影氛围里。比起贾的朴素,王更艺术,更追求纯粹的美。所以论技巧,当然是王家卫更胜一筹。

但是也别理解成:王家卫就是比贾樟柯更牛逼。什么是好电影?不如换个问题思考:电影好在哪里?导演好在哪里?这样可以看到更多样的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这样就不容易被他人带偏,即便那是很资深的业内人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