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說他電影是爛片的人是出於嫉妒。他自認為那些被稱之為「爛片」的作品也還不錯。

大家怎麼看?


不同意有些答主的觀點,看人太簡單了,覺得王晶是爛片之王就以為其本人也很庸俗,看過這個訪談又立刻驚為天人,為其翻案到另一個極端,反過來認為三位主持人太膚淺,把他們貶得一錢不值。

三位主持人雖然在電影方面的觀點和經驗跟晶哥不在一個頻道上,有點秀才遇到兵的感覺,但即使是尬聊也能看出很多東西。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十三邀,在許知遠看似迂腐的靈魂拷問下,馬東、李誕、俞飛鴻、吳孟達這些嘉賓的人生態度都得以彰顯。如果換成高曉松來盤馬東,兩位都是行家,可能場面好看,但是套招太嫻熟了,不會真打。

而且主持人的一些想法很有價值,套句知乎流行語就是「沒有壞問題,只有好答案」。比如對喜劇創作的那段討論,還有關於電影工業水準提升對工作態度的影響,需要足夠的人文內涵為底。

王晶是電影世家出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逾四十年行業經驗,不要把他想成白痴。難得的是他認真探討的態度,可以把這次節目和他參加吐槽大會的那期對照來看,你會感謝梁文道竇文濤的。

王晶有他的話術,憑藉行業優勢,很容易就將知識不對等的談話對手引入他的語境。整蠱專家十個字的段子在業內早已廣為流傳,香港電影因為台灣而毀掉也是他說過很多次的,其他導演如爾冬陞也有相近觀點。

貶伊斯特伍德或許是他故意抬杠,或許是他太主觀,但也有他的立場,他鄙視東木在藝術和商業之間首鼠兩端。

他認為影評人的意見沒有價值,相當於簡單粗暴地封住對方的口,但這是很多導演常見的態度,比如姜文。

套路之外,王晶也有他的真話。

拍到想吐多半是他的真實感受,他說的物質條件好了之後反而沒狀態也是很多電影人的實情。

他承認香港導演在內地找不到情緒共振,沒法像國內中生代導演那樣創造幾十億票房。

聽他說近年都不拍喜劇片了,居然還有點小傷感,趕緊瞅一眼澳門風雲壓壓驚。

竇文濤捧他有情懷,他笑笑說有時候有,又說文藝片他投得起才投。

對方露出進攻的話鋒,戳他拍爛片,他不露鋒芒地懟回去:「好的定義是什麼?最多人喜歡,還是某一些最高檔的人喜歡?」

對方設個套,問他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哪部,他也不接招,他覺得自己拍的都不算什麼,卻不掩飾對教父、飄、卓別林的喜愛。

談追龍和跛豪,他順便踩一腳麥當雄,還不忘念叨一句「我沒有葉子楣嘛」。痴心情長劍,你曾經有過屈豆豆啊。


《掃毒2》:兩位楊過決鬥,老爹楊康給跪了

如何評價電影《追龍2》?

發哥星爺華仔成龍大哥,香港影壇地位該怎麼排?

中國影史上你所知道的並自認為演技最好的一位演員是誰,請根據你的理解具體聊聊有哪些高明之處?


他的「三四五線城市」理論幫我弄明白了當今的市場,也充分說明了他拍商業片很少虧錢,並非靠運氣


說實話,恰恰暴露了彈幕評論的智商,和網路社會的病態。一個固有的刻板印象被打破,迅速被拔高,然後再踩幾腳另外幾個看不順眼的嘉賓。如果觀眾稍微有點腦子,去試想這位叱吒多年的商業導演,能拍著爛片還能賺你的錢,會是個不學無術的傻子?

本來這期挺好的設定,3個文藝青年vs江湖老炮,流程也是多讓新嘉賓說話,拿相反的觀點來激發他。結果觀眾的反應真是讓人失望。完全不會辯證的看王大導演說的話,好的壞的一股腦全接受。比如好的商業電影就是看票房。你覺著這話是真的?郭敬明也這麼想。香港電影如今到底有沒有復興?當年的港片模式是不是一種畸形,弊大於利。我們其實如今也在發生,就是前幾年的流量明星忙到趕場,趕的台詞都不背了(這個更惡劣一些),我們要學這個?怎麼到來王晶嘴裡就變傳奇了。還有罵影評人真是惱羞成怒,倒是迎合了某些觀眾的G點。

那三個人的尬處恰恰在於心裡明明不同意他的觀點,又不好直接反駁,只能小心翼翼的繞,自然顯得弱勢。王晶聰明的多,直接亮觀點、擺氣場,事實部分根本不重要,你要和他對細節,你就輸了,觀眾誰愛聽這個?所以聰明人騙傻子,一騙一個準,這期節目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主持人裝糊塗而已好嗎?明裡代表觀眾網民的部分看法給王晶出題,實際就虛晃一槍完全還是捧著他,處處都留著口子給他面子了,結果還是為了證明大家對他有偏見,我也不排斥商人,我也不粉什麼竇文濤,圓桌派槍槍行我平時都不看的,但是別說得好像王晶就真的可以舌戰群儒了好吧?

你們看電影看不懂也就算了,畢竟電影是第七藝術,連看人聊天都看不懂嗎?


這一期王晶和圓桌派達到了一個共贏的結果。

一向低調的圓桌派因為王晶進入到大眾的視野,而爛片之王的王晶也因為圓桌派成功「洗白」。

節目中提到了一個詞,執生。

什麼意思呢?直面意思是靠自我能力滿足生存與發展的某種需要。

說人話就是隨機應變。

王晶就是一個把執生運用到極致的人。

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能有這種能力的人不多。像王晶自己而言,當年香港電影很多都是在短時間內拍出來的,自己最快的時候,五個星期出一部電影,台詞都是現場寫,因為合同都已經被談好了,錢也收了,硬著頭皮也要拍出來。

這種情形下拍出來的電影能好嗎?《整蠱之王》《英雄本色》都是這樣拍出來的,你說好不好?

這很奇怪,但是也有其中的道理。

心理學上說,人在緊迫的情況下是能激發無限潛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始終處於認真狀態,沒有時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全力以赴的做,會產生化學反應。

對比於現在的電影產業更有說服力,現如今的條件好了,時間寬裕了,要什麼有什麼,可為什麼好電影卻大不如從前,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大家沒有那種緊迫感了,並不是說好的電影都是趕出來的,關鍵還是對待電影的態度。

王晶始終自稱自己是個商人,他其實是個明白人。

他並不是唯利是圖的商人,出身電影世家的他不會那麼下作,從小耳濡目染的電影知識早就爛熟於心,很多人可能對於王晶只有他的一系列爛片,但是你不知道,他曾經在香港最困難的時期,給了很多人就業機會。一向和文藝片沒關係的王晶,在許鞍華導演沒人投資的情況下,投資了許鞍華的文藝片,他為了賺錢嗎,並不是,他只是覺得許鞍華是個好導演,不應該被埋沒。

他稱喜劇是最難的電影,在香港電影沒落之前他還會拍一些喜劇電影,而之後他就不會在碰喜劇電影了,因為他找不到共情了,香港人的情感共振是上個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結束,有人說你可以去大陸找機會啊,他說,我學不來。大陸的喜劇比如沈騰能找到的共情,我找不到,更不會不懂裝懂的亂拍大陸喜劇,而且到了他這個年紀,在誇張的拍喜劇很可憐。

他明白什麼年代有什麼市場,還會有什麼樣的人會去看他的電影,票房有多少。

竇文濤問他,你這些年拍了一兩百部電影,有沒有一部電影能是自己的代表作。

他想了一下:沒有!

肅然起敬。

我自己做了個電影公號:青木電影

關注回復「福利包」獲得熱門影片在線觀看鏈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