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未免有拔高之嫌。

黎元洪(1864——1928),晚清官僚、北洋軍閥、民國第三任總統。

黎元洪是湖北黃陂人,字宋卿。文獻記載,黎元洪家境貧寒,資質平常,但質樸堅韌,奮發向上。經過刻苦攻讀,他考上了新辦的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管輪科。1888年,黎元洪畢業被分到北洋水師服役,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親授六品頂戴,後來被調往廣東水師,在廣甲號巡洋艦上任管輪。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爆發,黎元洪所在的廣東水師廣甲艦被編入北洋艦隊序列參加了戰鬥,和著名的濟遠艦編為一組。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基本全軍覆沒,以清國慘敗告終。黎元洪得以大難不死,卻蒙冤身陷囹圄;出獄後他到南京投奔位高權重的開明官員張之洞,受到張的賞識與攫拔,從此平步青雲。

在張之洞的大力培養和提拔下,黎元洪很快就成為張在湖北推進軍事近現代化的得力幫手。在10年內,黎元洪由「南洋軍」 營幫帶升至協統,併兼任護鎮統制,官職僅次於張之洞麾下的頭號大將張彪。

據說黎元洪「貌似厚重而實有權術,外似渾渾而內藏心機」。不過,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良好個人素質,以及在官場上外柔內剛,老謀深算的從政風格,才使他能在湖北左右逢源、一帆風順並扶搖直上。

黎元洪以德報怨,以守為攻,竭力化解了南洋新軍統制張彪的嫉妒與敵意 ,更重要的是他爭取到了湖北新軍中各方面勢力的支持與擁戴,到辛亥革命爆發前夜,他已儼然是在湖北新軍中最眾望所歸之人。

黎元洪性格溫厚,善待士卒,因此頗得士兵好感。辛亥首義前夕,他被軍中革命黨人祕密推舉為都督。起義當夜,他非常矛盾,也很惶恐,曾斬殺兩名參與暴動的士兵,但又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身不由己的加入了革命黨的行列,所以辛亥革命成功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武昌首義成功後,腐朽的清朝統治土崩瓦解,革命黨人恭請威望卓著的黎元洪出來主持大局,他卻萬分不願,率幾個親信逃到黃陂藏匿起來,不願出山。革命黨找到他後,黨人蔡濟民用槍指其頭,脅迫他出任都督,他還一個勁的說:「莫害我,莫害我」。

黎元洪實在不情願做這吉凶莫測、前途未卜的都督。但僵持幾天後,他心知清廷大勢已去,這才審時度勢,半推半就的剪去了鞭子,並心緒複雜的登上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大都督的寶座,隨即還堂而皇之地檢閱了軍隊。

文獻記載,黎元洪被推舉為鄂軍都督後,像個泥菩薩般不言不語,還接連兩天不喫不喝。他想自己辛苦奮鬥半輩子竟會落到如此結局,一時悲憤欲絕。一天,他乘人不備,拔槍準備自盡,幸好子彈卡殼,被黨人聞聲奪下,這才撿回一條命。

黎元洪曾被視為南洋名將,就連實力雄厚的北洋巨孽袁世凱都不敢小覷他。當袁世凱復出後率北洋六鎮兵馬南下鎮壓革命時,黎元洪卻消極避戰,並請黃興來主持戰局。

黎則與袁世凱私下來往,暗通曲款,好為自己留條後路。老奸巨猾的袁世凱率兵攻克漢陽後,對武昌來了個圍而不打,並嘗試和湖北軍政府進行祕密和談。黃興、宋教仁等人對手握重兵的袁世凱抱有幻想,恭維他是中國的華盛頓、林肯,希望他能像這兩位西方偉人一樣建立不朽功業,並保證南方各省軍民都會服從他的命令。

袁世凱心裡有了底,他迅速北返,擬定了一份優待清室條例,並逼迫清帝(宣統)遜位,由他來組閣。客觀的說,野心勃勃的袁世凱逼清帝和平退位是出於私心,但也避免了一場血流成河的慘烈內戰。

1912年1月1日,眾望所歸的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了清朝276年的統治名實俱亡。

與此同時,黎元洪被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兼湖北都督,黃興任陸軍總長,彼時人把孫中山、黎元洪、黃興稱為「開國三傑」 。

孫中山力主建都南京,袁世凱卻屬意北京,黎元洪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想坐收漁人之利,他提出武漢三鎮為九省通衢之地,戰略地位重要,可以輕易地掌控南北大局,拋出了定都武漢的主張,結果為老奸巨猾的袁世凱利用,使他成了袁氏的竊國幫兇。

黎元洪曾發過一道聳人聽聞的所謂「四亡」通電,指出當前面臨的「兵亡、民亡、國亡、種亡」的四大危險,指責孫中山堅持原則是「爭義氣」之舉,逼迫孫中山和南京國民政府向實力雄厚的北洋軍頭袁世凱做出讓步。黎元洪被袁世凱利用,不停攻訐孫中山,竭力擁護袁世凱在北京建都。

孫氏孤掌難鳴,無奈做出讓步。1912年3月10日,孫中山通電宣佈隱退,袁世凱如願以償的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位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仍舊任副總統,仍兼鄂督。兩個前清的「忠實」奴僕,搖身一變為開創民國的赫赫元勛。

1913年,黎元洪一舉查封了武漢的革命報刊《大江報》,並殘殺了同盟會員張振武、方維等數十人, 他還調兵參與鎮壓了二次革命。之後,民國元勛黎元洪成了「共和之敵」。

1914年,袁世凱任命黎元洪為參議院院長。1915年,袁世凱復闢稱帝,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沒有接受。隨後,討袁護國戰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袁世凱在千夫所指、萬眾唾罵中驚恐死去。袁死後,由黎元洪繼任總統。

1917年,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起了府院之爭,黎手中無一兵一卒,在與段祺瑞激烈的矛盾鬥爭中只得步步退讓,只能安心做個「蓋章機器」。段祺瑞經常當眾怒斥黎總統,其部下對黎也是蠻橫無理,黎只能默默忍受。

以爭權奪利為目的的府院之爭以段祺瑞完勝而告一段落。後來,黎元洪在美國公使的支持下革除了段的職務,並向「辮帥」張勳求援。段祺瑞利用張勳復闢重新上臺,成了「再造共和」的顯赫英雄人物,黎元洪卻被張勳趕跑,從此在政壇偃旗息鼓,銷聲匿跡。

黎元洪在天津蟄居5年,閉門謝客,深居簡出,平日以看書習字自娛。

1922年直系軍閥異軍突起控制北京政府後,為爭奪總統之位,曹錕、吳佩孚導演了一出政治騙局,又擡出賦閑已久的黎元洪為過渡期的傀儡總統。黎元洪開始不願出任,架不住左右勸說,在1922年6月1日來到北京。

黎元洪上臺後,處處受吳佩孚、曹錕掣肘。吳、曹素有矛盾,明爭暗鬥不休,後來曹錕暫時取得勝利,立即逼黎元洪讓位。1923年6月,黎被逼無奈,再次灰頭土臉的回到天津。

黎元洪退位出走後,曹錕賄選成功,坐上了北洋政府大總統的寶座。黎元洪不甘失敗,於是祕密赴上海活動,想另組政府,沒有結果。失敗後去日本,半年後返回天津,投身實業界,親自擔任中興煤礦的董事長。1928年6月,北伐軍向黎攤派100萬元軍餉,還勒令:逾期不交,沒收煤礦。中興煤礦因戰亂早就是慘淡經營、難以為繼了,黎元洪大受刺激,憂憤交加,6月3日晚突發腦溢血死於天津英租界黎府,年65歲。

1935年,國民政府在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黎元洪的一生其實就是個悲劇。他曾三次就任民國副總統,兩次登上總統寶座,儘管是有名無實的,然而,作為一個不入流的政治家,使他在高位上並無任何建樹,加上缺乏縱橫捭闔的手段,更談不上雄才大略,性格又過於柔弱、寬仁,且胸無城府,所以這異乎尋常的扶搖直上帶給他的只有悲劇的一生了。

儘管黎元洪一生都沒有擺脫位高權輕、任人擺布的尷尬境地,但畢竟他的名字已經和中華民國史上的一系列大事件緊密的聯在了一起,也算被載入青史的不凡人物。國學大師章太炎對黎元洪評價極高,他認為民國隨著黎元洪的逝去已不復存在......

個人認為, 黎氏雖非章太炎輓聯裏所讚譽的「民國第一偉人」,但他的簡樸、謙遜、低調,與同時代那些橫徵暴斂、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軍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算得上軍閥中的一脈清流了,因此也為他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尊重,也算盡享哀榮了。

【插圖源自網路】【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黎元洪的命不錯,偉人算不上。

武昌首義,他是被迫做的都督,歷史開了個玩笑,他當上了副總統;

後來,他為了鞏固在湖北的地位,殺死了首義英雄張振武,顯出他兇狠的一面;

後來,在各種勢力的角逐下,他是一個可以為各派接受的人物,數次出任總統,一直沒有實權,位高從未權重,人稱黎菩薩;

他曾經為了權力和段祺瑞交手,府院之爭的結果是張勳復闢,段祺瑞三造共和,黎元洪黯然下臺。

下臺後,寓居天津,經商辦實業。

第一大偉人,實在是過譽。


黎元洪詮釋了什麼叫「傻人有傻福」。

一個職場「老好人」,或者說「老油條」,竟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成為了時代的驕子,成為了所謂的「偉人」,可謂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所以,當黎元洪被人從牀底下拽出來,被人用槍頂著腦袋,讓他當軍政府都督的時候,他也只能迷茫、恍惚卻又不知所措地點頭說,我去,我去!

時代選擇了他,他順從了時代。

黎元洪生於1864年10月,湖北黃陂人,人稱「黎黃陂」。不過,自從1911年10月被人從牀底下拽出來後,人們似乎更樂意稱他為「牀下都督」。

當然,當時的革命黨人未必是想要擁護他,只是事發突然,孫中山遠在美國,受到蔣翊武、孫武邀請的黃興也因事沒到湖北,誰也沒想到一聲槍響竟然撕開了顛覆清政府的序幕,孫武負傷住院,蔣翊武潛逃,一時間竟然沒有一個人足夠成為他們的領袖,於是乎竟然想到了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的新軍「旅長」黎元洪。

倘革命黨人真心擁護他,便也不會稱他為「牀下都督」以譏諷他了。

但是,命運確實很眷顧黎元洪。

在成為軍政府都督後,他迅速地完成了角色的轉換,他宣誓說:「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成敗利鈍,死生以之;決心革命,毋庸有貳。」讓人意外的是,他似乎守住了自己的這個誓言,袁世凱稱帝時對他為了拉攏他,曾許他以「武義親王」,可是他卻始終不為所動、卻之不受,也許是黎元洪已經知道了時代的走向,所以他不願忤逆時代。

1912年1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黎元洪不出所料地成為了副總統。即便是後來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以後,也沒有動他這個副總統的位置。

牀底下的黎元洪,是清政府的走狗;出了牀底,便瞬間成了革命元勛。

後來,黎元洪為了鞏固自己在湖北的軍政地位,對反對自己的革命黨人展開了血腥鎮壓,又與袁世凱在北京誘殺了張振武,一時人心氣憤,黎元洪便又有了「黎屠夫」的匪號。

黎元洪因為不肯支持袁世凱稱帝,被變相地軟禁在東廠衚衕裏。

1916年袁世凱臨終前,留下了一份繼任者候選名單,黎元洪的名字被寫在了第一位,隨後成為了大總統。一個曾經在清軍體制裏混日子的小軍官,誰又能想到他以後能夠成為一國之總統?

但是,黎元洪當上了總統,卻不代表他便具有了總統的職權,因為北洋政府的兵權並不在他手上。國務總理段祺瑞雖然迫於無奈讓黎元洪當了總統,可是他卻不會聽命於黎,於是雙方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較量。

黎元洪很喜歡說一句話:「有飯大家喫。」因此被人稱為「黎菩薩」,只是顯然段祺瑞不想讓他跟自己在一個鍋裏喫飯,所以「黎菩薩」也就成了「泥菩薩」。

黎元洪最後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手裡沒有槍杆子,是鬥不過手裡有槍杆子的段祺瑞的,所以辭職離去。

袁世凱取消帝制後,病倒了,然後死了。

馮國璋辭去代總統之職後,過了一年,也死了。

曹錕雖然賄選當上了總統,可是一場「北京政變」後,他也倒了,再也沒爬起來。

一個沒爹疼、沒娘愛的黎元洪被迫辭去了總統之職,這一去,應該會自此退出歷史舞臺和政治舞臺了吧?

但是,黎元洪又再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1922年曹錕和吳佩孚驅逐了徐世昌,然後聯合諸省通電「恭迎我黎元洪大總統依法復職」,於是黎元洪興匆匆地跑回來北京,陪著曹、吳演了一場讓人驚掉下巴的所謂「法統重光」的戲碼。

黎元洪又當上了總統了。黎元洪對此倒是滿懷壯志,為此不停奔走,可殊不知的卻是,曹、吳兩人擁護他當總統是假,將他當成對付徐世昌以及南方孫中山的軍政府的槍子是真,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可謂據有大義,正是一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棋。

這不,他很快又迎來了一場由曹錕、吳佩孚操控的「賄選」,他的總統夢又夭折了,黎總統只能唉聲嘆氣地落荒而逃。

黎元洪是一個天真的失敗者。

1911年11月20日,英國記者埃德溫採訪黎元洪時,黎元洪對他說:「我個人渴望看到每一個省作為一個擁有自己的議會的自治省,但受到全國性政府控制。我們的藍本取自美利堅合眾國。我們會像美國一樣,有一個總統控制各省議會。」

然而,他雖然當了兩次總統,卻始終沒有實力去實現這個天真的想法。

埃德溫又問:「目前,誰是您的政治盟友?」

黎元洪只能搖搖頭說:「我沒有。」他想了想後,又說:「海軍統制薩鎮冰是我的極好的朋友。」

可見,黎元洪終究只是一個既不見容於革命黨,也不見容於北洋系的「政治怪胎」。

黎元洪此人,譽之者不吝將他視為「偉人」,可在謗之者眼裡「牀下都督」也不過一庸常人耳。

只是,這世上哪來那麼多「偉人」。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在天津去世。

黎元洪被動地開闢了一個時代,也以自己的死終結了一個時代。


首先,在民國歷史上,當過三任民國副總統和兩任民國大總統的人,唯有黎元洪。黎元洪雖然不像袁世凱那樣揮斥方遒、叱吒風雲,但離開了這位,民國這個大機器也很難理順運作。民國軍閥應時而生,都是有大氣運的人,想要幾句話就蓋棺定論是不客觀的。從不同角度看,有功大於過的,有功過相抵的,也有難辭其咎的。黎元洪同樣如此。他可以說是被迫上任的首義都督……

黎元洪發跡我們暫且不談,畢竟亂世之間走上頂峯的無不有堅忍之志、超世之才,黎元洪當時投在張香帥門下,一路升遷,官至副將,為官清廉,作風開明。當時時局動蕩不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義成功,此時清政府算是徹底腐朽,革命黨拿下武漢三鎮,卻沒有能服眾的老大。這時,就有人就想到了這個老好人黎元洪,有人說他是從牀底下被揪出來的,也有人說是躲在蚊帳後面被揪出來的,反正這位中國革命政權的第一位領導人,是被槍頂在腦門上才就任的,被禁幾天,黎元洪慢慢認命,不肯割辮子,直接剃了個光頭。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兼領鄂督。此時,同盟會,北洋軍與清政府三方博弈,章太炎勸說黎元洪參加總統大選。黎為了免禍,顧左右而言他,含含糊糊,等到袁世凱等位,果然將副總統黎元洪洪在瀛臺不動,幾近三年。在袁稱帝前,兩人剛柔相濟,是一對互補組合,時人曰:雄才大略袁世凱,良才碩望黎元洪。

時,有外國記者問,袁世凱想做皇帝怎麼辦,黎元洪回答,首先我不相信,如果他真的這麼幹,我也要起來打到他。結果,袁世凱不僅稱帝,還冊封他為唯一親王,但黎元洪絕不從命,聲稱 :如果再相遇,我就一頭撞死。後來張勳復闢,他也抵制如故。

袁死後,黎繼任總統,總理段祺瑞極其強勢,但黎在原則問題上並不讓步,提名革命黨人在9個部長席位中佔了4席。1917年的府院之爭導致黎下野,之後寓居天津。段祺瑞生怕他被別人利用,快派人去天津迎黎回京,黎以 四不主義 作答:一不活動,二不見客,三不回京,四不離津。

至此,黎元洪不問政治而專註投資,據記載,他先後投資銀行、廠礦70餘家,金額不少於300萬,與此同時還廣泛捐資助學。1926年10月,他突發腦出血,治療期間,所養兩隻孔雀突然死了一隻。28年初,看賽馬時突然暈倒。6月1日,他讓祕書起草遺囑,告誡子女從事實業,勿問政治(突然想說是不是當官的死了都這麼說,玩笑玩笑)。同時,講遺囑通電全國,內容多提及民生,改革問題。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在寓所病逝,他養的另一隻孔雀也在這時死了。至此,也標誌著北洋軍閥的時代也漸成明日黃花……


黎元洪是湖北人,也是在湖北發跡,最大的事業也是在湖北。隨著他到京師,他的人生開始了下坡路,只能做個和事佬了。

(黎元洪)

1.北洋到南洋

黎元洪最初是優秀的海軍軍官,長期在北洋海軍中任職,甲午海戰後,廣甲艦擱淺,黎元洪死裡逃生。

(威海衛之站)

在張之洞總督兩江的時候,招攬人才,失意的黎元洪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修建海軍要塞,炮臺,這樣的功勞賺足了張之洞的眼熟,依靠為左膀右臂。

2.湖北實力派

張之洞在1896年回任湖廣總督,在水師、陸軍、兵工方面都全面負責,並多次出國學習考察軍事。黎元洪在湖北建立軍事學校、編練新軍、建立警察等等,尤其是湖北的軍校培養了諸多軍事人才。

(武昌起義)

在1905年彰德秋操,指揮南軍的黎元洪表現優異。到幸亥革命前黎元洪已經是湖北軍務實際負責人。

3.經營湖北

辛亥首義給黎元洪賺夠了政治資本,南京臨時政府,北京政府都任命他為副總統。

南京、北京、武漢三足鼎立的情況下,黎元洪是各方拉攏的對象,他自己也在湖北安插親信,經營自己的地盤。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遇刺,革命黨起兵。黎元洪、蔡鍔都是擁護袁世凱。

在平定二次革命後,黎元洪進京述職,被削藩,開啟了自己的聖人之路。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我以為,從現在不斷解密的民國真實歷史中,我們應該對現行的歷史做出自己的反思,他們對歷史的重新編纂,使歷史被塗抹的五馬六道,不忍卒睹。如何還原本相,去偽存真,那是要拋棄意識形態對生命的束縛,否則,大多人是無法逃脫思想的拘囿,被虛偽的歷史所迷惑,而認為謊言纔是最美麗的歷史故事。

黎元洪在民國波詭雲譎的風雲變幻中,是一位獨行特立之人。他的故事很多,但自知自明與不貪戀權位,以及民主的心態,使他能屹立於民國之林,成為叢林法則下「敗寇成王」的不是偉人的偉人。因為,他從不想當偉人,而只是無奈的被選擇。就如武昌首義後,他被擁上大總統寶座,恐怕連他自己也想不通。但歷史就是這樣的任性,越是想當總統的人,無法當選,而不想當選總統的黎元洪,卻被簇擁上位。

雖在十多年間貴為民國兩任大總統,但他不驕不躁,對自己的認知非常清醒。他從小家境貧寒,考上軍校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出過洋,留過學。後在北洋水師裏服役12年,甲午戰爭中跳海逃生,然後去湖北投靠了張之洞,從此走向人生巔峯。

而後選舉正式大總統,必從孫中山、袁世凱、黃興及他四人中產生。黎元洪為了避免在票數上的尷尬,乾脆主動示弱退出競選。他在一份公開電文中陳述理由:「沉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項城;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中山;艱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善化。」

此等對世事洞明的練達,對對手的深刻了解,對政治格局的清醒頭腦,使他在民國歷史上,卓爾不羣,尤其他在總統的寶座上,有位無權,屢被架空,在總統期內,沒有過一天舒坦日子,但卻不貪戀權勢,不用陰謀陽謀,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取得權力的心態,自是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也許這是他贏得民國第一偉人的重要來頭。

因之,作為命數的使然,他註定是一個過渡式人物,註定是那些民國梟雄之間的調味劑。而甘做調味劑的他,便在民國初年的風雲動蕩中,從孫中山到袁世凱,從段祺瑞到吳佩孚,他都與之同臺;因之從武昌起義到洪憲帝制,從府院之爭到法統重光,黎元洪都在看似非常重要但卻有位無權的情況下,承擔起一個時代的命運流觴,使一段民國的歷史,因了他的存在,而豐富多彩起來。


黎元洪為何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

「黎元洪為民國第一偉人」這一說最早是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但放到今天來看,這第一偉人的名號非孫中山先生不二,那麼孫中山先生為何對其如此推崇呢?難道有何過人之處?

黎元洪二十歲時考入北師大學堂,在校表現優異,畢業後進入北洋水師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的海軍生涯,之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黃海戰役中黎元洪所在的廣甲艦擱淺以致未能行駛,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捕,黎元洪跳海逃走了,結束了他的海軍生涯。

雖然黎元洪在黃海戰役中逃逸,但並未影響其之後的政治生活。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發文招賢納士,黎元洪在投效張之洞之後得到其賞識,黎元洪的才華得以施展,也是黎元洪之後進入政治權利中心的引路人。

之後隨張之洞調任湖北負責監製快炮,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北漂生活。在湖北表現優異,前後三次赴日留學考察軍事教育,回來後寫下軍事考察報告得到張之洞的讚賞,成為湖北新軍的高級將領。

宣統三年,武昌起義打響,黎元洪奉清政府之令圍剿革命黨,但在其中黎元洪並未痛下狠手,為革命黨人留下了一條生路,之後大勢難擋,被迫當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一職,穩定了湖北的局面,成為首義元勛。

「人一旦站起來,就再也跪不下去」,從牀底被強拉出來擔任湖北領袖的那時起,黎元洪就以深知革命的大勢以勢不可擋,於是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中,之後黎元洪作為南方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民國之後,黎元洪三次出任民國大總統及副總統一職,但並未掌有實權,被北洋軍閥內各個派系利用和打壓,但在任之中黎元洪堅守共和原則、維護臨時約法,為維護革命成果做出了貢獻。

之後黎元洪從日本歸來,徹底離開了政壇,投身於實業當中去。1928年在天津腦溢血去世,享年65歲。

孫中山先生評價到:民國首義的第一偉人

反觀黎元洪一生,半路出家被拉上革命,強推到了歷史的前沿,雖高官在身,但並無實權,可悲、可觀...


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個人頭條號「馬庸詩詞」,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謝邀,黎元洪是不是民國第一偉人,我覺得肯定和否定各佔一半,客官不妨看看他的履歷再回答這個問題不遲。

黎元洪(1864年~1928年),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

Δ黎元洪

黎元洪、一不是手握軍權擁兵自重的軍閥,二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黨魁。他得意時各派爭相推戴,失意時又被棄如敝履。

論條件他不是最好的,論仕途他又是最風光和順暢的。不想當官,用槍頂著腦門也得幹!

在風起雲湧的北洋時代,黎元洪三任副總統,兩為大總統,因而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他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講真黎元洪走向革命是被逼的,換言之,他之所以後來能被稱為偉人也是逼出來的。

黎元洪最初是清朝的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後,當時需要一個領導人,由於黎元洪為人厚道,有黎菩薩之稱,加之幫助過革命黨人,和雙方都有關聯,起義成功後,被革命黨人用槍頂著腦門推舉他為湖北都督兼任副總統,黎一副趕鴨子上架十分不情願的樣子。

一、趕鴨子上架,黎元洪任湖北都督兼副總統

據傳黎上任的頭三天,不喫不喝,總想尋短見,起義的發展逐漸利於革命黨時,在湖北立憲派領袖湯化龍的勸說下,黎元洪才剪去了辮子,從「黎菩薩」變成了「黎都督」。這纔去都督府議事。

黎元洪成了湖北都督,他出身北洋海軍,利用威望勸導他的老師,海軍提督薩鎮冰倒戈了革命黨。一些清朝遺老看到黎元洪也是個革命黨,也紛紛投身了革命。

他在湖北都督這個任上,為了立威,一反以往的菩薩面孔,露出猙獰面目,殺死了武昌首義大功臣張振武。

因為張桀驁不馴,脾氣火爆,黎元洪害怕控住不住他,找了個張振武貪污的藉口,未經審訊,就處決了張。

黎元洪覺得,張樹大招風,為了湖北政局的穩定,只有除掉張,才能完全控制湖北局勢。設計殺了張振武,黎元洪在湖北紮了根。

二、黎元洪二任副總統

1913年,黎元洪再次成為副總統,大總統是袁世凱,袁把黎調到北京,讓陸軍總長段祺瑞接替了湖北都督。黎元洪從此沒有再回到過湖北。

黎元洪進京後,被安置在中南海瀛臺,此時袁世凱欲稱帝,拉攏黎元洪,和黎結成了兒女親家,袁的九子袁克久(11歲)和黎元洪的次女黎少芳(8歲)訂婚。大總統和副總統聯姻,這在當時傳為笑話。顯然這是門政治婚姻。

黎是反對袁稱帝,黎試圖從帝制活動中抽身而退,提出辭去副總統之職,並提出回湖北原籍的請求,袁擔心放虎歸山。一律不予批准。後來黎元洪遷居東廠衚衕,閉門謝客,悶悶不樂,軟磨硬抗對付袁世凱,黎元洪大事不糊塗,堅持共和底線,堅決反對袁稱帝,實屬難能可貴。

三、黎元洪臨危受命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亡,按順序副總統代替大總統。黎打開袁世凱的遺命書,上面依次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黎元洪成了袁世凱排名第一的大總統候選人。當時黎元洪沒有實權,沒兵沒將,只是一個空架子。

四、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

袁死後,黎元洪出任大總統,而國務院總理是段棋瑞,老段是個武夫,獨斷專行,運用各種手段排擠黎元洪,演成「府院之爭」。

段祺瑞和他的手下、國務院祕書長徐樹錚架空了黎元洪。有一次,徐樹錚拿著一份委任狀請黎元洪蓋總統印,黎問起其人的履歷,徐竟然回答道:「現在實行內閣制,總統您何必多問!我很忙,您還是快點蓋印吧!」

黎十分憤怒,對左右說:「我本來不要做什麼總統,你看他們眼中哪裡有我!」以後人們都稱黎元洪為「圖章」總統。

黎元洪不甘心做段祺瑞得橡皮圖章,他要反擊。

後來黎、段二人又為對德參戰問題爭執不休,段讓黎在和德國斷交書上蓋章,黎元洪斷然拒絕,段一氣之下回了天津老家。

Δ段祺瑞

過了幾天,經人調解,段纔回到了北京。然後段祺瑞和馮國璋,向黎元洪講述了對德國斷交有利於中國的理由,黎元洪這才蓋了章。這一回合段祺瑞贏得很漂亮。

只是和德國斷交了,如何脅迫總統下令和德國開戰呢?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

督軍團想法很簡單,議會擋路,就解散議會;總統不簽字,就逼總統下野。結果事情搞砸了。

五、張勳復闢

段祺瑞內閣第二天就解體了,外交、司法、海軍、農商等五總長辭職,但段祺瑞倔強到底,一個光桿總理也要撐下去。段祺瑞再次逼到了天津,在天津組織了臨時政府。

這時遠在徐州的張勳看到了機會,這傢伙是個效忠大清的辮帥,他想乘機復闢帝制。他藉口調停府院之爭,率辮子軍10個營4000餘人,由江蘇徐州開赴北京。

張勳率辮子軍抵京後,不但沒有積極調停「府院之爭」,反而立即要求解散國會,驅逐黎元洪,邀集保皇派康有為等策劃清帝復闢,史稱"張勳復闢"。

7月1日,張勳果然讓溥儀穿上了久違的龍袍,準備臨朝聽政,收回大權。

黎元洪堅守民國最後的尊嚴,堅決不交權,總統府仍是五色旗飄揚。他暗地簽發總統令,恢復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令其出師討伐張勳。

段祺瑞馬上點兵,軍隊一到北京,張勳等復闢勢力立馬散去。

Δ張勳

這又一次證明槍杆子出政權的正確性。

黎元洪之所以浮浮沉沉,喫虧就是沒有軍權。段祺瑞讓黎元洪復職,黎堅辭不授。

1917年8月28日,黎元洪離京到了天津,黎閉關修鍊5年之久,段祺瑞害怕別人利用二人之間有矛盾,怕黎元洪被人利用,想讓他到北京居住,他向段琪瑞表態:

一定履行四不主義,即一不活動,二不見客,三不回京,四不離津。

六、黎元洪再任大總統

1922年6月2日,大總統徐世昌辭職,曹錕呼籲黎元洪復職。9月19日,黎元洪為大總統,任命王寵惠為內閣總理。

1923年初,黎元洪任期快滿了,曹錕迫不及待想奪權,想擠走黎元洪。

在直系軍閥曹琨策劃下,導演了鬧餉、逼宮、奪印等鬧劇,但黎元洪就是不下臺,不交權。

面對這個「釘子戶」,曹錕竟使出了無賴手段,給黎家斷了水電。黎元洪大怒,決定離開北京。

13日下午,黎元洪乘專車離開北京。

兩次出任大總統,兩次無奈出京。你認為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嗎?至少他的後半生不是。這也難怪,黎元洪不是那些擁有槍杆子軍閥得對手。

Δ黎元洪

一個沒有實權的空頭總統,保護不了人民,也保護不了自己。黎元洪的專車到達天津。等待他的是直隸省長王承斌率領的大批軍警,他們二話沒說,包圍了專車,並卸下車頭。

黎元洪插翅難逃,在專車上被禁錮十一個小時,被逼交出印信。曹錕找到總統印璽,這才放走了黎元洪,以後黎一蹶不振,無心仕途,轉而實業。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患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撰文/秉燭讀春秋

黎元洪是北洋時代最大的一片綠葉,因為輪番怒放的紅花太兇艷,所以他這片大綠葉反倒顯得深入人心。

說他是民國第一偉人,似乎有些言過其實,和主宰乾坤的真偉人比,他缺少了前臺輝煌,論實際,他只是那個時代值得尊重的配角。

但他這個配角又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兩任民國大總統,三任民國副總統,北洋歷史如果將他忽略掉,太多的事情會變得很難理順且難以說清。

為什麼會這樣?

他的大氣運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智勇深沉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仁厚威望是毫無爭議的。

這幾點,北洋前臺的各位梟雄不是欠缺,就是遜色。

所以不以顯赫王座論英雄,說黎元洪是北洋時代的偉人又是可以接受的,他的偉大在於他折射出了北洋時代獨有的「光輝」。

沒有他,北洋時代也許就沒有這樣的光輝。

1864年10月19日,黎元洪出生於武漢黃坡黎家河,其父黎朝相是個軍人,從遊擊職務上退役後,黎家不久就搬到了漢陽。幾年後,黎家遭遇了一樁禍事,黎朝相因窩藏反叛罪被投入大牢,黎家因此有一段很困難的光景。

1878年,出獄後的黎朝相投奔故舊,做了練軍把總,全家因此遷到了天津北塘。

在天津安頓下來後,黎父很快為黎元洪訂了個七歲女孩吳敬君為童養媳,同時讓他上了不錯的私塾。

從面相上看,黎元洪是有福之人,這種福氣他從小就有,不像其他北洋風雲人物,很多都是從艱難困苦中爬出來的。

黎元洪讀書,資質平平,但自幼就有堅韌不拔的性格,所以他很珍惜輾轉之後遲來的讀書機會,經常熬夜苦讀,很發奮,很努力。

1886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後到廣東服役,擔任大管輪。這期間有件事挺有意思,一次艦上有士兵生病,他曾請孫中山前來看病,算是早早地就和革命領袖有了一面之緣。

1894年,黎元洪所在的「廣甲」號前往黃海送給養,不幸遭遇中日甲午海戰。「廣甲」號不在戰鬥序列,加之官帶也無心戀戰,眼見大勢不好,於是這「廣甲」號就跑了。

誰知,途中竟擱淺。

黎元洪因為水性不好,所以他常年自費備著一件救生衣,落水後,正是這件救生衣救了他,在海上漂了十幾個小時,最終幸運上岸。

又一次證明瞭他是個有福之人。

大難不死的黎元洪隨後就迎來了人生的春天。一次喝悶酒時,聽說老家的張之洞正在編練新軍,於是他就投奔去了。

張香帥非常重視像黎元洪這樣重實務的專業人才,不久之後,便將他任命成了南京炮臺總教習,並且還專門為他親題了四個字——「智勇深沉」。

若不是秉性仁厚,照這個路子發展下去,黎元洪也是軍界一猛人,但恰恰因為他秉性仁厚,別人沒有的大氣運,他有。

因為有能力,為官又清廉,作風還開明,還會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菩薩,所以黎元洪在軍中很得人心,並且是越來越得。

武昌起義因為倉促而發,等到一舉拿下武漢三鎮後,這才發現沒有可以服眾的老大。

眾人想來想去,最終一致想到了能力出眾的老好人黎元洪。

關於黎元洪是怎麼出山的,有的說是從牀底揪出來的,有的說是從蚊帳後推出來的,總之是被強推上任的。

見大勢不能不為後,黎元洪所幸給自己剃了個大光頭,當時就有人打趣,黎都督好像一個羅漢。

黎元洪說,我看像個彌勒佛。

1912年1月,中國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兼鄂督。此間,同盟會、袁世凱與清王朝三方正在激烈博弈,章太炎前往武昌,勸說黎元洪參與總統競選,黎元洪是隻閑聊打趣,到底不接招。

這是個關鍵時刻懂進退的大智之人,亂世從不踩浪尖。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因為忌憚黎元洪的實力、威望,不久便將他半哄騙半綁架地弄進了京城,然後軟禁在了瀛臺。

被軟禁在瀛臺,黎元洪是個什麼做派呢?

不爭不憂,不卑不亢,安心做他有名無實的副總統。

這其實是一種大氣。

袁世凱想進一步拉攏他,提出聯姻,黎元洪不置可否,黎夫人堅決反對,提出黎家小姐要嫁就嫁袁家嫡長子。

家事有操守,國事更有操守。

袁世凱稱帝前,有外國記者問黎元洪,袁世凱要做皇帝,你怎麼辦?黎元洪回答的既有情商又有原則,他說,首先我不相信,如果他真的那麼幹,我也要起來打倒他。

結果,袁世凱不僅稱了帝,還冊封他為唯一的親王,黎元洪是決不從命,他撂下話說,如果再相逼,我就一頭撞死。

後來張勳復闢,他亦是如此。

袁世凱死後,指定的大總統繼位人選,第一個就是黎元洪,由此可見黎元洪在袁世凱心中的分量,在那個時代的分量。

正所謂「雄才大略袁世凱,良才碩望黎元洪。」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後,把持權柄的段祺瑞很強勢,但黎元洪在原則問題上並不讓步,府院之爭,段爭的是權利,黎元洪實質上爭的是原則。

後來和直系等北洋風雲人物爭,黎元洪爭的也都是原則。

從某種角度上講,這也可以算是他的偉大之處,是政壇菩薩不假,但絕不是泥菩薩。

在手握槍杆子的強人面前,不慫,敢捍衛。

因為手裡沒有槍杆子,幾爭之後的黎元洪最後回到了天津,從此不問政事,只做生意,幹實業。

兩三年時間,生意做的很大。

1928年,生活富貴的黎元洪因突發腦出血,在天津寓所病逝,虛歲只有65歲。

值得玩味的是,黎元洪死時,他養的一隻孔雀也在那個時候死了。次日凌晨,張作霖在皇姑屯跟著被炸死。

一個時代終結的味道很濃。


雖然不知道孫中山為什麼稱黎元洪為「民國第一偉人」,但我們縱觀黎元洪的一生,他不僅不能稱之為「民國第一偉人」,而且他本人距離這個「偉人」二字相去甚遠。而且把黎元洪稱之為「民國第一偉人」,簡直就是在糟踐「偉人」這兩個字。

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不說好人或壞人,只說功過是非,我們在提到「偉人」這兩個字眼的時候,應該是討論那個人的功績,而且是功遠遠大於過的那種。如果以黎元洪的功績都能混上「民國第一偉人」的稱號,那這個「第一」也太不值錢了。

黎元洪兩度當上民國大總統,三度榮任民國副總統,別看他這麼風光,實際上在他任職期間,完全就是個空架子,傀儡總統罷了。那麼黎元洪既無兵權,又無能力,是怎麼當上民國大總統的呢?

1911年武昌起義,湖北新軍連克武漢三鎮,將十八星軍旗插在武昌城頭,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一個拖著一根小辮子,親手殺死起義士兵的清軍頭領,卻被推上了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大都督的寶座,而這個清軍頭領就是黎元洪。

當時由於革命黨人製造炸彈不幸爆炸,起義機密遭到泄露,孫武、蔣翊武、劉復基等領導人非死即逃,一時間新政權羣龍無首。經過一番推脫後,人們想起了住在武昌的新軍二十一混成協統黎元洪。

黎元洪對革命活動一貫抵制,甚至在武昌起義的那天晚上,他還親手殺死革命士兵。之後他懼怕被革命軍找到,先後藏了幾個地方。後來他被革命軍找到後,他還訓斥革命軍,說造反的都要株連九族。

但這麼一個人,卻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昨天還身為清軍統領黎元洪,今天就搖身一變成為革命黨大首領,據說當時社會各界人聽到這個消息,全都拍手稱奇,貽笑大方。

辛亥革命勝利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登上了臨時大總統的寶座,而這個時候黎元洪則穩坐了第二把交椅,兩位前清的奴僕,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創建民國的主角和元勛,成為中華民國的正副總統。

黎元洪成為副總統後,終於告別了提心弔膽的「傀儡都督」,掌握了袁世凱賦予他的權力後,便開始大力對革命果實進行破壞。眾所周知,袁世凱在竊取革命成果後,曾經大肆抓捕革命黨人,而黎元洪就充當了袁世凱的馬前卒。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實際上掌握了北京政權,但是段祺瑞不準備自己當這個出頭鳥,而是扶持了時任副總統的黎元洪繼任了民國大總統,不過黎元洪也不甘心被段祺瑞擺布,就這樣兩人明爭暗鬥,最終張勳復闢的時候,黎元洪嚇得離開了北京,臨時宣佈馮國璋繼任民國大總統。

1922年5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打敗了張作霖,控制了北京政府,那時候當總統的是徐世昌,不過被曹錕和吳佩孚趕走了,他們也和段祺瑞一樣的心思,自己不出面,扶持個傀儡總統上臺,於是早已經棄政從商的黎元洪,再次被拉出來當上了民國大總統。

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因為直系內鬥而被迫下野,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黎元洪回到天津後,各方勢力都想爭取他反對直系,甚至跟他水火不容的段祺瑞都幾度去請他,但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於是全都給拒絕了。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

縱觀黎元洪的一生,又有哪點足以擔當的起「民國第一偉人」的名頭了?說出去還不夠人笑的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