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河源,有一批來自深圳的扶貧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時刻銘記肩上的責任,帶着對河源人民的深厚感情,帶着對貧困地區的深切關愛,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昂揚向上的鬥志,與貧困羣衆幹在一起,譜寫着脫貧攻堅的時代篇章。爲全面展示河源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從今日起,本報推出"腳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幫扶河源幹部日記專欄,以日記形式真實反映廣大幹部在扶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深圳晚報推出的《深情入河 圳在馳源》系列專題報道版面圖。

  深圳晚報推出的《深情入河 圳在馳源》系列專題報道版面圖。

  深圳河源同飲東江水,親如一家人。在脫貧攻堅宣傳中,深圳晚報推出多篇重磅報道,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爲奔赴在河源幫扶一線的幫扶幹部"代言",形成了全社會關注脫貧攻堅、支持脫貧攻堅的強大輿論聲勢。

  立體呈現

  捕捉幫扶前線動人細節

  自 2016 年深圳市啓動新一輪結對幫扶以來,深圳將對口幫扶河源作爲"份內事"和"家裏事"擺上重要位置,向河源派駐 6 個駐縣工作組,選派出 262 名幹部駐村,對口幫扶河源 214 個貧困村,開始了從"輸血"到"造血"、從"單向幫扶"到"合作共贏"的轉變,全力打造振興粵東西北對口幫扶的"深圳樣本"和"深圳質量"。

  "腳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幫扶河源幹部日記專欄以日記體裁、第一人稱的視角,聚焦深圳對口支援河源的全體幫扶貧幹部,定期推出駐村幹部"原汁原味"的扶貧日記,通過他們的筆觸,感受他們的日常工作經歷、幫扶心路歷程,以及與老百姓之間的感人故事,鮮活生動、接地氣地宣傳展示河源脫貧攻堅工作。

  幫扶前線捷報頻傳,宣傳園地花紅果碩。在脫貧攻堅宣傳中,深圳晚報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巧用官方微信微博、深圳 ZAKER、深圳網易、深圳晚報抖音號、頭條號和企鵝號等融媒體宣傳矩陣,聚合文字、圖片、視頻、專題、電子海報和 H5 等多種媒體形態,真正實現了新舊媒體端的"一體策劃、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宣傳好幫扶也是一種扶貧",在做好傳統媒體平臺新聞報道的同時,幫扶日記還將在深圳網易、深圳 ZAKER、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推送,力求全方位、立體化展示精準脫貧工作最前線,多層面、多角度、多形式爲脫貧攻堅鼓與呼。

  縱深開掘

  展現幫扶幹部新風貌

  扶貧路,上下求索。深圳晚報是扶貧攻堅的記錄者,也是參與者,在 2019 年"新春走基層"活動中,深圳晚報特別策劃了《深情入河 圳在馳源》系列專題報道,選派採編骨幹深入田間地頭,貼近採訪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幹部羣衆,用筆墨和鏡頭捕捉其生活細節,記錄河源脫貧攻堅戰中的點點滴滴,用心譜寫脫貧攻堅的時代篇章,講述脫貧好故事。

  目前,該系列專題報道已發佈《那山,那水,那人,那些永不磨滅的記憶》《冬來下澗百里香》《冬日大坪"滿堂紅"》《春沐陂角產業興》《小綠葉蟬的春天》《春來醒獅百果香》《和平河畔"數步伐"》《古村桂林展新顏》《脫貧致富"領頭雁"》共 9 篇重磅報道,深入挖掘了深職院駐河源和平下澗村精準幫扶工作隊隊長李永紅等先進典型的幫扶幹部事蹟,爲奔赴在河源幫扶一線的幫扶幹部"代言",形成了全社會關注脫貧攻堅、支持脫貧攻堅的強大輿論聲勢。該專題經深圳晚報以及深圳晚報官方微信微博、深圳 ZAKER、深圳網易等全媒體推送後,總曝光量超 6000 萬。廣東省扶貧辦、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新浪新聞等媒體紛紛轉發。在互動留言區,不少網友評論說,深圳晚報的報道情注筆端,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扶貧幹部形象。

  深圳晚報記者 莊思嘉

  【腳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幫扶河源幹部日記】

  用真情換實意

  2019 年 4 月 7 日 星期日 晴

  歲月不居,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來到河源市連平縣貴塘村將近三年時間。記得 2016 年 5 月 24 日第一次進村,剛辭別單位陪送領導,就馬不停蹄地與第一書記及村幹部進行貧困戶初選名單的公示,然後一戶戶地入戶覈查登記、收材料,緊接着是諮詢脫貧意願,走村入戶舉行座談會、考察項目、制訂計劃 ……

  在入戶走訪與貧困戶交談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扶貧先扶志",只有幫貧困戶樹立信心,對生活樹立方向,才能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貴塘村貧困戶羅遠明,年輕時因衝動之舉入獄幾年,如今一家 4 口住在 60 多平方米的危舊瓦房裏。在和我交流溝通過程中,他的眼神不時流露出對生活的迷茫與不自信。如何幫助他分析自身優勢,樹立信心?一道難題擺在我眼前。當得知他曾在工地學過電焊且對此具有濃厚興趣時,我便大膽鼓勵和支持他考取電焊證,並幫助他購買了小貨車,發展不鏽鋼加工產業。從 2015 年幾千元的零星收入,到現在月入四五千元的穩定收入,從危舊瓦房住進改造的新房子,看到羅遠明一家穩定脫貧並朝着小康方向前行,我對做好幫扶工作有了更多信心。

  另外一個貧困戶張永泉也讓我印象深刻。因妻子患病,需要常年在家照顧,張永泉無法到外面闖蕩,在家又無資金無產業,不知所措一度迷茫。當得知他曾有養蜂經歷時,我便鼓勵和介紹養蜂專業戶讓他進行學習,並幫助他購買蜜蜂、蜂箱等生產資料發展養蜂產業。從當初購買的 100 箱到高峯時的三四百箱,張永泉每年收益可達到三四萬元。"王隊長,喝口蜂蜜吧!"見到張永泉時,他嘴角露出的舒心微笑讓我也跟着喜悅起來。

  頂烈日冒大雨走街串巷與貧困戶談心交心,通宵達旦錄資料,爲找項目定項目跑遍各部門 …… 工作有苦有累,好在幫扶慢慢有了成效:養竹鼠、養雞、薯粉絲加工、釀酒加工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破舊的鄉村有了新面貌:村道擴寬、主路裝上路燈、2000 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修建完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大大提升,2018 年村裏迎來了第一次春節文化系列活動。喜人的是,康馨苑建成,五保戶住進了小區房;愛心幼兒園即將建成,貴塘小學的校舍得到修繕,孩子們有了籃球場,再也不用出校門去上廁所了 …… 點點滴滴的變化,都讓我欣喜不已。更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幫扶,發展長效產業機制(發展入股公司及合作社)和短平快項目(資助種養:雞鴨、牛、養蜂 ) 等,貴塘村的村民開啓了一扇扇致富大門。

  "王隊長來我家坐坐""王隊長喫了沒?到我家喫個飯再工作吧" …… 走在村裏鄉間,不時有村民熱情地打着招呼。有了羣衆的認可,我覺得,用真情換實意,這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駐連平縣貴塘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王佑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