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河源,有一批来自深圳的扶贫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时刻铭记肩上的责任,带着对河源人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贫困地区的深切关爱,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昂扬向上的斗志,与贫困群众干在一起,谱写着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为全面展示河源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帮扶河源干部日记专栏,以日记形式真实反映广大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深圳晚报推出的《深情入河 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版面图。

  深圳晚报推出的《深情入河 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版面图。

  深圳河源同饮东江水,亲如一家人。在脱贫攻坚宣传中,深圳晚报推出多篇重磅报道,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为奔赴在河源帮扶一线的帮扶干部"代言",形成了全社会关注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舆论声势。

  立体呈现

  捕捉帮扶前线动人细节

  自 2016 年深圳市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以来,深圳将对口帮扶河源作为"份内事"和"家里事"摆上重要位置,向河源派驻 6 个驻县工作组,选派出 262 名干部驻村,对口帮扶河源 214 个贫困村,开始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转变,全力打造振兴粤东西北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和"深圳质量"。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帮扶河源干部日记专栏以日记体裁、第一人称的视角,聚焦深圳对口支援河源的全体帮扶贫干部,定期推出驻村干部"原汁原味"的扶贫日记,通过他们的笔触,感受他们的日常工作经历、帮扶心路历程,以及与老百姓之间的感人故事,鲜活生动、接地气地宣传展示河源脱贫攻坚工作。

  帮扶前线捷报频传,宣传园地花红果硕。在脱贫攻坚宣传中,深圳晚报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巧用官方微信微博、深圳 ZAKER、深圳网易、深圳晚报抖音号、头条号和企鹅号等融媒体宣传矩阵,聚合文字、图片、视频、专题、电子海报和 H5 等多种媒体形态,真正实现了新旧媒体端的"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宣传好帮扶也是一种扶贫",在做好传统媒体平台新闻报道的同时,帮扶日记还将在深圳网易、深圳 ZAKER、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推送,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精准脱贫工作最前线,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为脱贫攻坚鼓与呼。

  纵深开掘

  展现帮扶干部新风貌

  扶贫路,上下求索。深圳晚报是扶贫攻坚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在 2019 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深圳晚报特别策划了《深情入河 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选派采编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贴近采访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干部群众,用笔墨和镜头捕捉其生活细节,记录河源脱贫攻坚战中的点点滴滴,用心谱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讲述脱贫好故事。

  目前,该系列专题报道已发布《那山,那水,那人,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冬来下涧百里香》《冬日大坪"满堂红"》《春沐陂角产业兴》《小绿叶蝉的春天》《春来醒狮百果香》《和平河畔"数步伐"》《古村桂林展新颜》《脱贫致富"领头雁"》共 9 篇重磅报道,深入挖掘了深职院驻河源和平下涧村精准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永红等先进典型的帮扶干部事迹,为奔赴在河源帮扶一线的帮扶干部"代言",形成了全社会关注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舆论声势。该专题经深圳晚报以及深圳晚报官方微信微博、深圳 ZAKER、深圳网易等全媒体推送后,总曝光量超 6000 万。广东省扶贫办、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媒体纷纷转发。在互动留言区,不少网友评论说,深圳晚报的报道情注笔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扶贫干部形象。

  深圳晚报记者 庄思嘉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深圳帮扶河源干部日记】

  用真情换实意

  2019 年 4 月 7 日 星期日 晴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来到河源市连平县贵塘村将近三年时间。记得 2016 年 5 月 24 日第一次进村,刚辞别单位陪送领导,就马不停蹄地与第一书记及村干部进行贫困户初选名单的公示,然后一户户地入户核查登记、收材料,紧接着是咨询脱贫意愿,走村入户举行座谈会、考察项目、制订计划 ……

  在入户走访与贫困户交谈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扶贫先扶志",只有帮贫困户树立信心,对生活树立方向,才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贵塘村贫困户罗远明,年轻时因冲动之举入狱几年,如今一家 4 口住在 60 多平方米的危旧瓦房里。在和我交流沟通过程中,他的眼神不时流露出对生活的迷茫与不自信。如何帮助他分析自身优势,树立信心?一道难题摆在我眼前。当得知他曾在工地学过电焊且对此具有浓厚兴趣时,我便大胆鼓励和支持他考取电焊证,并帮助他购买了小货车,发展不锈钢加工产业。从 2015 年几千元的零星收入,到现在月入四五千元的稳定收入,从危旧瓦房住进改造的新房子,看到罗远明一家稳定脱贫并朝着小康方向前行,我对做好帮扶工作有了更多信心。

  另外一个贫困户张永泉也让我印象深刻。因妻子患病,需要常年在家照顾,张永泉无法到外面闯荡,在家又无资金无产业,不知所措一度迷茫。当得知他曾有养蜂经历时,我便鼓励和介绍养蜂专业户让他进行学习,并帮助他购买蜜蜂、蜂箱等生产资料发展养蜂产业。从当初购买的 100 箱到高峰时的三四百箱,张永泉每年收益可达到三四万元。"王队长,喝口蜂蜜吧!"见到张永泉时,他嘴角露出的舒心微笑让我也跟着喜悦起来。

  顶烈日冒大雨走街串巷与贫困户谈心交心,通宵达旦录资料,为找项目定项目跑遍各部门 …… 工作有苦有累,好在帮扶慢慢有了成效:养竹鼠、养鸡、薯粉丝加工、酿酒加工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破旧的乡村有了新面貌:村道扩宽、主路装上路灯、2000 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修建完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大大提升,2018 年村里迎来了第一次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喜人的是,康馨苑建成,五保户住进了小区房;爱心幼儿园即将建成,贵塘小学的校舍得到修缮,孩子们有了篮球场,再也不用出校门去上厕所了 …… 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让我欣喜不已。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帮扶,发展长效产业机制(发展入股公司及合作社)和短平快项目(资助种养:鸡鸭、牛、养蜂 ) 等,贵塘村的村民开启了一扇扇致富大门。

  "王队长来我家坐坐""王队长吃了没?到我家吃个饭再工作吧" …… 走在村里乡间,不时有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有了群众的认可,我觉得,用真情换实意,这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驻连平县贵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王佑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