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李志敏,他和沈尹默並稱為北大書法兩巨匠

和林散之並稱為南林北李

可是

現在卻少有人能提起他

大家似乎對於沈尹默和林散之更熟悉

李志敏是北京大學法律系的教授,著名法學家,北京大學書法協會前任會長

著名書法理論家,北京市書協第一任副主席,中書協理事。

他的書法主攻草書,尤其是狂草,和林散之並稱為當代草聖。

他還擅長書法理論,是「引碑入草」理論的提出者。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等理論著作。

這幾年少有人提到他是有原因的,他的字走過頭了,當時的盛名經不起三五年的推敲。

同為一代書家

為什麼現在還在提林散之

又要重新審視魏啟後

這和水平是有很大關係的。

有些書家表現了時代,有些書家表現了時代,又超越了時代,所以我們又重新學習他。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北李指的是曾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志敏

這個問題,應該談談林散之和李志敏書風的區別。大體來說,林散之草書為飄逸之美,李志敏草書為蒼茫之美,風格迥異,剛柔互補,近代並稱為聖。這個主要要根據他們的學書和側重點不同來區分。

林散之書風取法於柳公權,豐富於魏碑,中年時還習過米芾和王鐸,六十歲後才專攻草書,可謂是大器晚成。如他自己的話所說::「餘初學書,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習。

林散之的草書可謂,融「二五」「懷素」「王鐸,」「漢碑」於一體,帖學重於碑學。所以它的書法的風格也比較飄逸。

與之相反的。李志敏很明顯的特徵是引碑入草,將張旭和魏碑等合為一體,兼連綿與雄渾之氣象。只可惜李志敏先生走得較早,還沒等他名滿天下,就駕鶴歸去,遠沒有林散之甚至啟功的名氣大。不過李先生自己說:「我不在乎現在,在乎三百年後。」

說明,他早已經將一時之名看穿,只專心於經得起歲月洗禮的真藝術。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李志敏!

其實這個問題就很好的說明瞭一點,藝術到底要不要炒作,李志敏的水平和沈、林相當,由於缺乏相當的炒作和知名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知道的人越來越少了,在市場上的價格比這二位也差的多,所謂的拿作品說話就是一句屁話,沒有名頭的支持你拿出來人家也不會付你同樣錢的,全國那麼多畫家難道就沒有一個和范增水平相當麼?當然有,可是價格呢?天壤之別!


是李志敏先生

與沈尹默先生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與林散之先生並稱「南林北李」。

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峯對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