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高居巍巍蛇山之巔,瀕臨滔滔長江之畔,飛檐金瓦,宏偉壯麗。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古時它與南昌滕王閣、岳陽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詩仙李白性格豪放洒脫,酷愛名山大川,尤喜名勝古迹。一生寫下了無數讚美祖國壯美山河的經典詩句。詩仙與名樓,怎麼能不華麗邂逅,怎麼能不譜寫一段傳奇呢?李白一生曾三登黃鶴樓。

一、一登黃鶴樓。

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摯友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李白親自送到黃鶴樓腳下的長江邊,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時間其實這首詩是先於崔顥的《黃鶴樓》而寫的,並非如有人說李白要與崔顥PK所作。

二、二登黃鶴樓。

開元二十二年春,李白與好友同游黃鶴樓。詩仙覽名勝,怎能不詩興大發呢?可是,當他正準備揮毫潑墨賦詩之際,卻赫然發現崔顥的《黃鶴樓》已題在上面。

昔人已乘白雲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春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時年詩仙正值芳齡34歲,詩藝已達巔峰,年輕氣盛,但看到此詩十分嘆服。只能喟然長嘆:「一拳搥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然後悵然離去。這首打油詩尤其是前兩句,我想一定是後人假託李白之名的偽作,詩仙的心胸不可能這麼狹隘。但這首詩讓李白銘記在心倒是真的。一直醞釀了十三年,詩仙才寫出了與之媲美的《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此詩同樣成為訪古詠懷的千古名篇,了卻詩仙一段憾事。

三、三登黃鶴樓

公元759年,已經風燭殘年的李白剛遇大赦(因為參與永王謀反被流放夜郎),故地重遊。又一次來到黃鶴樓,故人韋冰設宴款帶,席間李白雖然年逾花甲,但豪氣不減當年,醉中寫下了蕩氣迴腸、痛快淋漓的古風長詩《江夏贈韋南陵冰》最後兩句是「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之後又寫下了一首168句的超長詩贈與韋冰。其中有兩句「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另外的一首詩中還有「黃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名句。

名樓因詩而更著名,名詩因樓而傳千古。詩仙與名樓邂逅,譜寫了不朽的傳奇!


李白和黃鶴樓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引得千古騷人墨客駐足題詠。在樓的東邊還有一座擱筆亭,亭上有一副對聯:「樓未起時原有鶴,筆從擱後更無詩。」這座亭和這副對聯,來源於一段詩壇佳話。

據說有一次,李白登上黃鶴樓遊玩,他看到眼前的壯美景色,不禁詩興大發,便要題詩一首,忽然抬頭看見了崔顥題在牆壁上的一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這首詩,是大加讚賞,沉吟良久,放下了手裡的筆。依著李白的性格,若是寫了詩不能比過別人,那還不如不寫。他不由得大發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元代辛元房的《唐才子傳》,其真實性在古代就受到了人們的質疑,明朝的楊慎在《升庵詩話》中就說「眼前有景」這兩句話不是李白說的。廣州大學的曾大興教授在《百家講壇》里說,這只是一個傳說。

但這個故事流傳甚廣,許多人都信以為真。崔顥的這首詩確實出色,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里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而李白也確實特別推崇這首詩,他曾經模仿這首詩寫了兩首詩,一首叫《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還有一首叫《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詩仙」就是「詩仙」,李白的這兩首詩雖是模仿之作,也寫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後人的一致讚揚。

那麼,李白在黃鶴樓到底寫過詩嗎?當然寫過,而且還是傳世名作。

據《李白年譜》記錄,他登上黃鶴樓有時間可考的有三次。他在一首自傳長詩中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

李白每次登臨黃鶴樓,總有佳作,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離開蜀地,乘船沿江東下,一路遊覽名山大川。到了襄陽(今湖北襄樊),得知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就專門去拜訪他。孟浩然讀了李白的詩,稱讚不已,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開元十八年(730年)的春天,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就讓人捎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孟浩然來後,李白請他在黃鶴樓飲酒,二人別後重逢,相談甚歡。幾天後,孟浩然坐船出發,李白親自送到江邊。望著漸漸遠去的帆影,李白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在黃鶴樓所作的另一名篇叫《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這是他最後一次登上黃鶴樓: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有人認為,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以「附逆」的罪名被流放夜郎,路經江夏時游黃鶴樓所作。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東歸,途徑江夏時登臨黃鶴樓所作。

賈誼是西漢人,受到權臣的誹謗,貶官長沙。李白因為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來比喻自身的不幸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有自我辯白之意。但這樣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忘懷國事。他「西望長安」,既是在回憶往事,也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他的這番心意朝廷未必能夠明白。所以當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時,他感到格外凄涼。

總之,李白和黃鶴樓的緣分不淺,他和黃鶴樓的故事,他在黃鶴樓留下的優美詩篇,都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李白生活在唐朝鼎盛時期 ,他性格豪邁,游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寫出了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詩詞,他的詩豪邁奔放,意境奇妙,被人們稱為詩仙, 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

李白和黃鶴樓有著不解的淵源,因為那首著名的《登黃鶴樓》

唐代黃鶴樓處於武昌西黃鶴磯上,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李白第一次游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相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讀完詩感慨道: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後來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時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二句也足以與崔詩匹敵。

李白一直心有不甘 竟然還有自己不敢下筆的地方,鬱悶難以舒展,後來他來到金陵,游金陵鳳凰台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台》一詩,欲與崔顥一較高低。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和黃鶴樓的這段佳話也終於流傳了下來 ,如果我們有幸登上黃鶴樓,可以感受一下這千古佳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