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很多遠在異鄉的“漂們”心底都有一個老家,都會期許着有朝一日再次回到已經成爲遠方的“老家”。

  雖然這個心底的“老家”可能一輩子也回不去,但是,記憶中卻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老家,每年都是必回的。

  然而,有些常年在外坐班的資深“漂們”,回一次老家,就像失憶一樣,很多兒時的記憶都被“封印”,很多植物都不認識啦!可謂“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小編之前好不容易帶上娃回一趟老家,就遇到這樣的尷尬,鬧了笑話。爲了扳回一局,今年帶娃回老家,小編提前做足了功課,晚上特意露一手,做了一道兒時經典菜——香椿炒雞蛋!

  清香四溢,大人小孩搶着喫,一時成爲朋友圈“佳話”。

  小編如何做到的呢?

  小編有“祕籍”在手,老傢什麼花花草草都不在話下,像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的香椿和臭椿,小編這次是一眼就分得清。

  什麼“祕籍”呢?

  它就是汪老師親自授課《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系列視頻。這個系列的視頻共50集,系汪勁武教授結閤中國傳統文化,系統講述中國有花植物的典型代表60餘科、300種的珍貴視頻,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拍攝完成。系列視頻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容易混淆的植物,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親近自然和熱愛生活,尤其裏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關於香椿和臭椿的就有一段典故。

  在清朝,有一次皇帝出宮,來到一個農家。農家的老大娘看見皇帝來了,嚇得不知所措,家裏窮,沒有什麼可以招待皇帝的。看到家裏的老母雞,她有了主意,母雞下的蛋還有幾個,屋後有香椿樹,正好做一盤香椿炒雞蛋招待皇上。皇帝久居深宮,還真沒喫過,聞一聞,清香撲鼻,嘗一嘗,讚不絕口。就問是什麼菜。老大娘如實相告,這道菜的香氣就出自香椿樹葉。皇上一聽香椿樹,爲了這道好喫的菜,一定要封它做“樹王”。一行人來到老大娘屋後,卻發現有很多椿樹,有香椿樹,也有臭椿樹,皇帝也不知哪一棵是香椿樹,但他也不好說自己不知道,看了一圈,就指着身邊的一棵樹,讓人把“樹王”的牌匾掛上去。結果,這牌匾掛在了臭椿樹上,臭椿樹撿了便宜,做了“樹王”,高興壞了,但這可把香椿樹氣壞了,它一生氣,樹皮就開始裂口,時間一長,樹皮越裂越多,直接就可以揭掉一層。而臭椿樹意外受封,覺得很有榮光,樹皮變得光溜溜的。這也是分辨香椿樹和臭椿樹的一個簡單辦法。

  故事好聽,關鍵還是能讓我們學到知識。汪老師堪稱殿堂級的博物專家,他所授課的《中國草木——汪勁武植物講堂》就像是一部“植物學博物館”,讓我們領略到了植物學的精華所在。

  那麼,汪老師是何方高人呢?

  汪勁武老師1928年5月生於湖南長沙,1949年7月畢業於長沙長郡中學高中,1950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學系,1951年入北京大學植物系,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汪老師從事教學和研究時間長達60餘年,即使退休後,仍然以返聘的方式繼續工作。這種把大半生都投入到科學事業中的人生實踐,無不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在上一集中,汪老師主要講解了芸香科橘子、柑子、橙子和柚子等常喫的水果。這一集,我們繼續跟着汪老師活學活用,結合植物學知識,分辨分屬於苦木的臭椿和楝科的香椿,還有俗稱“青果”的橄欖,以及我們常喫的屬於十字花科的蔬菜等。汪老師講這些知識的時候,穿插一些小故事,聽起來也不枯燥,也很實用,幾乎就是一個易學易用的生活寶典。

  看過視頻的你,這些一定難不倒你!

  隨堂練習:十字花科的“十字”指的是什麼?

  還不知道的你,快來到科界App觀看《汪勁武中國草木植物講堂》第10集

  跟汪勁武老師學起來吧

  課堂結束了,但先別走開——

  社區參與#汪勁武的草木講堂#話題互動,還可獲得積分獎勵哦~

  機會有限,快快行動吧!

  上期問題回顧:爲什麼橘子過了淮河就變成枳了?

  答案:因爲過了淮河氣候不好,變質了。

  小夥伴們答對了嗎?

  《認識中國草木》書籍介紹:汪勁武老師在視頻授課之餘,還將出版一部充滿書香氣的植物學專著——《認識中國草木》。全書58萬字,300餘幅高清植物圖片、標本圖及手繪植物畫。系統講述60多科、300種植物的特徵、分佈,和鑑別方法。本書是汪勁武60餘年植物分類學理論研究、野外考察、教學實踐的集成呈現,以植物分類學的一般方法講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全書以中國草木爲重點,介紹常見、本土、有重要價值的以及瀕危植物,除植物特徵、產地分佈等講述外,更融入了體現植物特徵的詩詞等中國文化元素,用中國故事講中國草木。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