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包不只有台东池上,新北市坪林推动后花园疗愈小旅行,准备于12月5日周六,在坪林国中率先开卖200个坪林妈妈味饭包。几天前应好友刘蓓蓓的邀请,下了广播节目,直奔坪林,抢先品尝22道坪林妈妈味料理,决定哪些菜未来能放进饭包里。

IMG_0318.JPG 

记得上次来坪林是来找美女和好茶,同赴中国采访而认识的中视主播陈诗雅就住坪林,她父母在坪林种茶为业,喜欢用诗雅的名字参加比赛,所以茶行𥚃挂满陈诗雅的冠亚季军匾额,看了忍不住笑出来。

再上上次到坪林农会采访茶树籽变茶油的完整过程,很像北港的黑麻油,采热焙冷压法,这也是全台湾少数拥有榨油设备的农会。(也采访过三义农会的山茶油,两者皆是好油)

连我这种外地人都知道坪林出好油和好茶,在坪林生活的婆婆妈妈更把当地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再取平日随手腌渍或发酵,等待岁月熟成的咸菜,桂竹笋,菜脯,梅醋等加以入菜。

坪林妈妈味饭包除了有一种好久不见的旧时味,亦有掺入新手法的手路菜,到底哪几道菜会装进12月5日首卖的饭包里?其实我也不知道。

IMG_0299.JPG 

其中我最爱,也从来没吃过的豆酱花生,是坪林婆婆妈妈小时候带便当一定有的菜色,「把自家种的花生米油炸了,拌上自家制作的黄豆酱,砂糖与包种茶,集咸甜香酥脆于一身,好吃得不得了!」

妈妈们热情介绍,坐在豆酱酥花生下风的我,早就受不了,因为豆酱遇热,发酵气息更加浓冽,等蓓蓓一喊试菜开始,就先挖半碗,直嚷嚷著有没有准备白饭啊?

白饭当然没有,却有糯米软Q的包种茶粽,以及滋味质朴的钟妈妈油饭,钟妈妈油饭无论是调味和香气都恰到好处,吃一碗,忍不住打包三碗带回家。

IMG_0306.JPG 

IMG_0346.JPG 

养殖香鱼产量丰富的坪林,对开成蝴蝶片挑战做一夜干。本来吃一口觉得皮太干,肉太瘦,但在有新北市政府金城武称号的新闻处主秘的拜托下,我一直吃鱼,让摄影师拍照,结果吃了大半条,感觉非常唰嘴,而且土味和腥味皆浅,即使不做便当菜,也适合当伴手礼。

宣称失传了50年,今日重出江湖的咸菜炒大肠,咸菜不是市场𥚃买的,而是家里腌渍的,没有金属味和水管味,酸而不呛,陈而不腐,是咸菜逸品。

桂竹笋卤三层肉看似老菜,实则新味,利用冷藏设备留住桂竹笋的新鲜气息;茶油用于炒饭,烧鸡,烩豆腐,做麻糬,从中透出茶油的清冽。

其实这22道菜,大多在坪林餐厅和小吃尝得到,因为坪林妈妈很辛苦,除了帮另一半制茶以外,周休假日开店营生,农会总干事说:「当坪林妈妈忙著煮菜张罗饭包菜时,她们的先生早就结束农事,窝在家里泡茶休息咧!」

IMG_0308.JPG 

IMG_0313.JPG 

IMG_0327.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