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篇男人的歪歪爽文,想杀人就杀人,再加上几句家庭台词就拔高了?还有什么孤独啊,责任啊,我真是看不出来


教父如此之高的地位并不是因为「爽」,当然也不是因为什么「家庭」「责任」「男人必看」之类的东西。

一方面,《教父》有著无与伦比的优秀技法。导演科波拉创造性的电影语言,华丽的平行蒙太奇,极其复杂精致的群像调度都是学院派追捧的原因。

另一方面,教父的主题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黑帮战争,而是一个关于美国社会的寓言。整个黑手党家族并不是小混混,他们的势力来自政界,来自财团,渗透进每一个「合法正规」的机构组织,他们是美国真正权力的掌握者,所以人们才需要「教父」主持公道,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句「I believe in America」。而同时,来自西西里岛的柯里昂家族重视亲情,信仰宗教,这些又和美国的清教传统相吻合。这正是导演对于美国社会「批判性的书写和审视」,可以说「黑手党家族」就是微缩化的美国。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是关于「美国梦碎」的故事,麦克作为一个纯洁的,阳光的青年,最终堕落为一个冷血残忍的黑手党教父。有趣的是电影一直在强调老教父和麦克之间的亲情,也反复的表现老教父是多么希望儿子能够置身事外,这就给最终的悲剧加上了更多的宿命感——在这样的环境下,没人能够独善其身。五大黑帮家族的战争,老教父死去,新教父登场,权力的轮回永不停止。


我也认为作品的核心不是责任或家庭,而是时代的白描。

只强调家庭,责任这个不叫拔高,叫扁平化,而且跑偏了。

教父小说带著非常浓厚的时代烙印,可以说是前记者普胖的段子汇编。如果你心怀正义,看出的效果一定是批判的,毕竟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都用一句business轻轻揭过,人五人六的社会贤达都有著让人不齿的恶行。能把如此真实丰富的内容涵盖起来并且连至人心,就足以称为伟大的作品了。

在白描社会方面小说更出色,连接人心方面电影更出色。

小说本身对黑暗面的白描非常多,正常读者肯定看不出拔高效果,电影偏向于人物内心而弱化了社会背景,所以给了一些尬吹扭曲本意的空间。其时代背景对当时的美国人应该是不需要多强调的,但是现在的中国人看不到其揭露的社会文化根源上的腐朽反而把黑帮老大当千古完人,对这种人我只能建议看下小说补充一下背景知识,看完还是没明白那年月的美利坚是咋回事的,只能说缺乏社会的教育。


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斥著杀人犯的世界啊。


一,好的剧情(小说教父也是一部很伟大的小说)+好的导演(科波拉)+好的演员(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故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了金钱,权力,亲情,爱...,只是人性的黑暗面在特殊群体身上被放大了,杀人是他们争夺金钱和权力的方式,是人性最直接最极端的体现,本质上讲和我们为了生活奔波没任何区别。

二,亲情和家庭责任感,老教父究其一生是为了照顾妻儿,为了家族。

三,美国时代的缩影,黑帮和政客通过不同的方式掌控著美国社会,看似一黑一白,实则没有明确界限。

四,宿命,麦克有过梦想,结尾的对比很有讽刺意味,my dream? my dream? 有些人注定了难逃宿命的枷锁,或是所有人。


少年看不懂教父,看懂已是不惑年。

其他所有的都先不说,光是「马头威慑」这段和情节设计,就足矣载入史册!


看不出来就不要强行看了。

这么经典的东西反正你一个人也推翻不了。

我猜肯定有很多人看过这个提问,觉得过于搞笑了,所以不做回答了。

感觉自己枉费口舌了,给我自己道个歉吧。

对不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