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流傳於後世的詩總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一說,相信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出自黃巢這個「反賊」啊。

其實,我最佩服的還真不是這一句,《題菊花》中「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纔是真有氣勢,本來,這菊花就是九月重陽前後才開的,可黃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戰,今後我要是當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這一現象改過來,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樣在春天開放,看看,這得有多狂妄,但從另一個側面來說,也反映出黃巢敢於向威權挑戰的宏偉氣魄,與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幾分相似。而事實證明,黃巢也確實實現了他的夢想,只不過自然規律說說而已,任誰也改變不了,但他卻建立了大齊政權,並在長安稱帝,直接動搖了唐朝統治,加速了唐朝滅亡。

雖然黃巢的最終結局是敗亡自殺,但其敢於抗爭的精神和氣概,卻為後人稱頌,完全對得住「衝天大將軍」這個稱號。

黃巢留下的三首詩,前兩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滿「反意」。

1、《不第後賦菊(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3、《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黃巢曾經寫過三首詩,恰好這三首詩就代表了他的人生。

第一首詩叫:《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他小時候寫的,首先說明小黃巢是很有才氣的,而且很有志氣,我們知道,菊花在現在代表身體器官,但在古代,它是高雅的象徵,宋朝大士周敦頤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這說明,菊花是退休老幹部拿著花灑擺弄的東西,比如陶淵明寫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但在黃巢這裡,被賦予了一種全新的東西,就是志向,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起開,這是一種非常高遠的志向,甚至要改天換地的志向,因為要改變自然規律了。

黃巢家本來是販私鹽的,地位不高,黃巢也是偶爾讀書,這一讀就讀出了希望,將來有可能中進士,光宗耀祖啊。

所以,老黃家就開始刻意栽培黃巢,黃巢的心中也播下了中舉的種子,但這個世界最殘酷的是給你希望,然後在你面前親手掐破。

如果黃巢不是很小就顯露才氣,並進而產生了科舉的夢想,他也許不會成為我們熟知的那個黃巢吧。

黃巢的第二首詩最有名,叫: 《不第後賦菊(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數次趕考,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時候的他開始成為了一個滿懷怨恨的人,因為他相信憑自己的實力,是足以中舉的,不中舉,是因為這個社會的不公。所以,他出長安之後,就寫了這首特別反動,特別有情緒的詩: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詩,就是殺氣橫盈了。

後面,黃巢果然是反了,並且是殺進了長安,真的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了。

黃巢寫的第三首詩叫:《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這疑似是他寫的,說是疑似,是因為不能確定。

黃巢稱帝後,因為自身的原因,還是沒辦法坐住江山,最終是被沙陀僱傭軍打了出來。後面,黃巢逃到了老家泰山狼虎谷。這時候,他的侄子林言斬下了他的頭,然後送給了唐朝,但因為是夏天,頭送到的時候已經爛了,根本看不清。

所以,就有了一個傳言,說黃巢沒死,逃了出去,後面當了一個和尚,還成了住持。

這首自畫像就是黃巢講述自己出家的形象。

想來,一個沾滿鮮血的起義者,一個被形容殺了八百萬的人,最後成為了和尚,大概也是萬事皆空的意思吧。


黃巢存詩不多 , 《 全唐詩 》僅收三首,《題菊花》,《不第後賦菊》、《自題像》 ,其中《自題像》一般認為偽託 , 而其他兩首均是詠菊花的 。

我們來瞭解一下,唐末農民運動的領袖 , 黃巢的菊花詩。

其一 《題菊花》

有關這首《題菊花》, 史料上有這樣的記載

宋人張端義《貴耳集》卷下雲:

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句。翁思索未至, 巢信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 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 但未知輕重, 可令再賦一篇。 」

黃巢便詠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張端義作了評註 : 「 跋扈之意 , 已見嬰孩之時。 」有人便以此認為黃巢在五歲的時候,作出了《題菊花》。但這歷史上不予考證,以常識來看,五歲能讀書識字便是神童中的神童。而作出這首內涵如此豐富的詩來,怕是以訛傳訛或者是黃巢自個美化自個罷了。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青帝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大天帝之一 , 其主東方,又稱東方之神和司春之神。詩人不滿,為什麼菊花就生長在深秋,蕊寒香冷,連蝴蝶都以陪伴,而桃花在萬物生長的春天開放,惠風和暢,風暖氣清。所以,黃巢想成為「青帝」,把春天的溫暖均分給萬物,這樣,不管是「菊花」還是「桃花」,都能被公平的對待。


其二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屢舉進士不第」,這首詩是他落榜後憤慨寫下的。所以,並非是詠菊。而開篇「待到」二字,我想,他是要等到時機成熟之後舉事。「九月八」只是為了協調音律,「九月九」略加變通而來,並非是在重陽時節詠菊,且唐代科舉放榜在春天二三月。

「 我花開後百花殺 」「 我花開」 與「 百花殺」, 形成鮮明對照, 強調了菊花的威力,突顯出它獨佔風光的精神品質。也表明詩人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和堅貞不屈的品格。

「 衝天香陣透長安」、 「 滿城盡帶黃金甲」是暗喻,更是詩人黃巢的暢想 。當黃巢攻破長安 , 建立大齊時 , 幻想了現實, 詩人便也成了英雄。

題外話

同樣是由農民起義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有一首詠菊詩——— 《菊花》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 」

明顯是模擬黃巢之作, 但掃平天下, 成就霸業的雄心壯志是一脈相承的。


真正令黃巢名垂千古的不是詩句,而是其驚天動地、企圖逆天改命的壯舉。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出生於唐末,家中世代經商販鹽,家境極其富裕。

黃巢自年幼時便展現出其才華,據聞其五歲之時,隨口賦菊,便成詩句——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其父責備黃巢不知輕重,黃巢又作一詩: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由此足見,黃巢年幼之時便隱懷大志。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由於少有敏才,黃巢自負可取功名,實現建功立業之志。但在成年之後,屢次考進士科皆落榜,此事對黃巢打擊很大,也徹底改變了其志向,憤而回鄉繼承家業。

唐人有一諺語,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明經、進士皆是隋唐科舉考試科目。歷來考明經科容易,三十歲才考過已屬過晚;而進士科五十歲前能考過,實屬年輕。

還有一點,唐人考進士科前,通常會將自己的作品遞交給朝中大臣,俗稱通榜,如果得到其青睞,會事先推薦給主考官「溫卷」,更容易上榜。

如此一來,唐朝進士及第者,除了極少數天縱之才,大多還是看其背景。這讓黃巢十分厭惡反感,甚至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並作詩為證。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如果黃巢僅是作詩發泄牢騷而已,那也不足以載入史冊,今天更是無人聽聞。關鍵是他有此志向,也有此膽量,由此掀開了唐朝覆滅的序幕。這當中有一部分是唐朝自己造成的。

公元874年,唐僖宗即位,改國號為「乾符」。隨後幾年,各地不是水災便是旱災,莊稼欠收,民不聊生。而各地災情多被隱瞞,此時朝廷卻仍加催賦稅,致使餓殍遍野。

於是,以王仙芝為首的農民起義軍開始揭竿起義,時稱「草軍」。一時間各地紛紛響應,隨即攻陷僕、曹二州,聲勢大振,不久黃巢率領數千人投奔王仙芝的隊伍。

而後在與唐軍的鎮壓對壘中,草軍採用流動戰術,避開圍剿主力,來回穿梭於黃河上下,不少城池或不戰而降,或戰而不敵,草軍迅速發展到數十萬之眾,令朝野震驚。

一朝稱帝留青史

在王仙芝誤信朝廷招安,血戰而亡之後,黃巢被推為首領。義軍所到之處,無不聞風而逃。

公元880年十二月,黃巢攻陷長安,唐僖宗狼狽出逃鹹陽,時羣臣不知其去向,紛紛投降。隨後黃巢登基即位,改國號為大齊,大赦天下,還推行高層輪流換屆制度。

好景不長,次年正月唐僖宗發布詔令圍剿義軍。輾轉徵戰兩年之後,黃巢部下朱溫叛變,李詳欲降被殺,又次年黃巢身亡,隨後農民起義畫上句號。而經過這次起義之亂,才發現原先的大唐王朝只是外強中乾,之後更是千瘡百孔。


明代王夫之有一句評語十分獨到:

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亡隋者羣盜,而羣盜不能有隋;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

相比黃巢敢作敢為,《水滸傳》中宋江一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果真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黃巢(820-884),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全唐詩》錄黃巢三首七言詩:

1.《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想像綺麗,氣勢宏偉——秋天八、九月間,菊花怒放,「殺」得百花凋零。整個長安,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鬱的香氣,直衝雲天,浸透全城。

2.《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言物詠志,豪情萬丈——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菊花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難得飛來,採掇菊花的幽芳。他日我若成為司春之神,定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

3.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物是人非,觸景傷懷——想當年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現如今,鐵甲變了僧袍,行走在人來人往的橋上,竟沒有人認出,只能獨自靠在欄杆上,看著夕陽落下最後的光輝……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五歲便可對詩,但屢試不第,《全唐詩》錄了黃巢的詩共三首。第三首 風格和流傳度不及前二首佳,後人懷疑非黃巢著。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透過前兩首,可以看出黃巢是有野心之人,頗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概,反映出其思想抱負,力圖以一己之力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參加起義後,採用流動戰術,將大唐王朝送進了墳墓的邊緣。前幾年超火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摘錄於黃巢詩句。


《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本是一介儒生,家父做賣買鹽生意,家中兄弟八個,黃巢排老大。唐朝未年朝廷外犯內憂。朝政腐敗,根基搖動。雖然欣科舉制度,形色擺設,實為內虛。有志之士考中不得中舉,不能為官。黃巢算其中一個!參加科舉魯試不第。實為傷懷,難免心生不滿。為此

題菊詩日;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它年若我為青帝,報與挑花一處開。

待到秋來九月入,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可見士儒手筆!現鴻雁待飛之!

古代的男士如此看重科舉考試!還有「李自成,洪秀全「跟黃巢一樣在科舉考試不第才走上不歸路的!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過我相信大家對另一首誇獎黃巢的詩更有興趣:殺人八百萬,血流三千里。還有擊敗黃巢的那個將領,李存孝只用了18人就攻克黃巢都成,讓黃巢自焚。後人說「王不項,將不過李」


黃巢,一個具有遠大志向,可惜被抹黑了的歷史英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