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個人背景吧,本人大學之前在公立學校上學,沒有接受額外的口語教育,公共英文水平應該跟大多數中國醫學生相當。後來在國內醫科大學英文班畢業。所謂英文班就是要求雙語授課,英文考試,實際上基礎課多數是英文考試,臨牀課多數是雙語考試,至於教學嗎,內行們都知道,對於國內的大多數醫學院來說,很少有老師的口語能夠達到很地道的程度,就算有,國內低廉的講課費你指望他給你講什麼。(我現在也做教學工作,這裡面的槽不是幾句就能吐完的,不在這裡廢話)。所以專業英語的水平就那麼回事,至於個人特點, @李暘 大叔評價過,作為一個唱歌「五音不全「的人,不能像很多人一樣看著美劇自然就模仿著說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自己模仿著說的和人家說的不一樣,關鍵問題是自己還聽不出來不一樣在哪。當讓我說英語尤其是讀英語的時候,可以毫無卡頓的快速輸出,自己認為湊合,不過最近被一些口語很好的人定義為「我幾乎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點評師開始給我的評分大概也就5-6分(一顆星2分)

經過在 @百歌醫學 一個多月的打卡朗讀,(詳見《醫學中的英語怎麼練,才最好?有神神器了》)點評師指出了我的一些嚴重錯誤,如夢初醒。讓我知道我之前的口語有多爛。比如:

  1. 我在發「v」因的時候,完全按照中文的「u」來發因,沒有上牙咬脣的鼴鼠動作,之前我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太大區別,可是在別人耳朵裏會對理解造成困擾。
  2. 對於母音的理解,在漢語中聲母和韻母沒有什麼等級之分,所以我在讀的時候也沒什麼重視,直到點評師告訴我,母音是英語音節構成的核心,必須要發的清楚,尤其是雙母音、長母音,必須發的準確。否則聽起來會變成別的詞。漢語中的韻母沒有單雙長短之分,所以我之前的母音發的很混亂,例如-litis,炎症詞綴對於醫生要經常用到,而第一個i要發ai音,第二個發i音,我在之前這兩個i在我的發音裏沒什麼區別。
  3. 捲舌音r 在美式英語中大多數r都要髮捲舌音,而沒有r千萬不要發,我之前屬於隨心所欲發音方法
  4. 重音 我覺得這個是在漢語中沒有的東西,在英語中重音的發聲是一個說英語是否地道的標誌。 5
  5. 吞音 之前聽別人讀英語去模仿,尤其讀的快的時候會經常吞音,但這個吞音是有講究的,首先,吞掉的音必須做出動作來佔位,其次,不是所有的音都能吞。而我一向以來處於亂吞狀態。

以上是點評師指出的一些我的共性的大問題,讓我如夢初醒,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問題要改進。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偷了不少懶),大概也就是花了二十個小時的時間,我覺得對於我的口語有了一個跳躍式的提高,點評師普遍可以給到我7分,最起碼知道有些東西要怎麼樣去讀,而不是盲目的閉門造車。後來跟 @李暘 大叔交流,我的問題可能不止存在我一個人,回頭想想我的錯誤,從小實在純漢語的環境下學習的英語,其實很多錯誤都是漢語帶過去的,尤其是一個地域方言的人,在英語發音的錯誤方面會有共同的相似之處。

作為一名懷揣夢想的中國醫生,口語的提高任重道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