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日常

  小辣椒:尖尖,跟你說個事情(異常認真臉.gif)

  我:啊?咋了?你要離職?(驚恐萬分臉.gif)

  小辣椒:不是,我覺得我化了妝,好像網紅啊!每天晚上都不捨得洗臉!

  我:……

  此處應該有網紅小辣椒照片!

  找她投稿,也許就能見到本人

  好了,寫稿開頭難,頭我開好了。

  上週,“幫幫不正經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皮皮發佈了《成都3月房價地圖》,翻閱了後臺536條用戶留言,emmmm發現大家都挺糾結的!

  青羊區好久纔有房?

  主城區門檻怎麼這麼高了?

  中和也配2萬+?

  看到你們有如此疑問,尖尖覺得這個緊隨其後的選題,還是頗有價值。

  希望藉此機會嗎,我們來暢聊下成都的房價走勢與購房邏輯。

  文章有點長,中心思想就放在開頭:

  房價走勢:主城區購房門檻提高,中心城區房價趨於平衡。

  購房邏輯:剛需買二手或去郊區新房,改善羣體買新房,成都步入全面改善的時代,正是你置換的好時機。

  主城區:毫無爭議,包含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青羊區、金牛區、高新區,也就是原來的“5+1”(5個行政區+高新區)。

  人人都道主城好,卻不是人人都進的了。

  2019年1-3月,主城區多個改善項目入市,開出來的價格自行感受下。

  在2019年過去的四分之一的日子裏,主城區一共有23個項目拿證。

  從價格來看:

  90%的主城區樓盤,開盤價格突破1.5萬元/平米

  56%的項目,價格在2萬+以上,多爲首次開盤的純新盤

  從戶型來看:

  74%的樓盤,戶型面積都在100平米以上

  僅26%的新開項目,有100平米以下的戶型

  從裝修標準來看:

  61%的項目爲裝修房

  14個裝修房項目,71%的裝修標準都超過了3500元/平米。

  價格提升,供應戶型面積加大,伴隨的是你購房成本的提高。

  保利天悅賣23241元/平米,總價五六百萬,我可以理解,畢竟地段+產品還是很耐打!

  開盤當天即售罄,也證明瞭產品的實力與成都改善人羣的實力。

  but主城區部分樓盤,一個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地方,也要2萬多,我也只能呵呵呵!

  此外,常年拖主城區房價後腿的金牛區,也大跨步趕了上來:

  融信錦溪公館,開盤價24305元/平起,據網友爆料,目前有優惠;

  中南樾府憑藉“瞎了眼”的獨門絕技,將金牛區房價帶入了2萬+的時代;

  保利天和最高也賣到了19343元/平米;

  至此,主城區再無“價值窪地”。

  再看最近三宗主城區的土地供應:

  首先,地價高低不分區域

  其次,從容積率及配件要求來看,低密改善產品爲主

  最後,未來的價格你懂得。

  從城北到城南,主城區供應較少,且項目多爲“改善產品”,“豪宅化”已經日漸成爲成都主城區的“標籤”。

  先普及一下中心城區的範圍:

  中心城區:包含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郫都區、新都區、龍泉驛區、雙流區、溫江區、青白江等11個行政區加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

  2017年7月2日,成都召開國家產業發展大會,正式提出中心城區11+2的城市格局。

  原有的一圈層二圈層再加上個青白江,統稱爲“中心城區”。

  既然主城區門檻高,那郊縣湊合一下我還是十分樂意的。

  尖尖分析下來發現,郊縣門檻也隨之水漲船高,逐步向主城區靠攏。

  挑幾個代表性的區域講一講。

  天府新區:

  保利天空之城,最新批次開盤價格13727-16749元/㎡;

  優品道錦繡,下批次開盤價格預估14000-16000元/㎡;

  純新盤萬科公園傳奇,預估價格在18000-20000元/㎡;

  而且,近日新亮相的錦江生態帶又一新盤-首創禧瑞錦江:容積率2,首創高端TOP系產品,天府新區低密墅居院落大宅。

  從一系列官方標籤來看,未來的價格也很值得期待。

  龍泉驛區:

  除了西河及陽光城的老盤舊貨,價格暫未過萬。

  像區域內的純新盤,新希望錦麟府,18552-21852元/㎡;中海御湖世家,16594-27490元/㎡……

  東進勢頭正猛,龍泉的“蛻變”是遲早的。

  如果說天府新區和龍泉是藉着“城市規劃”的春風,那溫江、郫縣、新都又咋個解釋?

  溫江的代表性樓盤,中南上熙府,12974-18914元/㎡;碧桂園十里源墅(別墅),13333-23000元/㎡;

  郫都區,萬科時光潤園,13973-15936元/㎡;領地金科籣臺府,15153-21078元/㎡;

  而在我們印象中,房價一向較低的新都,也趕了上來。七一城市森林花園,10416-19231元/㎡;新希望錦悅北府,11462-13082元/㎡。

  不要以爲區域內這些冒尖尖的樓盤沒人買,其實人家還很搶手!

  從一到多,區域內只要有一個冒尖尖,其他的就敢隨之而上。

  中心城區的規劃,區域協同發展,人口外溢加速,城市空間佈局更加合理。

  中心城區的房價,也逐步趨於平衡。

  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從1到多、循序漸進的過程。

  也許5年後,你現在嫌棄的要死的三圈層,也會哭着喊着要買!

  城市規劃指導土地性質,土地性質決定產品層次,產品層級決定房價定位。

  2015年以前,成都還執行的是“7090”政策,高密還是成都的特色;

  2017年,成都發布《房地產五年規劃2017-2021》,三大要點,很有必要重提。

  第一,中優規劃中提到:中心城區的最高容積率爲2.5,降低開發強度、建築尺度、人口密度。

  中心城區統一要求,容積率降低,建築密度減低,建築面積下降,大戶型低密改善項目隨之而來。

  第二,《房地產五年規劃2017-2021》中還提到:

  穩步推廣成品住宅,到2021年底,新開工商品住宅(3層及以下低層住宅除外)中,中心城區成品住宅面積比例達到100%,全市成品住宅面積達到90%。全面發展綠色建築。

  同樣,再看市場上目前的產品,裝修房居多。

  第三、引導首次置業住房需求通過購買二手住房解決住房問題,穩步提高二手住房在住房交易市場中的份額。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吧!

  引導性政策,就像背後一雙無形的大手,推動者房地產市場有計劃的向前穩步發展。

  享受“7090”政策低門檻買房的人,急需換房。

  而經歷了2016-2017年房地產行業的波動,“限價”、“減配”、“僞改善”,成都市面上真正符合改善人羣需求的好產品少之又少。

  2018年,成都改善市場逐步來臨;

  2019年,成都的商品房改善時代全面爆發。

  對於有換房需求的購房者來說,你們正好趕上了成都改善的好時代,有房可選,總比無房可換好。

  產品+地段+無可替代的資源,你買的不僅是房子,還是這個城市的“使用權”。

  不要總覺得價格貴,學會甄別,價格的屁股後面跟的是價值。

  而剛需們也不要怕,每個週期都有剛需,只是每個週期的剛需買房邏輯不一樣罷了。

  買市區二手房

  二手房,一般區域基本成熟度還是能夠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買個90平米左右的套三,首付控制在四五十萬。

  買郊縣純新房

  如果你是新房控,新房就只能跟隨城市化外擴的腳步,繼續往外走。

  以成都中心城區爲核心,房價呈放射狀依次向外圍遞減。

  作爲一名合格的剛需,你只能把自己流放到偏遠的郊外了。

  嗯,兄弟,拿出你的判斷力與魄力,陪一個版塊成長!

  緊盯成都剩餘剛需樓盤

  這個是條路子,但是我把它放到最後,因爲風險最大。

  去買這些低價剛需樓盤的,不一定都是真剛。有資格的人都要上去試一試!

  人家只是去試試手氣,搶走的卻是你買房的運氣。

  買房要趁早,你沒得時間和精力慢慢守着這些盤。

  看好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住房

  再不濟,政府也是要解決你的住房問題的,保障“人人有房住”。

  從去年開始,成都拍賣的土地有兩大明顯特點:

  一是要求配建人才公寓,無償移交租賃住房等

  二是人居、城投等公司大舉拿地,修建人才公寓或租賃房源

  2018年,成都出讓特殊用地92宗(含商業自持),合計6396.59畝,成交78宗,共5471.15畝,供應佔成都市整體供地的29%。

  典型房企主城區拿地體量top3

  典型房企郊區拿地體量top3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研究院

  這也是“剛需保障化”的一種趨勢,大量人才公寓的配建,申請門檻低,產品本身不差,讓更多的優質人才來蓉即有房住;租賃房源,給剛需一個過渡的週期。

  至於共有產權房,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均已開展試點,成熟之後,全國大範圍推廣也是有可能的。

  市場波動,人心不能亂。

  與其奢望房價下跌,不如好好奮鬥,在這個城市許自己一份溫暖與庇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