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的两大主力年羹尧和邬思道最后都被雍正诛杀,年羹尧自不必说,而邬思道居功至伟却被铲除,李卫不仅加官进爵还得以善终,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在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的设定,他家境富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像很多富贵闲人一样,有了财力就想拥有权势,于是就花了钱来换一个清闲的官来做做,过过官瘾。一般来说,买官来当的人本意应该是为了捞钱,也不会有什么真本事。但是李卫就是个异数,虽然目不识丁,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行事机灵而且也不贪墨钱财。别看整天油腔滑调,一有大事就很是正经,清醒得很。正是这样特别的人,令雍正很是意外。

  在电视剧中,李卫的设定是一个穷到去坑蒙拐骗的乞丐,却因为伶牙俐齿被四爷看中,收入了王府当了下人。一个既无身家背景,又不通诗书的人,是没有可能培植起什么势力,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来的。所以对四爷而言,李卫再机灵也只是小聪明,上不得台面,不足为惧。也正因如此,李卫才能避开杀身之祸,得以善终。

  雍正在康熙驾崩后,捷足先登坐上了皇位。既然拥有了天下,就要开始安天下,安天下就先除掉隐患,让自己能安枕无忧,所以邬思道就成了他第一个要开刀的人。作为一个谋士,邬思道博学广闻,智计无双,是雍正上位的头号功臣。在王府与雍正相处的数年,对雍正的所作所为也是一清二楚。加上为雍正献计拟策时,邬思道所知道的内幕秘辛实在多得让人不放心。为了不让自己见不得光的一面有暴露于世的可能,邬思道就有了非死不可的理由。

  邬思道作为雍王府的幕僚,能够帮助雍正登上皇位,就足以说明他的谋略过人。在雍正眼中,邬思道这样一个谋士的存在时刻都在告诉他,他的皇位来得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而是邬思道几十年如一日筹谋的成果。任何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都无法面对这样的质疑,所以雍正对这个曾经自己无比敬重的先生都决定要痛下杀手。

  相较于邬思道,李卫就不同了,李卫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机灵得很,并不像邬思道身上文人迂腐的模样。邬思道是一个擅长理论与谋略的幕僚,而李卫就是深谙市井生存之道的老江湖。从外表看来,李卫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但论起操办实事,李卫却是八面玲珑,被雍正破格提拔为两江总督。

  李卫能让雍正赏识的地方绝对不止于他的能力,更在于帝王身份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邬思道虽然一直为雍正出谋划策,但雍正对其礼敬有加,更是时时求教于他,论起来雍正还是他的半个徒弟。在潜邸时雍正对邬思道一向毕恭毕敬,这样的关系显得邬思道更为优越。然而雍正即位后,身份发生了改变,皇权在上,又哪里容得别人来指手划脚。邬思道也是个明白人,主动请求去协助李卫,也好让雍正眼不见心不烦,让自己能多活一刻。

  而对李卫而言,雍正是他的主子,更是提携他的恩人。一个不识之无的王府奴才一跃成为朝中高官,是李卫想都还敢想的。李卫目不识丁,万事都靠师爷念状代笔,让雍正觉得毫无威胁,甚至还觉得有趣,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为什么雍正连邬思道都不放过,却对李卫加官进爵的原因。

  自古以来,帝王心术是最难以探测的。雍正上位固然存在争议,但是也得益于身边的谋臣武将。邬思道固然功不可没,但是成也才能,败也才能。让雍正感觉如坐针毡的正是曾经帮他上位的一大助力。而李卫一个市井之徒,处事虽然老到,但是见识与姿态都让雍正感到前所未有的优越感,虚荣心大大地膨胀。这就是邬思道与李卫的不同之处,才造就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其中的道理令人深思又受用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