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在陪孩子寫作業,因爲說話口氣不好,把孩子說哭了,我公公推門進來就罵我,還揚言,以後見我一次罵我一次,見我一次打我一次。”

  因爲教育理念不和,上海一個公公跟兒媳,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打了起來,兒媳氣憤之下報了警。

  “她把我一把推到地下,你看我胳膊上的傷,這叫虐待老人!我當了40多年老師,沒見過這樣帶孩子的,拿個棍子,邊打邊罵。”

  公公也不示弱,在警察面前數落起對兒媳的不滿,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在警察面前爭得面紅耳赤。

  有網友覺得這位公公太多事,教育孩子應該是父母的責任,公公不該直接對兒媳指手畫腳。

  也有網友覺得,隔代親真的沒有道理可講,還舉了自己身上的例子。

  這兩個人到底誰對誰錯,我們旁觀者無法評判,但是這件事卻值得我們深思。

  有機構做過調查,我國由祖輩照看和監護孫輩的家庭約佔16.7%,大城市比例更高,在上海,目前0~6歲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輩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將近一半。

  因爲生活壓力大,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雙職工,帶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老人身上,時代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兩代人之間教育孩子理念就會不同,由此引發的種種矛盾,就浮在了桌面上。

  解決隔代教育的矛盾問題,已經成了一個不得不去正視的社會大課題。

  02

  奶奶嫌孩子穿得少,媽媽卻覺得孩子穿太多;

  奶奶追着孩子餵飯,媽媽要求吃飯就要在飯桌上;

  媽媽讓孩子上特長班,奶奶覺得這是給孩子增加負擔;

  孩子犯了錯,媽媽要嚴厲批評,奶奶卻在一邊攔着,“算了算了,他還是個孩子”;

  ......

  這樣的現象,在很多老人帶孩子的家庭都能看到。

  我也是跟婆婆一起住,前幾天因爲孩子的問題,我跟婆婆之間有了不同意見。

  我兒子已經八歲,在家裏除了做作業之外,剩下的時間要麼看電視,要麼吵着要出去玩。

  開家長會時班主任說,家長除了要抓孩子的學習成績,平時也要讓他們做點簡單家務,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自理能力。

  我要求兒子,以後每個周他要洗兩次碗,還要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兒子還沒反對,卻先遭到了婆婆的阻撓。

  “哪有你這樣當媽的?孩子還這麼小就讓他幹活,你怎麼這麼狠心?不用孩子做,我替他做。”這個話題只能這樣不了了之了。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統一性。

  擔負孩子教育重任的人,在育兒觀念上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總是一個人搭臺,一個人拆臺,孩子就無法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甚至連是非對錯也混淆不清。

  有些孩子仗着有爺爺奶奶撐腰,做錯事時有恃無恐,反正父母打我罵我也有人護着,久而久之,父母越來越難管束孩子,孩子成年以後,也很難有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

  如果兩代人之間分歧過大,甚至常常在孩子面前正面衝突,影響的惡劣程度,會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教育大師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無意間烙下的。

  試想一下,文章開頭那個孩子,看着他最愛的媽媽和爺爺在自己面前大打出手,他會是什麼感受?

  害怕,恐慌,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感覺會伴隨着他長大,他的性格和人生觀也將受到影響。

  爺爺和媽媽都覺得自己在爲孩子好,卻不知他們的行爲已經深深傷害了孩子。

  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12歲少年殺母案”,何嘗不是隔代教育分歧導致的惡劣後果?

  爺爺奶奶長期溺愛孩子,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嚴厲管教,孩子一時之間無所適從,最後發生了這樣的人間慘劇,這到底是大人的錯?還是孩子的錯?

  不管是隔代之間,還是夫妻之間,育兒理念不同導致的矛盾衝突,最終受傷害的,就是那個無辜的孩子。

  03

  公婆不是爸媽,要有平常心

  兒媳跟公婆原本是陌生人,因爲一個男人才走到一個屋檐下,我們要牢記一句話,“婆婆不是媽,沒什麼是應該的”。

  鄰居家的阿姨給我們幫了忙,我們還要表達感謝呢,如果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對於公婆的小毛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老公調節不可少

  武志紅老師說,“婆媳關係”本身就是個謊言,因爲它聽上去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係,卻忽視了本質,這是婆婆,媳婦和兒子的三角關係。

  在這個三角關係中,老公纔是問題的核心,好人媳婦做,壞人老公當,如果有了矛盾,首先讓老公出面跟父母溝通,這纔是正確順位。

  溝通方式很重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一書中寫道: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後才能給出解釋。

  溝通的時候,首先要肯定老人,“爸,媽,我知道你們是愛孩子才這樣做的,非常感謝。”接着才能說,“但是,這並不是爲他好,而是害了他。”

  只有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才能做到合理溝通。

  沒有哪個老人不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他們的很多行爲,其實都是出於愛,如果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會傷害孩子,是絕對不會做的。

  04

  在網上看到過一張動圖,蹣跚學步的孩子突然摔倒,旁邊的奶奶0.01秒之間反應過來,化身武林高手一躍而上,抱着孩子滾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身軀,給孩子充當了墊背。

  老人對孩子的愛,只會比我們多,不會比我們少,如果必須要父母幫忙帶孩子,就請多一點包容和理解。

  如果育兒理念有了不同,我們要坐下來好好溝通,而不是小事化大,大事爆炸,傷了老人,傷了自己,更傷了孩子。

  因爲愛同一個男人,我們跟公婆變成了一家人,因爲愛同一個孩子,我們生活在了同一個屋檐下,這麼深厚的緣分,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和經營嗎?

  如果覺得說得有道理!

  發給朋友看看吧~

  本文作者

  語之夏

  自由撰稿人,兒時一撇一捺學寫人,而今一紙一筆暖人生。

  投稿、轉載| Contact U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