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在烏鎮藝術展期間帶來了一件戶外裝置作品《另一水面》。60 個鏡面不鏽鋼材質做成的圓凳內外 4 層構成了一個圓形,在陽光的反射下呈顯出水波的形態。每一張圓凳也設計成了外圍略高的水波狀。

  作爲一名建築師而非藝術家,妹島和世在烏鎮表示,“我們對場地的理解可能更從一個城市公共性的角度出發。所以我想做一個人可以使用的東西。”《另一水面》於是成爲了整個藝術展中唯一兼具實用性的展品。在有高低落差的空間內,通過椅子反射的天光,吸引人們走進空間內,並歡迎觀衆在疲憊之時入座。

  妹島和世 《另一水面》 ,2018,烏鎮西柵景區內,來自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

  妹島和世 《另一水面》 ,2018,烏鎮西柵景區內,來自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

  這是妹島和世一直在關注的問題,即如何讓建築更好地與周圍環境融合,同時又具有公共性,爲更多人可用。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創立的 SANAA 事務所獲得 2010 年普利茲克獎,評審在

  頒獎詞

  中提到,他們“根據手頭的任務和預算創建樸實、民主的建築”。這種建築的民主性體現在了她的公共藝術空間設計中,最爲公衆熟知的有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和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有別於傳統方正格局,整體採用了圓形建造。過去美術館的白色展廳被碎化成了更小的立方體,分佈在圓形基底之上。而圓形的基底外部全部由玻璃組成,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美術館沒有設計主入口,觀衆可以從圓形的任一入口進入。

  在這樣一個開放、通透的空間內,SANAA 破解了過去美術館的威權感,使之成爲市民茶餘飯後都可達的存在。這件作品也獲得了 2004 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在美術館開業的第一年共有157 萬人次參觀,而整個金澤市的人口只有 50 萬不到。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來自 archiweb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來自 archiweb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來自 archiweb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來自 archiweb

  金澤 21 世紀美術館,來自 archiweb

  SANAA 設計的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六個白色盒子錯落堆疊,以此讓整體建築成爲一個半穿透的空間。建築的窗戶被安排在了每一層盒子的外輪廓線上,每一個盒子都有不同的樓層面積和高度,以適應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展示空間。

  在這個項目中,SANAA 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創建一個可以使人親近的、吸引人的美術館。建築的街道層裝設了玻璃牆,體現了美術館的開放感。而爲了融入藝術館所在的包釐街(Bowery)的粗獷氣質,建築的外牆用兩層工業鋁網包裹,既柔和了建築的棱角,增大了透明度,也使其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

  新當代藝術博物,來自 archdaily

  新當代藝術博物,來自 archdaily

  新當代藝術博物,來自 archdaily

  4 月 3 日,妹島和世在烏鎮做了一場《環境和建築》的主題講座。她在講座的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設計的核心理念——想要把室內和室外的傳統建築界限打破。而她的每個項目都基於這一核心思想,並在每個項目中通過不同的策略實現。

  1981 年從日本女子大學碩士班畢業之後,妹島和世進入了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的事務所工作。1987 年創立了自己的個人事務所,1995 年與西澤立衛創立 SANAA 建築設計事務所。2010 年獲得普利茲克獎的時候,妹島和世是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而西澤立衛是年齡最小的獲獎者。SANAA 的建築風格輕盈、透明、大量使用白色。而在建築理念上,注重建築與人和周圍環境的融合。

  在講座中,她以 2010 年完成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開始了案例分享。她認爲這是 SANAA 的一個標誌項目,從這個項目開始之後的設計,可以看到 SANAA 不同的發展路線。

  西澤立衛曾表示:“沒有牆體作爲區隔,任何項目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它更像是一個公園。”EPFL 主席Patrick Aebischer則視其爲一種打破界限的體現:“這個新的校園中心體現了我們對大學的願景,打破了傳統院系之間的界限。”

  但妹島在講座中表示,由於建築的方形邊界仍然非常明顯,學習中心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的建築與城市關係。在此之後,SANNA 嘗試打破明顯幾何化的建築空間。不僅希望在物理上消解與周邊建築的邊界感,還希望在城市文化和歷史層面上做到“邊界消解”的理念。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網站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網站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的南面是日內瓦湖,來自 archdaily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網站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網站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網站

  建築內部,archdaily

  “消解”也是妹島在 3 日的講座最多提到的一個詞。她希望消解建築的體量,與周圍環境達到融洽,儘量做到自然。

  2012 年 12 月開館的盧浮宮朗斯分館就是一個消解大體量建築的設計實踐。在這座總面積約 28000 平方米,長度達 360 米的博物館設計中,第一步就是將容納着公元前 3500 年到 19 世紀中葉的博物館,拆分爲 4 個矩形與 1 個大正方形館廳的建築體。

  分館坐落在法國北部朗斯市的一處廢棄礦場上。這裏曾是歐洲最大的煤堆,自 1960 年關閉以來,這片土地已被自然慢慢填滿,但仍因過量填塞的礦山而留有輕微隆起的地勢。SANNA 依據地形起伏構建了這座建築。建築內部與原先的坡度結合,在最開始進入博物館時可以看到整個展館空間,而隨着地勢慢慢往下走,身處展品中的時候,只能看到局部展品。分館的內部也摒棄了傳統的分類陳列模式,沒有設置任何一道隔絕牆面,所有藝術品可以直接展示在大衆面前。

  建築由玻璃和鋁製外牆構成。外立面的拋光鋁板可以根據自然光折射散漫的光線,使得長型建築和四周的公園環境連成一片。玻璃帷幕立面可使陽光自然灑落,而拱形屋頂上的隱藏式滾軸遮陽系統會在光線太強的時候啓動,以保護館內的展品不受傷害。

  SANAA 希望可以建造一座被大自然環抱、穿透力十足並且保留礦場遺蹟的新館。從建築的平面圖上可以看到,建築其實是一個有着細微弧度的曲線立面,妹島表示希望通過曲線去消解掉強烈的幾何體,跟廢棄工業區的自然狀態之間產生和諧的關係。

  盧浮宮朗斯分館,來自 archdaily

  盧浮宮朗斯分館,來自 archdaily

  盧浮宮朗斯分館,來自 archdaily

  盧浮宮朗斯分館,來自 archdaily

  盧浮宮朗斯分館,來自 archdaily

  沒有設置任何一道隔絕牆面的內部,來自 visitworldheritage 網站

  目前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的悉尼新南威爾士州立美術館的擴建項目,是一個錯落的、與自然融合的建築。建築包括七個展館,在高低不平的舊有空間和二戰時期的油罐之上,加蓋了一個美術館,並保留油罐用作展覽空間。

  每個展館位於場地的不同層次上,朝向不同的方向。不同層次的建築屋頂可以當作公園使用,人們可以從不通的角度觀看城市。

  這座美術館是澳大利亞國內首座達到最高環境標準的公共藝術博物館。在爲美術館設計展覽空間的同時,加強周圍景觀的公共使用性(戶外公共藝術花園爲全天開放),保持悉尼文化街區的綠色特色。在設計中,還保留了建築東北角附近的兩棵超過100 年曆史的無花果樹。

  在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的項目中,當地政府市政府要求爲十戶家庭做一個整體的四坡屋頂。爲了消解這個龐大的建築體量羣,SANAA 把四坡屋頂切割成 10 個單元,每三片屋頂爲一戶家庭,且三片中有半片與鄰居共享。透過這個設計,在每一戶的室內空間維持隱私的同時,又能讓人產生共同居住的感受,蘊含維繫共同居住情感的意義。而切割之後的屋頂體量與京都的小街道更爲融洽。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項目,來自 archeyes Iwan Bann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項目,來自 archeyes Courtesy of SANAA Architects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項目,來自 archeyes Courtesy of SANAA Architects

  目前妹島還沒有竣工的中國項目。但幾年前,妹島和西澤設計了上海西岸華鑫金融中心。過去 1-2年 裏,她還接手了幾個中國的公共建築項目。她在講座的提問環節表示,目前在日本的建築項目中,很難去思考和實踐建築對城市、對社會的影響。她覺得在中國可能可以實現建築的更多層次思考,但目前還沒有完成任何項目,仍在探索實踐中。

  圖中圈出的爲上海西岸華鑫金融中心,項目預計於 2019 年 12 月整體竣工。

  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約爲 1.4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爲 10 萬平方米,地下三層,地上高度63米,層高 8-14 層不等,由七個圍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築單體組成。該項目通過建築體量自身的錯動扭轉,避免遮擋視線,使用者可以體驗良好的一線江景。來自上海徐匯公衆號

  題圖爲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勞力士學習中心,來自 EPFL 官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