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9點30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宣判「伊利造謠案」。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就在看似犯罪嫌疑人即將受到懲罰時,伊利官博一封「實名舉報」的公開信在網友間炸開了鍋。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伊利怎麼了?

3月26日前後,一個「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在網上風傳。

伊利表:示此消息為造謠,且因輿論洶湧,股市震蕩,給伊利帶來重大損失,也造成了員工間的恐慌。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且分工明確的造謠案。

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這不是第一次有人針對伊利造謠,且案件背後的「黑手」與伊利集團的前高管脫不了幹係。在2011年這位幕後黑手就曾僱傭內蒙古總工會退休中層幹部張某,以副總裁助理名義調查伊利管理層家屬,獲取造謠信息。

這位前高管是誰?

張劍秋提到的幕後黑手,正是伊利官博實名舉報的鄭俊懷。

1983年鄭俊懷被調到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即伊利前身,任職食品廠廠長。在伊利的22年裏,鄭俊懷大膽改革,1993年組織完成集團的股份制改造,1996年掛牌上市,將一間快倒閉的手工作坊式的奶食品廠逆襲成了市值千億的乳品行業老大。

但是2004年的「獨董事件」,鄭俊懷因挪用伊利股份託管企業的1500萬元貸款以及150萬元借款為華世商貿購買伊利股份法人股判刑入獄6年。

然而這次舉報事件中伊利給出的說法則不同:

伊利表示鄭鈞懷身後另有黑手保護,抹除其2.4億巨額犯罪線索,而選擇了1650萬6年有期徒刑的輕判,且人為操縱為鄭俊懷減刑。

伊利在公開信中指出造謠案案發前,鄭俊懷曾主動約見造謠文章作者劉成昆提供了造謠文中的相關信息。

伊利表示,公訴人提供證據還顯示,劉成昆與鄭俊懷之間有微信聊天記錄,且謠言引爆後劉成昆向鄭俊懷彙報情況。這起造謠案件與幕後操縱者十幾年來攻擊、詆毀伊利的手段如出一轍。

伊利打算怎麼辦

伊利表示,面對一次次的攻擊與污衊,他們並不想花費精力與時間去理會,以清者自清、再三忍耐的態度去面對。目前負面影響已經遠超承受和控制的範圍,伊利決定將造謠案真相公之於眾。

伊利張劍秋表明公開信中所反映情況均為客觀真實,決定依法維權到底。目前伊利又正式向正在內蒙古的中央巡視組遞交了相關材料。讓我們期待事件的進一步發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