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阿嬷虽然不识字,却仍坚持手做塑胶袋范本,将环保观念带给更多人。(图/慈济提供)

▲高阿嬷虽然不识字,却凭著热爱,成为环保专家。(图/慈济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家住台北市内湖区84岁的环保志工高阿叶,几乎天天到慈济内湖环保教育站做环保,虽然不识字,却是塑胶区的塑胶袋分类「专家」。由于塑胶袋的材质种类多,但是一般民众却不知道,她便将各类塑胶袋依不同材质进一步分类后,一一黏贴成册,这个范本成为无声说法的最佳环保教育推广,希望每一位来到环保站的人,不但能做环保还能「学有所成」。

「日日做环保、天天没烦恼」的高阿叶,坚持要做环保后才参加岁末祝福,因为一日不做环保,内心就会多一分担忧。阿嬷家住东湖,早年都是用走路约20分钟到慈济内湖园区环保教育站,后来她想想,坐公车早点到可以多做20分钟环保,就每天搭公车来了。

阿嬷回去的时候还会沿路翻开公共垃圾桶,塑胶袋、瓶罐搜集到随身携带的环保袋内,往往刚回到家,没一下子双手又提了好几袋,阿嬷总说,「少一个垃圾就能减少污染,空气干净。」在环保站主要协助塑胶区的塑胶袋分类,但她发现,「来做环保的人,做了就忘记,再来还是忘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跟他们讲过回去还是会忘记。」本来一直做都没想到,经过其他志工提醒,心生智慧,把这些塑胶袋整理、分类好,做成一本范本,有人需要就送出。

曾有国外的参访团来内湖环保教育站参访,认同慈济环保理念,回国要教人一起做,阿叶就帮她们做成一本资料夹,「这个就是PVC,这是PE白,这个PE花,那种是PP白!」阿嬷可不是在念绕口令,她说的就是塑胶袋的各类材质,她坐在小板凳,身边五、六个大塑胶袋,手脚俐落快速的分类,看起来都是塑胶类,但不识字的阿叶,因为熟能生巧,只要摸一下就知道何种材质。

高阿叶高龄84岁,人生中25个年头都投入环保中,几乎是风雨无阻、全年无休,除夕过年都在做回收,当人手不够,也能跟著环保车去载回收物。阿嬷常说,做环保没有挑日子,日日都是环保日,做环保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年老了还能为地球环境付出,深感自己的环保使命,不但要一直做下去,还要不断向大家推广环保。

▲▼「这个就是PVC,这是PE白,这个PE花,那种是PP白!」这是高阿嬷的塑料分类口诀。(图/慈济提供)

▲「这个就是PVC,这是PE白,这个PE花,那种是PP白!」是高阿嬷的分类口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