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是誰要置關羽於死地,那肯定就是孫權、呂蒙、陸遜等人了,跟其他人都無關。

孫權那邊,對關羽統領的那部分荊州早就有想法了。

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仍然很弱小。劉備為了更好的發展,跟孫權交換了部分領土,得到了戰略要地江陵(所謂的借荊州)。當然這次交易劉備更佔便宜,孫權喫了虧。此時孫劉兩家為了共同對抗曹操,還是很團結的。而且魯肅還在,他很有遠見,促成了這樁交易。

但後來劉備又奪取了益州,孫權就心理很不平衡了,想要劉備把荊州還給他。之前雙方交換領土,劉備得了些便宜。現在孫權卻要劉備把荊州所有地盤都讓給孫權。劉備當然不願意了。

然後雙方就翻臉了,差點打起來。此時曹操又來打漢中了,劉備感覺到益州不安全,於是做出了妥協。劉備讓了荊州兩個郡給孫權。現在等於曹、孫、劉三家三分荊州。

劉備已經做出了妥協,但孫權還不滿足,他一定要把劉備所佔的荊州全部要過來纔行!話說天下十三州,曹操一家就佔了九個還多。劉備也就佔了益州,以及三分之一個荊州,孫權就眼紅了。孫權有種去跟曹操搶地盤呀!但他打不過曹操,只能打劉備的主意了。

根據《三國志》記載,魯肅還在的時候,呂蒙就向孫權提出了進攻關羽的計劃。孫權認為呂蒙的建議比魯肅的更好。等到呂蒙接替魯肅,就開始尋找動手的機會。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後備兵力不足,孫權、呂蒙就出手了。孫權、呂蒙已經準備了好幾年,如何進攻、如何堵截關羽後路都演練了無數遍了。關羽則是毫無防備,所以敗的特別快,特別徹底。孫權那邊根本就沒給關羽活路。實際上,關羽並沒有戰死,而是被俘了。但孫權還是下令把關羽就地處決,沒有絲毫遲疑。

至於劉封、孟達,那根本就是無關大局的。他倆那都沒多少兵,頂多一萬人。吳國那邊是孫權親自出馬,呂蒙、陸遜、蔣欽、潘璋、朱然等名將親自出戰,是以舉國之力進攻的。劉封、孟達去了也沒用,甚至就是去送死。

而且他倆剛剛打下上庸僅有幾個月時間,那地方很不穩定。上庸本是魏國地盤,因為孟達、劉封的軍隊打過來了,他們才投降。如果劉封、孟達帶著軍隊支援關羽,那上庸馬上就會反叛。他們拒絕幫助關羽,並非沒有理由。

至於劉備、諸葛亮,那就更來不及了。等他們從益州出兵救援,關羽都不知道涼了多久了。

關羽被殺,那隻能怪孫權、呂蒙等無恥背盟。兩個盟國之間,有些矛盾是正常的,完全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何至於使用武力、並用偷襲的手段。也難怪劉備後來要跟孫權拚命了。


不管是歷史還是三國演義,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援都是不合理的舉動。劉封孟達其實做了當時對蜀漢最有利的舉措。至於劉備殺劉封純粹就是為了給親兒子劉禪鋪路的。

關羽前後向劉封孟達發了兩道指令,第一道指令是在關羽進攻襄樊的時候催糧的。當時劉封孟達剛攻克上庸,還在安撫民眾。關羽突然來命令讓他們就地徵糧組織民力送到前線。劉封孟達表示無能為力!在當時情況也確實無能為力。強行徵糧引民變,也是殺頭大罪!

關羽第二道指令是在呂蒙襲取荊州後,關羽統領兩萬多兵馬要回攻荊州。這時候,其實關羽兵力是比呂蒙還多的,當時的呂蒙為了保證襲擊的隱蔽性就只帶了兩萬人。而關羽兵馬還有兩萬多。所以,這時候調令劉封孟達不是為了保命,而是為了反攻。但是此舉也相當不理智,城池已失,大量物資沒掉。攻打荊州根本不可能。劉封孟達沒有出兵恰恰是沒做無謂的犧牲。至於關羽兵敗被擒,這是兩人想不到的事的。

呂蒙軍兩萬,關羽軍兩萬多,打了一仗後,關羽軍全軍覆沒,從兵力對比上看這滿滿不可思議!


說劉封孟達見死不救,是小說三國演義裏的情節。在正史上可並非如此。

在正史上,關羽向劉封孟達要援兵,是在關羽佔盡優勢,兵圍襄樊的時候,這時劉封和孟達在幹什麼呢?

他們在幾個月前剛剛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從而佔領了上庸三郡。於是劉封和孟達以剛剛佔領的地區需要穩定,而拒絕了關羽的要求。平心而論,關羽那邊已經佔據優勢,如果劉封等人派兵援助,上庸再丟了算誰的?

所以劉封和孟達這麼做其實並不能算是錯。可是東吳突然背盟攻擊關羽大本營,俘獲了關羽將士的家人,造成軍心大亂自行崩潰,(當時還不是職業軍隊,按現在觀點都是平時務農的民兵),然後關羽走麥城,被俘後被殺。從大勝於禁到關羽敗亡,關羽從人生巔峯到跌入谷底,歷史記載只有2個月的時間。

那時候可沒有電報、軍事情報傳輸都靠人力,在戰爭期間信使還經常被截殺,所以常常出現情報前後不一致、或者情報延遲的情況。設想下,如果你是劉封孟達,可能前一天接到的情報還說關羽那邊形勢一片大好,第二天又接到消息是關羽敗亡的消息,設想下你會馬上出兵嗎?不,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猶豫和按兵不動,等待其他情報的證實才對。

而且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羽到底有沒有向劉封、劉備求援的狀況。他敗得像顆流星一樣,一閃而逝。

所以無論說劉封故意不救,還是劉備和諸葛亮的陰謀,其實都是鬼扯。在古代由於地理和通信速度的限制,後方根本沒法做到對前方情勢的精密掌控,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還要解釋下劉封為何會被劉備賜死,劉封最後的死源於幾個原因:

一,劉備在理智上明白劉封在關羽之死問題上責任不大,但感情上免不了有遷怒。

二,劉封后來與孟達不合,導致孟達投奔曹魏(這可能是主要原因)

三,從蜀漢政權的長遠穩定來看,掌握重兵的劉封確實是個威脅,因此諸葛亮向劉備進言除掉劉封。

而關羽敗亡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東吳的背叛,和他自己對於東吳缺乏警惕心而導致。


誰要置關羽於死地,劉封,孟達為啥見死不救?

襄樊之戰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後,史料記載:「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這件事情不是孤立的,而種種跡象表明:這可能與關羽暗中操縱推動有關。早在一年多以前,許都發生的一起未遂政變,就暴露了政變組織者暗中聯結關羽,挾持漢獻帝的企圖。這起政變雖被夏侯惇鎮壓,但隨後南陽一帶的民變,又隱隱約約顯示,關羽背後參與其中。襄樊之戰中,在圍樊城關鍵時刻,關羽也曾經分兵一半,直抵郟下。這樣把前面「梁,郟,陸渾羣盜「聯繫起來,可以看出,明顯有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包抄許都的趨勢。想想,可怕不?曹操擬遷都也就可以理解了。

梁,郟,陸渾這些遊擊支隊,充其量只是類似黃巾軍的烏合之眾,不經嚴格組織,訓練,沒有多少戰鬥力,如沒有正規軍支持,是靠不住的。而關羽的軍力,除掉荊州防衛力量,並沒有多少機動能力,襄陽,樊城是驍將曹仁駐守,攻克有一定難度。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這裡,關羽試圖藉助劉封孟達,迅速搬掉樊城這攔路虎,劉封孟達出兵,是否能助力攻克樊城,不好說,但關羽失敗似乎不可避免。因為曹操被逼急了,已經與孫權聯手,而關羽蒙在鼓裡,荊州獨自是難以應對的。劉封孟達推辭出兵,是關羽圍樊城時,不是敗走麥城後。推辭的理由也是實情,上庸一帶確實剛佔領,需要鞏固。

綜上所述,劉封孟達是從西線打來的,出發前,劉備是否交待佔領上庸後歸關羽指揮?對於關羽籌劃的整個戰局,劉封孟達是否瞭解?關羽假節提拔,劉封孟達是否知道?這些都不清楚,因為這段歷史,事件交叉緊密,記載卻以國劃線,分人立傳,時間以年區分,線條過粗。因此,這是一個歷史誤會迷霧,估計陳壽下筆時也很難弄明白。回歸提問:那麼,誰要置關羽於死地?也許不是別人,正是關羽自己這個過於宏大的戰略目標。(7:25)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