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基督教的两大教派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由来说起。

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以《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上帝,其教义认为上帝之子耶酥基督降世成人,救赎人类。基督教把耶酥出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把耶酥的诞生日——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公元四世纪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俄国圣象画家亚历山大·鲁布廖夫于15世纪初创作的耶稣诞生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形成了基督教的两大中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罗马为中心又成立了罗马教皇国。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公元988年,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古俄罗斯),并逐渐成为了俄国的国教。现在的东正教的宗教中心是莫斯科,而天主教的宗教中心是罗马市内的梵蒂冈。

西西里岛切法卢主教座堂内的救世主耶稣的圣象,创作于1130年左右。

尽管东正教和天主教都显示的12月25日是圣诞日,但在公历上却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两个教派所用的历法不同。东正教使用的是儒略历,而天主教使用的是格里历。

儒略历是罗马共和国终身执政官尤里乌斯·恺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该历法规定: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该历法又被称为「恺撒历」。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Ⅲ)在"儒略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规定能够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尽才能是闰年。这就是使用至今的「格里高利历」。这样做是为了使历年与回归年相接近。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5天。儒略历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日,比回归年(365.2425天)长11分14秒,自公元325年(该年采用儒略历作为宗教日历)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10月4日还下令将次日(即原10月5日)定为10月15日,把春分日又恢复为3月21日。这样,1582年的10月5日-14日这十天就成了「不存在」的日子,变为了历史空白。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画像 

格里高利历是天主教使用的纪年方式,但由于其精确度很高,与回归年相比,大约4000年才有一天误差,所以为全世界所接受,成为了现如今通用的公历。  

东正教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依然沿用原来的儒略历,因此从1582年起东正教的圣诞节就与天主教的圣诞节差了10天。而400多年后的今天,又累积多出了3天误差,于是出现了天主教圣诞节为12月25日,而东正教圣诞节却为1月6日(公历)的情况,两者相差13天左右。而俄罗斯的国教正是东正教,因此俄罗斯的圣诞节是每年的1月6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