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

語言

歧視

種族歧視

留學

出國

文化差異

刻板印象

加強交流

全球化

地球村

跨國際


這個問題下描述並不是很清晰,但既然提到了「跨文化交際」,就不妨先來說一說它是什麼。

跨文化交際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可以說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最早興起於美國——原因也不難想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各種文化聚集一處,自然會有各種衝突和碰撞。如今作為一門學科,跨文化交際包含了許多其他人文社科類學科的成果,比如我的專業人類學,還有心理學、語言學、傳播學等。

「文化」,在社會科學裡,其實也是一個非常複雜、難以定義的概念。特別簡單的說,就是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習慣、常識(Common sense)、習俗(customs)等。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首先要知道,文化無高下,無優劣之分。要提高在不同文化之間交流溝通的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文化。

既然成長環境不同,每個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對「非我族類」,與自己不同的文化有一種排斥心理。比如說中國人含蓄,美國人畢竟誇張,同樣一件事情,中國人的評價是「不錯」,美國人是「哇!!!簡直太棒了!!!」——這種差異,需要對兩種文化都有一定的瞭解和接納才能用最恰當的方式溝通和交流。

從態度上講,首先我覺得是好奇心。對於已經掌握和建立的規則特別有安全感,不太願意邁出舒適區的人,可能就比較難有特別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也要求我們對不同的文化都有一種尊重和包容的心態,不瞭解的情況下,無論哪種文化中的個體,都難免會排斥自己不太熟悉的文化。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喫狗肉這件事情,而這件事情背後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如果不能在尊重、包容和了解的基礎上去交流,跨文化的溝通也就無從談起了。


像兩個初打交道的陌生人那樣就好了。

微笑不會是壞事

友善大家應該也不會反對

注意不要用自認為的語言、行為和禮節

以免造成誤解

不行就以靜制動,在過程中學習


推薦你看下李比雄的《跨文化對話》,我們公眾號可以借該書。


會對方語言最多,表面交際,理解對方文化纔是難點。尤其是腦子不靈活的鬼老,簡直有毒


你首先要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最起碼要會對方的基本語言,知道對方的習俗。其他的,和平常交往差不多,保持友好就行了


1.先了解對方的文化

2.不懂的多問,比裝逼,犯錯得好

3.真誠些


先走出第一步,多瞭解,多理解


跨文化?

我沒有文化,所以我不願意。

如果你想聊一些喫的,我真是特別想知道您喫過最好喫的一道菜是什麼?

對於喫貨的我,在有生之年能喫到和您認為好喫的菜,它一定是人間美味!


可以參加跨文化交際能力大賽,去年外教社新辦的比賽,很多省的高校都有參賽,我們學校就拿了國賽一等獎,我曾經是其中的一員,暑假培訓的時候學習到了很多跨文化交際的理論知識和案例,我覺得都挺有用的。


多讀書,多積累,不要不懂裝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