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1張

  今年開始,中國各大經濟圈捷報頻傳。

  1月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被首次提出,「長三角一體化」一時風生水起。

  1月份,國務院批複《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雄安開始大規模建設,京津冀一體化提速。

  2月份,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建立一個世界級的灣區。

  同時,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也在積極推進,東三省也在極力改善營商環境,扭轉經濟下行趨勢。

  盡管各個經濟圈都在大力發展,但實際上地區差距還在拉大,這些差距不只體現在地區GDP總量上,更體現在經濟的質量上,從銀行財報中能看的更「真實」。

  1

  在正式分析前,有必要統一一下各個經濟圈的區域口徑,一見君查了四大行2018年財報,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的口徑都是一致的。

  長三角包含上海、江蘇、浙江、寧波;珠三角包含廣東、深圳、福建、廈門;環渤海地區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青島;東北地區包含遼寧、黑龍江、吉林、大連。

  今天重點對比的不是各個經濟圈的經濟總量(由於人口、地域面積等因素,可比性不高),主要對比的是經濟增長的質量。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2張

  以上是工行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和稅前利潤地區分佈,以2018年為例,長三角貢獻了1264.94億元,東北地區貢獻了280.28億元,佔比分別為16.3%和3.6%。

  如果說營業收入和地區經濟總規模有關,那麼稅前利潤就更能說明問題了,工行在長三角賺了770.56億元,在東北賺了55.62億,佔比分別為20.7%和1.5%。

  對比工行以上兩個地區的營業收入和稅前利潤佔比,可以發現,工行在長三角的利潤率遠遠高於東北地區,原因很簡單,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太高。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3張

  以上是工行按區域劃分的貸款和不良貸款結構,可以看出,2018年長三角的不良率只有0.86%,而東北地區的不良率為3.32%,在所有的地域是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2018年和2017年的數據連起來看,長三角的不良率是下降的(2017年為1.08%),東北地區的不良率是上升的(2017年為2.67%)。

  如果你認為2018年和2017年只是個例,我們可以再看看2016年和2015年工行按區域劃分的貸款和不良貸款結構。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4張

  可以看出,2015年工行長三角地區的不良率是1.72%,2016年下降到1.47%;東北地區2015年的不良率是1.27%,2016年上升到1.64%,2018年上升到3.32%,兩年幾乎翻了一倍。

  東北地區不良率增加不僅拖累的是大型國有銀行的業績。

  盛京銀行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商行,2018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資產總額為9854.33億元,跌破萬億,凈利潤為51.26億元,下降32.3%,年度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外,盛京銀行去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劇增356.2%至64.01億元。該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上升迅猛,截至2018年末,不良貸款餘額為64.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

  值得注意的是,盛京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上升較快,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在不良貸款餘額中佔比分別為46%和34%,撥備覆蓋率則下降了25.21個百分點至160.81%。

  2

  不僅是工行,通過仔細分析其餘三大國有銀行,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質量差距也十分巨大。

  以下是農業銀行按地域劃分的不良貸款結構。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5張

  可以看出,農行和工行的情況類似,2018年長三角的不良率為1.04%,東北地區的不良率為2.05%,如果和2017年的數據連起來看,長三角的不良率呈下降趨勢,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呈上升趨勢。

  再來看看建設銀行按地域劃分的不良貸款結構。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6張

  從上圖可以看出,建行在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不良率情況和工行、農行也是一樣的:從2018年看,長三角的不良率低於東北地區,如果和2017年連起來看,長三角的不良率在下降,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在上升。

  地區不良貸款率的差異決定了銀行在該地區的貸款投放策略,如果一個地區或者行業不良率居高不下,銀行就會減少對給該地區或行業的貸款投放。

  以下是工行2018年和2017年按地域劃分的貸款結構。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7張

  從上圖可以看出,工行2018年給長三角地區投放貸款28236.03億元,給東北地區投放了7591.4億,從總額來看,2018年東北地區的投放額是高於2017年的,但從地區投放貸款的佔比來看,東北地區的比列由2017年的5.2%下降至2018年的4.9%。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8張

  一見君又看了工行2016年和2015年財報,東北地區的貸款投放比例也在逐年下降,2015年的貸款投放佔比為5.6%,2016年下降到5.4%,直到2018年就只有4.9%了。

  不出所料,農行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9張

  建行也不例外。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10張

  3

  即便大型銀行在東北地區的不良率在增加、貸款投放佔比在減少,但銀行在表面上也要表現出是大力支持東北的。

  比如,農行在財報中說:「支持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以及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東部地區高新技術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嘴上說沒事,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2018年,農業銀行在東北地區的利潤為6.81億,與上年同期的36.62億相比,同比暴跌81.41%。

  東北地區利潤下跌的不只是農業銀行,2018年,建行在東北地區的利潤總額為7.82億,與上年同期的24.5億相比,暴跌68.09%;而在2013年時,建行在東北的利潤還高達155.97億。

  此外,2018年工商銀行在東北地區的利潤為55.62億,而2017年高達108.12億,同比大跌48.56%。

銀行財報裏的中國:長盛的長三角與衰落的東北 財經 第11張

  中行在財報中沒有披露其在各個地區的利潤情況,但從其貸款總額的變化和減值金額同樣可以看出其在東北的日子不好過。

  結語

  其實,不管從經濟規模、人口規模還是產業結構,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都沒有可比性,但是銀行的信貸數據是能最真實的反應地區經濟差距的,差的不僅是規模,更重要的是質量。

  另外,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銀行真的是「嫌貧愛富」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民企拿不到貸款皆因於此,從本質上講,說能創造利潤,銀行的錢就會流向誰。

  *一見財經原創,嚴禁非授權轉載、洗稿

  上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