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2月,日本派出學員15名赴英國學習海軍;

馬尾海戰爆發時,清國共有艦隊四支,實力最強是以上海、南京為基地的南洋水師,總噸位22730噸;居其次的北洋水師

1.2萬餘噸;第三名福建水師近1萬噸;廣東水師墊底,僅4千噸;四支艦隊總計4.8萬餘噸;

世界海軍發展史經歷了木製戰艦—鐵制戰艦—鋼製戰艦三個階段;

馬尾海戰爆發時,世界海軍強國正處於以鋼製戰艦大規模裁汰鐵質戰艦時期;

現代鍊鋼技術1860年代在英國、德國、法國三國同時起步;南北戰爭結束後,隨著卡內基鋼鐵公司的建立,美國鍊鋼業迅速後來者居上,而法國則以同樣快的速度消失於世界舞臺;到了甲午戰爭期間,美英德三國幾乎包攬了世界鋼鐵業。

1879年4月18日,英國彭布羅克造船廠製造的3730噸鳶尾花號100%鋼質巡洋艦下水完工,宣判了鐵質兵艦的死刑;

僅從賬面上看,如果中國四支艦隊齊聚臺灣海峽,似足可與法艦一戰;但不可忽略一個大背景,法國是世界第二海軍強國,除英國外無人能與其匹敵,這在心理上必然給中國的各級、各方面人士很大陰影壓力;

1884年,法國海軍總噸位47.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排世界第11位;

(註:當時的前十名為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德國、奧斯曼、奧匈、美國、西班牙、荷蘭;英國海軍為71.2萬噸,1880年代也是英海軍最危險的時期,英國長期秉持海軍力量必須超過世界海軍第二第三之總和,但法國在1873年償清對德賠款後,便開始了瘋狂的擴軍備戰;而統一後的義大利,急於在地中海反製法國,義大利率先開啟了萬噸級戰列艦建造,新興的義大利海軍已和俄國交替第三的位置;在中法戰爭期間,英國一邊採用種種手段打壓法國,一邊也開啟了戰列艦營造的急起猛追。)

參加了馬尾海戰的福建水師,共有戰艦11艘,總噸位9811噸;其中馬尾造船廠自製木鐵混合制戰艦9艘,另有2艘250噸純鐵炮艦購自英國;另有純木質戰船22艘;鋼質戰艦為0;

當時中國實力最強的南洋艦隊,她的前身是長江水師;在馬尾海戰時,南洋艦隊共有戰艦19艘,其中2艘德制鋼質2200噸級巡洋艦,英制320噸、440噸級純鐵炮艦各2艘;其餘13艘全部是馬尾造船廠、江南造船廠

自製,其中5艘鐵木混合、8艘木製;

當時南洋水師整體有能力參加遠洋海戰、且船況良好的有9艘,總噸位1.2萬噸;

南洋水師的旗艦開濟號巡洋艦,是馬尾船廠製造的2150噸鐵木混合型;於1883年10月11日完工,完成試航後,投入南洋水師服役;

南洋水師噸位最大是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的2800噸蒸汽木製護衛艦馭遠號,已服役11年;

廣東水師基本都是蒸汽炮艇、魚雷艇,只用於緝私、捉拿海盜之職;但她有1艘英制鋼質440噸的鎮海號炮艦;

清國四支艦隊中,爭議最大、也最值得探討的便是北洋水師了;

1875年5月30日,海防、塞防之爭落下帷幕,慈禧決定撥給左宗棠1000萬兩/年軍費用於西征新疆;撥給李鴻章、沈葆楨各200萬兩/年用於建設北洋水師、南洋水師;但當時慈禧、奕?要求南北洋首先構築要塞、炮臺,餘款用來購艦;

沈葆楨提出兩點:

1、 在左宗棠西徵結束之前,400萬兩全部調撥給李鴻章,南洋水師從馬尾造船廠、江南造船廠自製;

2、 沈葆楨反對建立南洋、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他認為應由李鴻章負責建立一支遠洋艦隊,輔以四支近海防禦艦隊,而整個的海防應由李鴻章統一負責。

但當時的李鴻章認為沈葆楨是左宗棠系頭號幹將,其言內中必有蹊蹺,因此李鴻章拒絕了海軍統一的提議,堅持他只負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之外海及渤海灣海防;

北洋水師起家是從0開始,第一批艦船是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調撥的大小炮艦9艘、運輸船2艘;這些炮艦被用來做練習艦、輔助艦;總噸位7千餘噸;其中2艘馬尾造船廠製造的1258噸級鐵木混合制炮艦是有戰鬥力的;

1875年6月11日,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向英國購買320噸、440噸鐵制炮艇各2艘;它們分別於1876年11月、1877年4月抵達中國;

1877年3月,福建船政學堂派出學員14名,赴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校求學(肄業求學方式,學制1年);

由於事先聯絡粗鄙,5月到達英國後,方知在該軍校肄業就讀,也是需要入學考試的;林泰曾、劉步蟾、蔣超英3人未敢報名參加考試;參加考試的11人中,何心川、張成、呂瀚、黃建勛、林穎啟、江懋祉6人成績不合格;嚴復、薩鎮冰、方伯謙、葉祖珪、林永升5人被錄取;

8月,未參加考試及考試未被錄取者,通過駐英公使郭嵩燾及赫德的關係,得去往英國海軍實習;但由於全是私人關係混跡於英艦,並非像日本那樣硬碰硬海軍院校畢業分配實習,因此這些中國人不允許觸摸任何軍艦設備,只可眼觀及詢問;

1878年,由於李鴻章在此3年間僅購買4艘小型炮艦,並拒絕領銜籌劃中國海軍,因而清廷決定海防經費仍是沈葆楨、李鴻章各半;

李鴻章在此期間,經費主要投入興建旅順口、威海衛、天津北塘大三要塞;(北塘、塘沽、大沽口)

1878年8月,南北洋水師向英國訂購440噸鋼製炮艦6艘,當它們次年11月歸國後,李鴻章說服沈葆楨,將南洋購買的4艘鋼製炮艦全部割愛給北洋,北洋則以4艘同廠鐵制炮艦交換;

1879年7月,船政學堂這批留英大才回國;時任清國駐德公使兼留學生監督李鳳苞將這14人個中留學詳情隱匿不報;根本未參加考試的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李鳳苞給劉步蟾的考評為「成績冠諸生」, 林泰曾、蔣超英二人也位列甲等;而順利完成學業的林永升則評為丙等;

1879年11月,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撫丁日昌向沈葆楨報告,認為這批英才還需要邀請西方海軍人士再加以培訓方堪大用;李鴻章得知南洋不欲重用這批「留學生」,因急於創辦北洋水師,人才匱乏,便將這批人全部調去北洋;而李鴻章用人標準只以李鳳苞所給考評為準;這些人立即被委以管帶之職(正四品,相當於知府、知州);

李鴻章為他們選定淮軍總兵丁汝昌擔任領袖;但李鴻章也深知丁汝昌不懂海軍,李同時也對這批「留英」高材生心中無底,開始尋覓合適的洋人擔任丁汝昌的助手;3年後,他終於選擇英軍海軍中校琅威理出任北洋水師副提督,年薪7200兩;1886年1月加為8400兩/年;

(注1:1890年6月,劉步蟾等在李鴻章鼓勵下,公開侮辱琅威理,迫使琅威理請辭;英國隨後宣佈禁止中國學生前往英國海軍院校就讀;因為這批曾經來英「鍍金」的軍官生,所作所為已成英國海軍之恥;中國人則多數認為李鴻章、劉步蟾幹得漂亮,堂堂中國天朝之艦隊怎能讓洋人指揮?!

甲午戰爭爆發後,清廷力邀琅威理返華,被英國政府拒絕;戰後,清廷再邀琅威理來華,幫助中國重建海軍,這次被琅威理拒絕;在此期間,他擔任蹂躪號戰列艦艦長(9300噸);

1904年2月,琅威理海軍中將在皇家海軍退役;

注2:日本留英學生,從在軍校上學到畢業實習,至少留英7年以上,已完全與英國海軍一體化;而且歸來後全部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升遷,優勝劣汰,歸國即做艦長純粹白日做夢。)

現在無數中國人稱丁汝昌、劉步蟾等人是民族英雄,如何之英勇奮戰寧死不屈;我只知道他們二人均是吞食鴉片自裁的,這就夠了,已足以涵蓋一切。(當然,也有許多愛國人士聲稱北洋海軍軍官們早已戒除鴉片毒癮,丁、劉的鴉片都是問別人借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