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erer-zverev

过去曾有一段时间,职业网球是发球上网称霸的年代,代表人物大概有美国「阿山哥」Pete Sampras、捷克「冷面杀手」Ivan Lendl、德国金童Boris Becker、瑞典绅士Stefan Edberg等。在那个年代,职业网球的强度不像当代如此夸张,球员的训练也不够有完备的规划、同时也不够科学化,有天赋的球员比较能靠一两项特长就脱颖而出。然而,现在的职业网坛已是另一番风景,结果就是,发球上网近乎绝迹,不过几天前温布顿32强Federer vs Zverev这场比赛,又让我们想起了发球上网的荣光…

 

底线球风的崛起
综观当今网坛Big 4,除了年纪最大的Roger Federer是混合式球风外,其他三人都是固守底线的风格。Rafa Nadal依靠他不可思议的正拍上旋球制造超高幅度的弹跳,迫使对手难以掌握击球点、回球软弱形成再次攻击的机会。Novak Djokovic则是擅长利用自己对球拍的掌控能力,大量调动对方的跑位,并伺机取得容易得分的机会。Andy Murray的进攻不像前两位那么有特色,但他就是打不死的顽强,只要把球回进场内,对手就有自己失误的机会,偏向防守反击的球风。

既然长期垄断奖杯的顶尖选手都这样打,排在后面的球员自然会试著模仿,造成发球上网逐渐没落。那么究竟是哪些缺点,让发球上网的球风会慢慢不敌底线球风呢?


网球运动的主要技术
发球、接发球、正拍、反拍、切球、截击、半截击、扣杀、吊高球、放短球,这十项是网球运动中最核心的技术。

其中发球与正拍更是最主要的进攻武器,以发球为特色的球员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无论是美国或是欧洲,毕竟优秀的发球最有机会直接取分,现阶段代表球员像是加拿大Milos Raonic、克罗埃西亚Marin Cilic、美国John Isner等。

然而,其他几项技术就不是那么普遍存在每个选手身上了,若是开发成特色武器,就会是选手个人的独门绝活。举例来说,以反拍为武器的代表像是瑞士的Stan Wawrinka、保加利亚的Grigor Dimitrov等,他们都能随心所欲的用反拍打出强劲的直线或是对角的路线,让对手难以预测。切球或许不是拿来进攻的利器,但它减缓球速的特性非常适合转守为攻,Rafa Nadal经常在接发球时使用切球,然后下一拍再拿出招牌的上旋抽球,让比赛走向自己喜欢的节奏。

截击、半截击、高吊球、短球则是更进阶的技巧,非常需要灵巧的手感与天赋,而且通常是在时间被压迫的情况下做出的即时反应。恰好发球上网的战术,必须大量使用网前的截击与半截击,搭配发球与扣杀。


发球上网的没落
发球上网的目的,是要压迫接球方第四拍之后的反应时间,取得主动,逼迫对手大幅移动,或是吊高球解危,再用扣杀收尾。除了加强自己在发球局的主动权外,也能提升比赛节奏,适合不擅打僵持战的选手。

遗憾的是,上网后需要以大量的技巧性截击来应对对方的回球,掌握力不足很容易就挂网或出界,对于技巧不足的选手来说,是无法承担的风险。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当代职业网球手在接发球的品质较过去提升太多太多,发球上网要负担的另一个风险是放空自己两侧的直线穿越,遇到接发球能力强的选手,发球上网就是在送分。而Big 4之所以能垄断这么久,就是他们都有高人一等的接发球实力,无形中压制了对手发球上网的欲望。


昙花开得快,谢得也快

回到温布顿32强这场比赛,两位擅长网前截击的好手,加上草地球场特性加成,让我们重温过去那个顶尖技术的比拚。从精彩片段可看出,大部分的时候是Mischa Zverev主动采取发球上网的策略,虽然因此产生自己不少失误,但也的确打出不少好球,整体来说是场势均力敌的对抗,只可惜Federer在关键球的把握度还是技高一筹,最终用一个再见Ace晋级16强。

若是有熬夜观看直播就可看出,Zverev在比赛过程中不但能够跟上Federer的节奏,甚至有时候还能带著节奏跑,逼迫瑞士人也必须来到网前,无奈最细致的击球技术终究是稍逊于草地之王,无法与小10岁的亲弟弟Alexander同时进入最终16强。

温网男单赛事来到最终八强后,恐怕很难再见到如此大量的发球上网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期待Federer拿出他在两年前开发出的独特战术SABR(Sneak Attack By Roger),用极具风险的截击切球来压迫对手的第二发球,随后上网封锁击球路线。

当然,大家应该更希望这样精采的球风,能够延续到八月份的硬地赛事,像是多伦多大师赛、辛辛那提大师赛以至于美国网球公开赛,这也是当年SABR开始的起点。

 

---

图/网路

文/Michae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