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的說法最早見於郭沫若1920作的詩歌《鳳凰涅槃》。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文獻中從未出現過這一說法,或任何與之相似的說法。此說應該是從古希臘神話中借來的。古希臘神話中談到有一種神鳥叫做「菲尼克斯」(phoenix),乃太陽神阿波羅的聖鳥,生活於阿拉伯的沙漠中。菲尼克斯的壽命為五六百歲,當它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渾身會燃燒起熊熊烈火,直到化為灰燼,然後又從灰燼中誕生。在《哈利波特與消失的密室》中,哈利波特就在鄧布利多的辦公室中看見一隻菲尼克斯浴火重生的情景。郭沫若對神話研究頗深,所以他肯定知曉菲尼克斯。

菲尼克斯傳入中國以後往往被翻譯成「鳳凰」。例如:《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英文原文為「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這是因為神話生物是虛構出來的,某個國家所創造的神話生物,另外一個國家很可能沒有。而當這種神話生物從前一個國家傳到後一個國家,就面臨語言翻譯上的難題。如果直接採用音譯的話,人們只聽一個發音,很難對這種神話生物產生任何瞭解。因此,比較方便的方法是從後一個國家的神話中找一種接近的生物代替。菲尼克斯是古希臘神話中最神聖的鳥,而中國神話中最神聖的鳥則是鳳凰,故而以鳳凰作為菲尼克斯的譯名最貼切。

但這只是根據這兩種鳥在各自文化中所處的地位所作出的判斷,從形態、習性等其它角度考量,兩者其實沒有太多相似之處。又如:西方的dragon,傳入中國被翻譯成「龍」。這種翻譯其實是偷換概念,不瞭解的人往往會被它誤導,把兩種不同的生物當成同一種。


西方那不是鳳凰,是菲尼克斯,也可以叫「不死鳥」,是源於埃及「貝努鳥」傳說的一種生物,糅合了火烈鳥和蒼鷺兩種鳥特質的神話生物。

中國的鳳凰不一樣,其最早見於上古黃帝與天老的對話,身有五彩,是天下太平的象徵。

鳳凰本是獨立發展的生物,也是五種神鳥的合稱,也就是所謂「五鳳」,有金有青,有紫有白。但後來其中的「丹鳳」由於更為人們所喜愛,結果被說成了「百鳥之王」,成為皇后象徵。但在唐以前鳳凰也可以代表男性,如唐太宗李世民,就自比「威鳳」。

但這個時代的鳳凰絕無「不死」的特質,鳳凰很容易被殺死,神仙都要喫龍肝鳳髓。《禽經》中都有:鳳靡鸞吪,百鳥瘞之。鳳死,曰靡。鸞死,曰吪。禽鳥啄土,以瘞藏之。

由是看,鳳凰不存在不死。

「不死」是屬於菲尼克斯的屬性,從圖片上可以知道,它與鳳凰很像,但沒有鳳翎,當活到一定程度,它就會把自己的巢焚燒,將自己變成灰,再變成只小菲尼克斯。

但不知道「菲尼克斯」的形象塑造受了鳳凰多大影響。中國第一個把兩者混同的人是郭沫若,他在上個世紀創作出文學作品《鳳凰涅槃》,說鳳凰集香木自焚,又自灰燼裏再生。寓意中國的復興,被廣為傳誦,於是很多人就把兩種鳥混同了。

但郭沫若也不是第一個有此奇想的人,他很可能是從日本學來的。日本是最早學習西方的亞洲國家,與對方早有交流。於是把一些中國的神話生物與西方生物混淆。即使是現在,還叫長頸鹿為「麒麟」,叫鴕鳥為「鳳五郎」。相對的,西方認為很多中國的神話生物都有日本種,如鳳凰就分為中國鳳凰和日本鳳凰。

這也不是鳳凰第一次被外國生物搶走名字。上古鳳凰也被叫「鵬」,也就是「與百鳥朋」的意思,但自佛教傳入以來,「鵬」的名號就被印度的「迦樓羅」搶走了,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與那伽為敵,喫了無數有毒的那伽,死後身體裏積累劇毒發作,將自己化為灰燼,只留下一顆燒不壞的琉璃心。這個傳說被和尚說成龍和鵬的恩怨,也為把鳳凰和不死鳥混合提供了基礎。

所以,神話是發展的,有些「混亂」不是神話本身的問題,是解讀神話的人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