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11/29 - 12/14

活動規則:大於 2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歡迎參與活動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一份精美的知乎周邊禮物。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瞭解。

這是一本留給未來的百科全書,我們邀你一起合著。期待你的分享~


在當今社會,即使你不瞭解心理測試(或稱「心理測驗」),你也一定被它「折磨」過。通俗來講呢,我們上學考過的試,拿駕照經歷的科目一、二、三、四,應聘闖過的九九八十一難,都屬於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分為能力測驗和人格測驗兩大類,其中能力測驗又包括智力測驗、成就測驗、創造力測驗等類型。

曾經新聞裏報道過,上海民辦小學招生,要先通過「升學測驗」。來看看這羣即將進入小學開始學習的小盆友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考驗呢?

學堂君的家人們見此試卷,炸開花了:

大舅:「這些都會了,還上小學幹嘛?」

二舅:「行了吧,沒測你智商就不錯了。」三舅:「不會做考試題又怎樣,沒準小寶適合當藝術家呢。」

接下來,學堂君就以這個為例,跟知友們聊聊不同種類的心理測驗。

成就測驗

上面大舅「這些都會了,還上小學幹嘛」說得好,一語道破成就測驗的關鍵,它就是用來測量人們在接受教育後對有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測驗通過,說明已經掌握。

教學和訓練會明顯改變成就測驗的結果,科學地使用成就測驗有助於準確評價個體當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激勵個體更加努力地學習。所以說,升學測驗中的小朋友們不會答題,不是因為他笨,只是因為他還沒有學習相關知識,等上完一年級這些都不是事!

智力測驗

二舅估計是看了新聞才說出「沒測你智商就不錯了」的話,前文提到的上海某學校,就是選用了智力測試做考題:

智力測驗題目示例

上圖展示的題目屬於智力測驗的一種,採用紙筆作答的形式,測量人們的一般認知能力(即通常所說的「智商」),其中以流體推理能力為主。科學地使用智力測驗可以幫助個人和單位瞭解個體的能力特長,做到人與崗位和諧匹配。

但是神奇的是,上海這所學校的入學測驗對象竟然是家長!大概是這所學校聽說遺傳因素對孩子的智力有很大影響吧……(相關研究表明:智力大約有60%的變異來源於遺傳。)

某家長關於該事件的反饋,摘自《觀察者》新聞中心2017年5月7日新聞

學堂君跟各位被考得一臉黑人問號的家長一樣,對這種測驗方式也表示很無語。

人格測驗

如果說成就測驗和智力測驗的共同特點是「不動腦子會死星人」,那麼人格測驗絕對會讓你感到輕鬆很多。人格測驗是指通過對個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典型行為表現(如興趣、態度、性格、價值觀等)的測量,評定其人格特徵的測驗。實質上是對行為樣本的客觀的和標準化的測量。合理科學地使用人格測驗可以幫助個體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促使調節自身行為,習得更容易被自己和他人悅納的行為方式,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三舅說的沒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會做奧賽題,人的能力特長不同,所以不會人人都是科學家;同時,人的個性特徵也不同,不同人格特點的人,適合不同的發展路徑。

目前人格測驗沒有應用在升學考試中,因為升學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在知識方面的積累,而人格測驗作為個體人格特質的評估工具,主要應用在生涯輔導中,用作輔助個人職業選擇。在一些相關輔導機構中,輔導老師會通過人格測驗(如:下圖的卡特爾人格測驗)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進而探索並選擇適合的職業方向。

16PF人格測試評估結果示例

正確使用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的應用範圍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教育領域,也被運用在工業組織(如人員的選拔與安置)和臨牀諮詢(如心理健康測評)等其他廣泛的領域。隨著心理科學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心理測驗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將在未來的個人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提升,社會促進與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心理測驗,它也會爆發出邪惡的因子哦~這種情況就是當它被不合理、不科學地使用,尤其是被誤用和濫用的時候,它也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比如——

  • 片面地解釋智力測驗的結果,可能會讓高分者盲目樂觀,迷失努力方向,讓低分者自暴自棄,喪失努力的動力;
  • 誇大教育成就測驗對學生的評價作用,會使得學生被迫陷入迷茫題海,走向為應試而學習的道路,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發展;
  • 不遵照規範科學地使用人格測驗,可能會誤導受測者的人格發展,導致組織作出錯誤的人事決策,甚至可能會由於泄露個人隱私,侵害受測者的個人權益。

(當然,那些坊間趣味小測驗的危害就不在這裡贅述啦,因為,它們根本還算不上是科學的「心理測驗」。)

由此可見,心理測驗也是一把雙刃劍,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並存,關鍵在於能否恰當使用。為了盡量發揮心理測驗對人和社會的積極影響,無論是作為研究者的學院派,還是作為使用者的組織與個人,都需要以科學謹慎的態度來對待。

參考文獻:

理查德.格里格. (2006).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張厚粲, 龔耀先. (2012).心理測量學. 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孫鑫

相關原文:想上學,先來個考試 | 曾讓我「生死攸關」的升學測驗到底是什麼?

原文轉載自公眾號「心理測驗與評估」(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黎堅副教授課題組,關注心理測驗與評估的最新進展,尤其聚焦於基於遊戲、大數據和智能穿戴設備的心理測評。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心理科普,讓這裡成為當代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大學堂。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

歡迎參與機構號提問討論 評論回答 私信學堂君和 TA 的小夥伴們 :)

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歡迎關注!


在說心理測試之前,我先說一下心理測量,這兩個詞經常容易混淆,而且具有關聯性。

所謂心理測量,就是依據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過觀察少數人的少數有待性的行為,對於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點做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

心理測量的對象是人的行為,由於數量太過龐大,往往只是對少數經過慎重選擇的行為樣本進行觀察,來間接推知受測者的心理特徵。所謂行為樣本,是指有代表性的樣本,或者說根據某些條件所取得的標準樣本。顯然,這種行為必須是能夠提供給我們足夠有用的信息。

為了使不同受測者所獲得的分數有比較的可能性,測驗的條件對所有的受測者都必須是相同的,在測驗編製時,測題的印刷和成批生產的器具要保證物理性質上的一致,對受測者的評分標準也要規定清楚。

把心理測量同物理測量等量齊觀,是有難度的,由於心理現象比較複雜,測量起來也更困難。

如:一個人喜歡寫文章,愛看歷史書,我們就可以推斷這個人具有「博學多才」的特質。像智力也是,某個學生成績優秀,計算敏捷,我們就說這個人具有較高的智力特徵。

可見,特質是特有的、穩定的,是一個抽象的產物,而不是一個直接測量到的有實體的個人特點,所以心理測量的結果永遠是間接的。

同時,人的行為之間作比較,沒有絕對的標準。就像有些人對足球擅長,有些人對繪畫專註,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沒辦法絕對的說,踢球的就是比繪畫的厲害,智力高。

心理測量,就是看某個人處在這個序列的什麼位置上,由此測得一個人的高低、興趣等,具有相對性。

嚴格來說,心理測驗也就是心理測試,它是心理測量的工具。是指將心理變數的數量化,測驗用的項目、施測說明、施測時的物理環境等,均經過標準化,測驗的刺激是客觀的,在預測基礎上,通過實證分析確定。

在這裡大家都知道心理測驗會有分數,分數的轉換和解釋也是經過標準化的,對結果的推論也是客觀的,測驗常模通過對總體的代表性樣本預測確定,有效性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經過實踐的檢驗,依據這些質料所做出的推論。

心理測驗作為心理測量的工具,種類較多,據統計,僅以英語發表的測驗就高達幾千種,好多都過時不用了,如今流行的,有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EPQ(艾森克人格問卷)、SCL-90癥狀自評量表等。

隨著心理測驗的不斷應用,大家對心理測驗有著不太好的評價,分為兩級:一是認為測驗萬能,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二是認為測驗無用,分數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事實上,心理測驗是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決策的輔助工具。對於心理測驗,有許多高級心理過程尚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它可以彌補實驗法的不足。另外,在升學、就業、招聘等工作時,若有相應的心理測驗,也可以通過數據輔助,做出科學的決策。

不過,儘管心理測驗是心理學研究的必要手段,而且實際生活中也廣泛運用,但是心理測驗從理論到方法還是存在許多問題,過分誇大心理測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是不可取的。

我們對於心理測驗的態度是既要承認它不完善,又要科學地去使用它,不能因為給孩子洗澡,把水洗髒了,就連盆帶人的把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不斷在科學地實驗當中,去總結經驗,歸納好的測驗方法,才能真正地把心理測驗的作用發揮最大。


含義

心理測試應該包含 心理測量 和 心理測驗 兩個部分。

一、心理測量

定義:依據一定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使用心理測驗對人的心理特質進行定量描述。

心理測量的特徵:

(1)間接性:我們只能通過一個人對測驗項目的反應來推論出他的心理特質。

(2)相對性:測量都是與所在團體的大多數人的行為或某種人為確定的標準相比較而言的。

(3)客觀性:客觀性就是對一切測量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就是測驗的標準化問題。

二、心理測驗:

含義:通過觀察人的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於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點做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

心理測驗起源於對個體差異的研究。人們發現在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廣泛的差異。心理學家用能力、個性和智力等不同概念說明人的心理能力和個性特點的差異。心理測驗就是通過對一部分人的有代表性的行為的分析,對人的某些心理特徵進行數量化的推論,從而區分出不同的人的心理特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分類:

心理測驗的分類

①按功能分:智力測驗、成就測驗、人格測驗、特殊能力測驗。

②按對象分:個別測驗、團體測驗。

③按形式分:紙筆測驗、操作測驗、口頭測驗、電腦測驗。

④按目的分:安置性測驗(分班、分組)、形成性測驗(調控教學)、診斷性測驗(發現問題)、終結性測驗(在某一段落或課程結束後,老師全面考查學生掌握情況)。

⑤按要求分:最佳作為測驗(盡量答好,有正確答案,如能力測驗)、典型行為測驗(按習慣答,無正確答案,如人格測驗)。

⑥按速度和難度分:速度測驗、難度測驗。

⑦按性質分:構造性測驗、投射性測驗。

⑧按解釋分:常模參照測驗(與一羣人比)、標準參照測驗(與某個標準比)。

⑨按應用分:教育測驗、職業測驗、臨牀測驗。

⑩按方法分:自陳測驗(問卷法)、投射測驗、情景測驗(作業法)

來源及歷史

歷史上第1套智力測驗是在19世紀末由高爾頓(Galton,1822/1911年,大名鼎鼎的查爾斯·達爾文的表弟)和卡特爾(Cattell,1860/1944年)兩位大師開創的。

高爾頓的發現了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現象。他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特徵都存在著個別差異,而且這些個別差異的分佈是有規律的。對這種規律性他稱之為「常態分佈」。高爾頓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提出統計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相關係數。相關係數是用來說明兩種不同行為互相間的關聯程度。但是,對於「心理測驗」這樣一個用詞,則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在1890年的論文「心理測驗與測量」首先明確提出來的。

1904年,法國教育部委派許多教育專家、醫學家組成一個委員會,研究公立學校的低能兒童的班級管理問題,比奈也是委員之一,他主張採用心理測驗方法去鑒別智力缺陷兒童。他與他的助手西蒙(Simon)經過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學年報》上發表了題為「診斷異常兒童智力的新方法」的論文。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他們的第一個學校兒童用的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量表發表後,經使用證實它的信度是高的。1908年,他們對量表又進行了修訂與補充。

心理測驗的作用

心理測驗是為了了解人的某種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需要了解其中的成員的特點,以便合理管理。作為個人也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點纔能夠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心理測驗能夠測量出人的各種特性,其中包括智力、性格、各種潛能與特長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等。這些特徵涉及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由於心理測驗的基本功能是測量個體之間的心理和行為差異及同一個體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因此,它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2.1 在教育上的應用

心理測驗在教育中的用途非常廣泛,其中最突出的應用就是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也正在朝多元化方向轉變。出現了全日制、業餘、網路等教育方式並存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學校教育重點應在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在動力。在這方面,每個學生的特點不盡相同,教育者可以通過心理測驗瞭解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心理測驗是教師瞭解學生的有用手段。通過測驗,教師可以瞭解學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動機等各種情況,這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通過心理測驗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或幹預。心理測驗是教育評價的重要工具,可以根據學生的智能、品德、個性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

2.2 在人才選拔及職業選擇上的應用

心理測驗可應用於人才的選拔,尤其是對一些特殊人員的選拔,例如,對宇航員和飛行員的選拔具有明顯的作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便已發現,協約國的飛行員由於飛行飛機中彈而造成事故的僅佔2%,由於機械故障而造成事故的佔8%,而90%的事故是由於飛行員操縱錯誤及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這樣,關於飛行職業的適宜性問題就被尖銳地提出來了。此後一些歐洲主要國家相繼開展了心理選拔測驗的研究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航空心理學家的隊伍擴大到1400多人。戰爭開始時,只有具備兩年大學學歷的青年才被準許學習飛行,後來則著重根據心理測驗的結果錄取學員。法國在1943/1944按照美國的方案選拔飛行員,獲得美國類似的結果,淘汰率由61%下降到36%。

不同的職業,要求人具備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人才的選拔與培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許多地方在選拔幹部時都已使用了心理測驗,以增加選拔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例如,選拔過程中採用「情境測驗」的方法,讓候選者在模擬情境中完成某項工作。具體做法是給候選者指定某一職位(如某一局長),讓他們按這一職位的要求,完成該職位某些工作,其中包括文件處理、緊急決策等。根據候選者在上述情境中的表現來判斷他(她)是否具有勝任該職位的能力。除了人事選拔外,象高考等升學考試都屬於人才選拔。

2.3 在醫學臨牀上的應用

心理測驗的作用在臨牀上可以作為對各種心理障礙、精神疾病、腦功能障礙等有用的診斷工具。精神科醫生經常遇到有關兒童心理方面的問題,有的兒童學習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反應遲鈍,究竟是智力方面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通過心理測驗就可以幫助進一步分析瞭解孩子學習困難是心理原因還是生理上的缺陷。瞭解這些後,纔能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幫助和指導。

對於臨牀上的器質性精神病的鑒別,通常要藉助一些專門性心理測驗,如採用神經心理學測驗方法,可以幫助對大腦損傷進行定位,同時通過心理測驗可以幫助我們在對病人治療中,瞭解其病情情況以及對其治療後的康復情況作出判斷。臨牀診斷有多種方法,心理測驗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整個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的方向轉變,心理測驗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精神醫學上,由於心理測驗方法要比一般生理的、物理的和醫學的診斷方法更具有其獨特的方面,它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個體的心理特質利心理障礙的資料,這些資料在系統性、客觀性和可比性等方面都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長。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也增加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因而心理障礙也隨之增多,它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因為它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自殺率增加,犯罪率上升,甚至導致社會運轉效率降低,資源浪費等。據統計,在美國,有1/4(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在我國的青少年中,也有20%的人存在心理問題。這些人中的大部是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和疏導得到改善。如果忽視這一點,將會給當事人本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心理測驗中包括了若干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內容,如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16PF人格因素測驗以及羅夏墨跡圖測驗等。這些測驗可以對不同的心理問題做出診斷,為心理諮詢提供臨牀依據。

2.4 對智能發育不全的早期診斷的作用

心理測驗可用於鑒定智力疾殘情況,預測學習能力。智力缺陷的明顯特徵就是智力落後、低下與社會的不適應性,它主要出現在發育階段。標準的心理測驗常被用於診斷智力落後、腦損傷、精神障礙及其他病理狀態引起的智力衰退方面。有關智力落後的定義,在美國智力落後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 AAMD)編輯的專門術語和分類手冊中規定,智力落後是在童年早期,表現在一般智力和社會適應行為方面有嚴重低於正常的表現。因此,智力落後應包括智力損傷和個人適應困難。通過心理測驗可以診斷智能發育不全的程度,從而提供對這類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教育。

心理測試的種類

一、能力測驗:

1.智力測驗:

1.1 個體:比內、韋氏、戴斯

1.2 團體:陸軍、瑞文、CAT、CRT等

1.3 智商:智齡、比率智商、離差智商

2.其他能力測驗:能力傾向、特殊能力、創造力

二、人格測驗

1.自陳量表:MMPI、16PF、EPQ、EPPS等。

2.投射量表:RIT、TAT、句子完成、繪畫(著名的房-樹-人)、逆境對話等。

3.其他。

三、態度測驗:傳統測量、間接測量

四、興趣測驗:SVIB、KOIS、SDS、SCII、JVIS

五、心理健康:SCL-90、焦慮量表

六、成就測驗:基本知識、常見測驗。

七、常見常模,應用:心理諮詢、人事測評、教育評價、臨牀研究。

參考文獻:

1.林仲賢,丁錦紅 心理測驗的含義及其應用[J]. 中國臨牀康復,2004,8,(3)522-3

2.戴海崎,張峯,陳雪楓.(2011).心理與教育測量(第3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3.鄭日昌.(2013).心理測量與測驗(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金瑜.(2001).心理測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美)麥堅泰,(美)米勒.(2009).駱方,孫曉敏譯.心理測量.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6.戴海崎,張峯,陳雪楓.(2011).心理與教育測量(修訂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7.彭聃齡.(2012).普通心理學(第4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們經常接觸的心理測試是指:

用單個,或者一系列問題(或包含圖片或視頻)來探測回答者的心理狀態或性格。

一般來說不會有太權威和準確的結果,因為大部分人不可能誠實的回答某些問題,做對了測試的人可以很輕鬆的看出題目測試的問題導向如何,從而給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不是真實答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