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2019年11月18日讯】(雪花新闻记者徐翠玲综合报导)为遏止洗产地行为伤害台湾商誉,立法院经济委员会18日初审通过“《贸易法 》部分条文修正草案”,针对洗产地的违规行为,罚锾由原先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大幅调高至6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经济部表示,罚锾上限提高到300万元,希望能对厂商起到吓阻作用。

立法院经济委员会17日审查《贸易法》部分修正条文,邀请经济部长沈荣津列席。立委陈亭妃指出,《贸易法》修法极为重要。有不肖业者将中国大陆货品运至台湾,再用台湾制造名称输往美国,或进口大陆货品使用台湾产证、台湾产地标签进入他国,规避外国对大陆的反倾销税,导致欧盟也对台湾厂商进行货品调查,对台湾的贸易秩序与商誉影响至极。

陈亭妃亦提及,提供洗产地厂商资料给经济部,结果提供资料的业者资料外泄,接到恐吓电话威胁。对此,经济部长沈荣津说,最近与织袜公会合作查缉洗产地厂商,效果很好。“你对我有信心吧?”把洗产地厂商名单给他,可循织袜模式查缉,他强调,“我们会顾厂商,不会让厂商孤单。”

立委郭国文指出,洗产地查缉对象包括螺丝、铝制轮胎圈、自行车业等,是欧盟关注的对象。但MIT是台湾的品牌,洗产地是台湾自己应该顾的,不是只有跑欧洲线的商品要查缉,中国过来的商品才是真正关键与重点,洗产地如果商品来自中国,应该以中国为查缉对象。

沈荣津表示,查缉螺丝、铝制轮胎圈、自行车等商品是否洗产地,是因为产业公会反映;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行查缉,则是在做源头管理。

《贸易法》18日初审通过条文中,大幅调高罚锾。对于厂商对产地标示不实(洗产地)、使用不实贸易证明文件、违法输出战略性高科技货品至非管制地区,或签发单位未依规定程序签发产证等违法行为,罚锾由原本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大幅调高为6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另,初审通过条文也增订“吹哨条款”,鼓励人民协助政府检举违法。

经济部次长王美花指出,罚锾上限提高到300万元,希望让厂商知道违规的处罚非常重,以达到吓阻。修法涉及重要对外贸易,也没有争议,相信很容易可获得共识,而这项法案只要三读通过即可立即生效,最快2020年的裁罚案就可以适用。◇

责任编辑:王愉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