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七納米工藝,我感覺多堆幾個核也可以啊


現在的應用大部分還是依靠單核性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各大廠商把單核性能越加越高的原因,只要這個情況得不到改變,那麼一味的堆核就是註定沒有意義的。

比方說,聯發科堆了12個2.6GHz的A53核心,那麼它的Geekbench單核分數也只有1137,在日常體驗上會被吊打的。而且堆很多核心會出現和發熱功耗過高的問題,即便是驍龍625這種功耗非常低的處理器也沒辦法做到八核同時最高頻率運行。

之前的十核策略已經徹底失敗了,往後也不會再堆核了。


1、晶元面積

例如12寸晶圓,就是一個圓形的高純度硅基地,那麼每個晶元面積越小,切出來的晶元越多。

比如4核心的虎賁T310,同一片晶圓可能能多切出來相比8核心產品多一倍的晶片。當然因為還有基帶等面積不可縮減,所以4核心面積可能比8核心面積一半要多。

這直接決定生產成本,一片晶圓切出來兩倍的量和一倍的量,成本直接差一半。

2、良品率

一個晶圓會有各種缺陷,生產工廠也不是絕對沒有灰塵。倘若一粒灰塵落上,那一片就完蛋了。

假如每個晶圓固定有10個灰塵,那麼出100片良品率就是90%,切200片良品率就是95%。晶元面積越大,切出來的越少,能用的就更少。

成本差距更大。

3、發熱功耗

最近曝光的一個「比ipad還大的巨型晶元」,功耗為15000w,相當於6個2500w的電磁爐。一個A76大核心,滿載功耗可能已經有1W,如果堆10個A76,再加上12nm支撐,那這妥妥15W+。加上GPU,這功率能秒殺酷睿m系列的cpu。

鯤鵬920處理器兼容ARM架構,採用7nm工藝製造,可以支持32/48/64個內核,主頻可達2.6GHz,支持8通道DDR4、PCIe 4.0和100G RoCE網路。

比如華為的鯤鵬系列晶元,64核心,就可以上伺服器了。

暴力堆大核心,那就不是火龍的問題了,手機電池4Ah*3.7v=15Wh,要是弄出個15W的cpu,就是忽略屏幕等耗電,這電池也就1小時。

聯發科G90已經逼紅米上4500mah了,再堆倆大核心你讓紅米上8000mah?

實際上你這就是AMD前幾年的思路——單核心我打不過intel,我不會堆核心嗎?但是單晶片的良品率又上不去,所以用了一個連接晶元,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見到的Ryzen。


核心並不是越多越好。你以為是天河一號呢。。。

核心越多 功耗也就越大 你手機要怎麼散熱?

各個核心之間調不好 才造成了聯發科「一核有難九核圍觀」的笑話 當然現在在慢慢改良

手機處理器不是堆核那麼簡單的 蘋果才六個核心 照樣年年甩高通八核不小一截


你真的用過發哥的手機看過調度?

高通默認大部分永遠是八核全開,一旦有負載就迅速提升頻率

而聯發科呢?調度及其保守,日常大部分核心都在休眠,有負載就一核有難九核圍觀。(本人用過多部6589 6753 p10 x10 x20 x25,但沒用過x25以後的手機,現在的g90是不是功耗下去了調度變積極了並不清楚)

三叢集有什麼用?在發哥這根本體現不了用處。

為什麼發哥調度不變積極一點?功耗啊!但這種消極調度讓它比高通更省電了嗎?17年之前還勉強算,之後625 660 835低中高端性能續航均打爆發哥。

19年了,g90體驗怎麼樣?因為前車之鑒,我已經不敢去嘗試了。。。。


核心多了也沒用,講真把現在855砍掉兩個核心,可能因為發熱低會更流暢,而且還省成本,但是為啥不這樣做,因為這樣做cpu跑分不光大核落後,總分更加落後,這特么直接就把自己拍死比蘋果低一個段位,搞不好連去年都不如,所以要在總分跟系持平或者略超的條件下決定多少核,而不是軟體系統最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