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贏家都在關注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摩拜單車漲價的消息已經滿天飛了。

  清明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是摩拜單車的漲價之時。在曾經風光無限的共享單車行業集體失敗面前,大規模燒錢擴張已經成爲資本在寒冬下令創業者和投資者“談虎色變”的商業模式。

  滴滴、優步、易到等網約車當年被資本熱捧,融資和燒錢大戰之後,整個行業因盈利模式不清晰而陷入持續不斷的生態惡化中。共享經濟似乎無一例外的中了“資本魔咒”,進入了難以逃脫的怪圈。

  2019年,生鮮、醫藥等新零售的模式又成爲了資本熱捧的“新賽道”,而新一輪的資本投入又開始了。新的領域如何做出盈利模式,是否可以擺脫“資本魔咒”呢?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

  從明天開始,摩拜單車北京地區單車起步價調整爲每15分鐘1元,時長費調整爲每15分鐘0.5元,不足15分鐘按15分鐘計。

  3月21日小藍單車已宣佈北京地區小藍單車起步價由30分鐘1元更改爲15分鐘1元,每超過15分鐘加0.5元,不足15分鐘按15分鐘計。

  哈囉單車方面則表示,未來可能隨着經營策略的調整,不排除會有漲價的可能。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的背後,其實是共享單車全行業持續虧損帶來的資金鍊喫緊。對於漲價,小藍單車和摩拜不約而同地稱是爲了“可持續運營”。

  美團近期公佈的財報顯示,自2018年4月4日全資收購摩拜單車起,由摩拜貢獻的計入綜合收益表的收入爲15.07億元。同期摩拜虧損人民幣45.5億元,佔美團整體淨虧損85.2億元的一半還多。

  2017年11月的小藍單車拖欠物業費、拖欠員工工資、押金難退、供應商欠款高達2億元。ofo更是陷入“退押金難”的泥淖而無法自拔。

  集體中了“資本魔咒”

  與如今狼狽不堪的狀態截然相反的是,共享單車曾是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門行業,在2016-2017年簡直像是“扛着吸塵器”進了各大投資機構的大門。

  先說摩拜。2016年是摩拜最風光的時候,1月從愉悅資本手上拿到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年6月的B輪融資到手數千萬美元,8月加融B+融資拿到數千萬美元,隨後9月份又有1億美元融資入賬,10月摩拜其實拿到一輪騰訊的融資,可是並未公佈融資數據。

  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摩拜融到的資金就有4.26億美元。令人驚訝的是,摩拜在2017年1月旋即宣佈完成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6月宣佈一口氣拿到6億美元融資,成爲了共享單車乃至共享行業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融資。

  再看它的最大競爭對手ofo。且不說融資究竟A、B、C、D、E到了哪一輪,2016年一年小黃車就拿到了不少的錢。1月,小黃車就拿到金沙江創投和東方弘道的1500萬元融資,8月拿到A+輪1000萬元融資,9月接連收到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和來自滴滴的C1輪融資,10月又拿到滴滴領投的1.3億美元C2輪融資。轉眼到了2017年3月,ofo宣佈又拿到了4.5億美元的天價融資,7月繼續從滴滴和阿里手上拿到6億美元融資。粗粗算來,小黃車拿到的錢輕輕鬆鬆超過了10個億。

  燒了那麼多錢,可共享單車平臺卻像是集體中了“資本魔咒”,難以盈利。

  摩拜前CEO王曉峯很早就表示過:“摩拜單車並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錢讓我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讓我們跑得比別人快,然後一起找盈利模式。”

  也有人說共享單車本來的盈利模式其實是很好的。酷騎單車前CEO高唯偉說:“正常情況下,騎一次0.8元(黃金單車半小時1.5元),每輛車一天的騎行頻次在1-2次,一輛單車成本是400多元,考慮損耗和運維費用,差不多6個月就能回本。”

  更有人認爲不能怪共享單車企業做不好,怪只怪資本給了太多錢。小鳴單車實際控制人鄧永豪認爲,共享單車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可惜在資本不理性地進入後,整個商業模式變形了,燒錢太厲害了。“我覺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資本回歸理性,政府適當地引導,共享單車還是很有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