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道

  知名物理學家、哲學家斯蒂芬·霍金已離世一年多。他生前經常被科學家、科技企業家、高級商業人士、政治領袖和公衆問及對當前一些“大問題”的看法,霍金以演講、採訪和散文的形式回答了這些問題,並保留了一份巨大的個人檔案。

  今年3月,時值霍金逝世一週年之際,《十問:霍金沉思錄》一書出版,內容就來自這份個人檔案。

  本文摘自該書後記,後記中含霍金的女兒、中國科技企業家馬化騰和該書譯者吳忠超的文章。

  《十問:霍金沉思錄》一書封面

  露西·霍金:

  我的父親在探索宇宙本身的結構和起源的輝煌成就中,在面對挑戰時純然人性的勇敢和幽默中,找到了一種方式超越知識的界限,亦同時超越忍受苦難的極限。我相信正是這種組合使他如此具有標誌性,但又如此讓人理解,如此平易近人,他備受傷痛,卻堅忍不拔。他要竭力才能溝通,但他不屈不撓。隨着行動自由不斷喪失,他不斷地適應他的設備。他精準地選擇詞語,以便在用那種毫無起伏的電子聲音說話時能產生最大的效果,而這種聲音在被他使用時變得如此奇特而富有表達力。當他說話時,人們傾聽,無論是對國家健康服務體系,還是對宇宙的膨脹的看法,他從不失去一個講笑話的機會,笑話以最無表情的方式傳達,他的眼中卻充滿了有趣的閃光。

  我的父親從不放棄,他從不迴避戰鬥,在75歲時,他已經完全癱瘓,只能移動一些面部肌肉,但他每天仍然起牀,穿上西裝去上班。他有事可做,並不會讓一些瑣碎的事情妨礙他。

  令人高興的是,他確實知道這本書。這是他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年所做的一個項目。他的想法是將他的當下寫作集結成書。就像他去世後發生的那麼多事情一樣,我希望他能看到這個最終的版本。我想他會爲這本書感到非常自豪,甚至連他也不得不承認,畢竟他已經作出了貢獻。

  斯蒂芬·霍金(視覺中國)

  馬化騰:

  霍金博士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我幼年時喜歡遙望星空,對浩瀚宇宙的奧祕十分好奇。對於我這樣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霍金關於宇宙種種問題的回答,很大程度滿足着我們的好奇心。但是,他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於此。在我看來,霍金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現代人應該如何去思考、面對和創造未來;如何以赤子之心面對宇宙,在困境中不失去信心樂觀以及對人類的愛;如何點燃自己的想象力與好奇心,成爲照亮人類前進道路的亮光,這些都是他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在霍金的文章中,我找到了一些線索。他能爲我們帶來那麼多禮物的原因,除了過人的天賦,還有良好的教育。

  霍金不僅僅是一位向我們傳遞科學知識的學者,他對於未來人類命運的思考和關切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典範。他給未來的年輕人留下一連串待解的問題: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誕生?意識究竟是什麼?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可以說這些問題既是科學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對於未來,我與霍金博士一樣樂觀。我也相信,無限的星空一定蘊藏着解決我們生存問題的地方。

  霍金在牛津大學的畢業照(視覺中國)

  吳忠超:

  《十問:霍金沉思錄》是霍金的遺作,本書就人們普遍關心的宇宙時空的起源、歷史、未來,有沒有上帝(大神)存在,人類的過去與未來,地球、太陽、銀河系的命運、走向與歸宿等相關的10個最基本的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的解答與判斷。巧合的是,《中國讀者致霍金教授的信》選題構架設想中的某些問題與《十問:霍金沉思錄》的問題和內容相同或相近。因此,本書也可以視爲是一本《中國讀者致霍金教授的信》,而實際上,它也就是一本霍金致全球粉絲與讀者的回答。本書凝聚了霍金一生的科學探索成果和思想。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