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胡」突噜完后,秦始皇又想起了「南胡」。

南边这些绿色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南方少数民族。

过去的楚国南部还有散居于中国南境的群蛮和百越,一群氏族部落的未开化民族,性野蛮,人口少,自打秦国灭楚后,群蛮百越诸多部落因为害怕中原的兵威,纷纷举族南迁,避居在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十万大山中。

本来人家已经不等你拆迁自己主动搬了。

但即便这样,秦始皇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谁让你们是「胡」呢。

就这样,秦始皇又强行徵调无业游民,商人组成远征兵团,与此同时还发配了五十万罪犯和倒霉的平民前往没开发过的南方。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艰难程度上跟前面说打匈奴是差不多的。

区别就是路况从这样。

变成了这样。

一南一北,始皇帝施展了超大手笔。

但他有完吗?

还没完!

在南北两个拳头出击的「灭胡运动」的两年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又又徵调了囚犯七十万人,开动了「天下第一宫」的阿旁宫和投入到了已经修建了三十五年的秦始皇陵。

可特么忙活死我了!

由此看,秦国的囚犯真多啊。

据估算,当时的秦国人口在两千万左右,除去一半女人,一千万左右男人,成年非老头的,按八百万算。

刚刚我们算到,光囚犯就已经一百多万了,这样比例的囚犯率,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真的是这么多罪犯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在如此大的工程量面前,很多良民变成了罪犯,无产者。

但即便在如此多的工程项目下,古老的华夏民族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忍耐力。

一般来说,一个前线的士兵或役夫大约需要三个民夫的运粮支撑,据此测算,此时的秦王朝,对人民的奴役与动员已经几乎达到了尽头。

种地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和老弱,所有的老爷们几乎都被征发到了前线和工地。

与此同时,整个华夏大地成百上千年的储备,在短短的十多年间,被全部的掏空并透支了。

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他的第三十七年的七月,在出巡途中驾崩,他的传位昭书被权臣赵高篡改,他的指定接班人被伪书逼自杀,他的尸身在臭鱼烂虾的陪伴下运到了咸阳,葬到了他的伟大工程始皇陵中。

他这一生,确实千古一帝。

论君臣关系,他的所有功臣宿将几乎全部重用至善终。

这很难得。

论治国能力,无论后世朝代的哪项改革与政令,都没有他的「三功」(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兴建的水利以及普遍全国的交通网来的伟大。

但他的后世之名,却复杂的多。

有说他一代雄主的,也有说他一代暴君的。

毁誉参半,争论千年。

这都是他。

他最后的这五年,上马了如此多浩大的项目,这些项目,每一项,穷一个帝王的一生,做成一项,都是了不得的大功业。

但他却根本没有控制自己的欲望,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他远远没有想到底层人民会有如此伟大的力量。

公元前209年七月,在秦始皇周年祭之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

有人说,是秦始皇死后,唯一那个能拢住秦国各方面力量的人消失后,秦国这台机器就散架了。

主要是他这儿子忒完蛋玩意了。

其实,跟秦始皇的死关系并不大。

他死不死,这个帝国都会崩塌!

秦国的最终完蛋,就是四个字:气数已尽!

先来说一下表面现象吧。

也就是大量起义的诱因:「失期当斩」!

两名军官在大泽乡押著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北京密云西南)去戍边。

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

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时逢七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经过测算,无论怎么赶,这九百个人也无法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达渔阳了。

而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律,是都该杀头的。

两位屯长一合计,横竖都是死,反正咱是没家没业的穷光蛋,反了吧!

如同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人家失去的仅仅是锁链,但得到的,却有可能是整个世界。

所以说,无论何时,无产者是不能逼得太狠了。

秦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最早的时候,他们做的很好。

还记得我们在商鞅变法那一章中说的吗?

男子成丁后,先要让你种两年地,再让你带著粮食去为国效力吗?你上阵杀敌能够得到爵位,你死于阵前爵位会让孩子继承。

无产者是可以先种地解决温饱问题的,等你有家有业了再去为了家族拼搏,你拼搏的途径还只有砍人,你还别怕死,你被砍死以后,爵位是可以传给儿子的。

秦国的总设计师商鞅,这个人性的哲学家,知道咋样让你成为帝国的奴隶而不自知还特别有奔头。

但秦在大一统后,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国家开始脱离了你的掌控。

秦始皇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将国家的动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很多过去的政策被拔苗助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罪犯,变成了役夫被徵调到偏远的地方去做苦工。

之前的为期两年的服役期间开始「与时俱进」,被更大的延长,之前徵调一次后几年之内不会再麻烦到你,但没办法,现在工程太多,不调你,人就不够,接著来吧。

当越来越多的有产者变为无产者,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变得无路可走,巨大的火药桶就被越来越多的做出来了。

所欠缺的,就是一根引线。

「失期当斩」将他们集中引爆了。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是在说秦律残暴,至于吗!晚几天就晚几天呗,用得著杀头吗?

那可不行!这可是商鞅设计的国家机器中的关键一环!

一般来说,所有规矩,只有在军界,才能没有任何余地。

因为啥呢?

因为那分分钟决定国运,分分钟决定生死。

我之前说过,最牛的人才在商界和军界,而不在政界,因为政治是可以回旋的,一段话你是可以有八个秘书改稿的,错了是可以有八万个方向可以找理由的。

但商界和军界不同,尤其是军界,输了就是输了!人打光了就是没资本了!兵临城下了你就是国家被灭了!

所以军队中,所有的规矩是必须是没有任何弹性的!说是啥,就是啥!长官让你干啥你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哪个国家的军校里面的头两年,都是需要每天不断的重复:是长官!

为什么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

因为你只要有自己想法,一犹豫,一自作聪明,哪怕差一秒交代的任务没办成,也许就是全盘皆输!

还记得我们说长平之战时,秦昭王亲自去河东之地将所有适龄男丁全部升了一级,然后调进长平战场堵截赵军的援军吗?

秦在灭六国时,军民展现出来的那种纪律性,是剩下的六国所根本不具备的,这很大程度上,就要归功于严厉的秦律。

你晚几天,我晚几天,也许到了前线就是晚了几十天。哪怕就是晚了一个时辰!这个缺口你堵不住,四十万赵军就冲出来了!

为什么秦国人可以在整个战国末期摧枯拉朽呢?

因为人家真真正正的是全民皆兵!

但是,正常的人的社会中,军队里,为啥基层士兵服役会有年限呢?

因为你要让小伙子们受三年非人对待还行,要是受三十年就疯了!

除了军界,别的领域,是用不著这样的!

你给皇帝装修宫殿,晚了两三天,顶多就是罚你两晚上多干点,这要是也杀头,整个社会就成为了一个大集中营!

秦国的状况,就是全体国民大兵终身服役制的!

你活著一天,你就是国家的一个兵,你除了给国家干活和给国家生将来干活的外,你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

在某些机器创造者的眼中,从最开始,就没把你当过人!

你的整个社会如此缺乏弹性,你最终会绷断,就只是时间问题!

所谓「天选之子」,其实就是催化剂!

比如说,为什么统一后,用了一百多年的「失期当斩」成了造反的导火索了呢?

为什么过去都可以赶到,现在就赶不到了呢?

因为太大了。

再看一下那两张版图吧。

《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话题:王熙凤难题。

王熙凤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有大的难处。」

这句话成为了跨界的金句,应用到了很多范围,后来物理学将它科学化了。

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电视剧,叫做《冰与火之歌》,北境长城外有一种巨人,很大个,但如果细分析,这个巨人的身材违背了物理学的定律。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把我们的身体按比例放大5倍,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的脚踝和腿,会被我们的体重压折。

按比例,如果我们每个尺度放大5倍,那么我们的重量将会是原来的125倍。

这个人的身体仍然依靠肌肉和骨骼支撑,这些物质能承担的压强不变,腿的支撑力就和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那么支撑力就是原来的5的平方,也就是25倍。

支撑力只放大了25倍,重量却放大了125倍,它不跪,就见了鬼了。

所以说如果有巨人,那也应该是金字塔状的,大腿赶上腰粗,这才是巨人身材。

巨人应该是这个造型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姚明主席在NBA增重后,每年的脚丫子总是各种骨折。

姚明心里也在说:大有大的难处。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过去在关中用的无往不利的秦律,一铺开到全国,马上就成了残暴的代名词了。

过去一百里路,给你5天时间,怎么著也赶到了,现在一千里路,一换算,直接乘以10,给你50天,晚了砍脑袋。

但100里的经验,是无法用到1000里上的。

100里,还没觉得疲劳就到了,路上遇到的险阻也少,哪怕阴天下雨,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

但1000里,情况就完全变了,比如走累了,生病了,粮丢了,桥塌了,车坏了,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耽误工夫,而且路那么长,不是咬咬牙,说克服就能克服的了的。

陈胜团队就是因为没完没了的下大雨才把工期给误了的。

大有大的难处。

表面分析完,该说里子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