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和高福,胤禛府裏的兩個奴才。

  他倆,出場的時候是難民,曾一個裝死,一個裝可憐騙銀子,去贖爲了安葬親人而把自己賣了的翠兒。

  結果,車銘車大人的手下要翻倍的銀子才能贖人。

  就這樣,李衛和高福與其發生衝突,被四爺和十三爺撞個正着,因先前李衛與高福騙的銀子就是十三爺的,所以被一起帶到了揚州衙門。

  從那之後,李衛和高福成爲四爺的門人,後來成爲得力幹將,高福的死是後話,書生就不多提了,就單說在揚州的事情。

  揚州的難民很多,其他難民沒有那個福分成爲四爺的門人,李衛和高福有那福分,皆因他倆的兩個特質。

  1、與衆不同

  大家都是難民,都在等着填飽肚子,也有很多在等着棺材錢葬了親人。

  他們怎麼做的呢?幾乎所有人都是拿着碗,可憐巴巴的討要,是難民,但更像叫花子。

  唯獨李衛和高福沒有,他們也餓,但他們沒有等,而是果斷出擊,一人假扮死人,一人跪在那裏騙。

  如此做,的確不是大丈夫所爲。

  可是,都快餓死了,還顧什麼大丈夫啊。

  所以說,李衛和高福所做其實沒有多大錯,你可以譴責,但不需要鄙視。

  正因他倆的與衆不同,才能引起四爺和十三爺的注意。

  四爺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心底還是對這兩個難民另眼相看的。

  只是,這另眼相看也只是停留在這個地步。

  2、有情有義

  大災的年月,李衛和高福填飽肚子都是問題,可他倆騙錢不是爲了填飽肚子,而是爲了把翠兒贖出來。

  面對飢餓,面對銀子的誘惑,面對惡人等,他倆沒有放棄原則,沒有動心,沒有退縮,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贖人。

  其他人呢?有些人爲了喫飽飯,甚至把自己的女兒賣了,還有的人即便討到了銀子,也不會顧及其他人了,自己先喫飽再說吧。

  李衛和高福,與其他部分難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了兩次的相識,四爺認爲這倆人值得帶回去,所以讓年羹堯把他們一起帶走,後來讓他倆成爲自己的門人,一邊培養,一邊委以重任。

  後來,李衛成爲胤禛的得力幹將,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爲官清廉,受到百姓的愛戴,百姓還曾爲他立廟;高福因翠兒跟了李衛而傷心,以至於被八爺利用,後來被胤禛殺死。

  結局好壞先不說,就從二人替胤禛所做的事情來看,他倆都是人才,四爺眼光獨到。

  李衛和高福能在那麼多難民中脫穎而出,被四爺看上,就是因他倆的與衆不同和有情有義。

  與衆不同,能打破常規做事,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情有義,一定會是忠於主子的好門人。

  有這兩個特質的人,大方向是錯不了的,所以胤禛用了。

  識人、用人,這是胤禛的強項,手裏的“牌”不好,卻打贏了,帝王風範。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