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鼎革,無不血雨腥風。像宋代那樣,對前朝皇族照顧有加的,十分罕見。有些朝代,新皇雖信誓旦旦不動人家一根毫毛,可轉眼就送上點毒酒,殺人於無形之中,徹絕後患。

  可以說,易代之際,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葬身溝壑;皇家貴戚也是血淚交加,不得安生。

  像清朝這樣,滅亡之時,還能享受優待的,可謂少之又少。雖然辛亥革命也流了一些血,但流得最多的,恐怕是淚,比如,隆裕太后的淚。

  (辛亥革命照片 圖片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912年2月22日的申報記載,退位詔書蓋章那天,養心殿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哭得是梨花帶雨,嚎啕動地。

  先帝啊,你怎麼不早帶我走啊;

  母后啊,我對不起您哪;

  列祖列宗啊,原諒我這不肖子孫吧……

  當然,這是我文學化了一下,報紙上寫的是——

  清後放聲痛哭,大呼德宗及顯太后不已。

  搞得袁世凱及一班國務大臣都不好意思了,也陪着乾嚎了幾聲。

  太后總這樣哭也不是個辦法啊,殿裏大臣們還要正事要幹呢。

  一起哭過之後,軍機大臣兼總管內務府大臣世續上前奏稱——

  臣等供職無狀,至有今日。但我皇太后既俯順民情,辭出政權以給國基,實非前代亡國可比,請勿過於悲痛。

  聽了世續的體己之言,隆裕太后才心下稍安,“勉慰各大臣數語,並諭頌賞趙秉均銀一千兩,以示優獎”。

  列位,真沒想到啊,可憐的崇禎皇帝,竟被人拉出來陪綁,慘遭對比。

  世續的意思很明白,太后你是順應了民意,爲生民着想,雖退位卻沒有什麼不光彩的,反而應該名垂青史;

  而明朝呢?朱由檢呢?則是違逆了民意,自取滅亡,毫不足惜。如此一來,您偷笑還來不及啊,幹嘛要哭呢?

  不過,隆裕太后跟崇禎帝一樣,也是把責任都推到了掌權親貴大臣身上,說——

  惟可恨諸親貴,平日招權納賄、病民誤國;及至事無可挽救,既不能妥爲善法以維宗社,尚欲挾吾母子別圖號召,以居奇禍……前兩年不知振作,至此時而侈言忠爰,餘實恥之。

  但,隆裕這樣推,完全有理,皇帝那麼小,做不了決定,她一介女流,還不是聽你們外廷這些男人的?要說過錯,我和溥儀真沒有,只是矛盾累積幾百年,要到我們這來個總解決,那也沒辦法。

  崇禎不同,雖然大明當時確實也到了亡國之運,但他想撤誰就撤誰,想殺誰就殺誰——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於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於不能制——大權在握,重責在身,不可能死時又全怪到大臣們身上,試問,哪位大臣又背得起明朝滅亡這個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