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近百年歷史的克魯廠房匠心獨運的製作工藝,加上德國傲視同儕,當今最頂尖的汽車科技,這就是最新抵港的新一代賓利Flying Spur

Text: Eric Ng Photo: Kwok Chi

介紹全新賓利 Flying Spur 之前,筆者想大家回顧一段賓利汽車的歷史。賓利創辦人 Walter Owen Bentley 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設計出世界第一款使用鋁製活塞的引擎,1919 年正式成立賓利汽車公司 (Bentley Motors Limited),雖然賓利的產品受到市場的好評,但因成本高昂的關係,原本就資金不充裕的賓利汽車,於 1931 年被競爭對手勞斯萊斯收購,漸漸成為勞斯萊斯旗下走運動化路線的專屬品牌,生產的絕大部分型號都是勞斯萊斯的姊妹車,個性運動化一點,本質上還是勞斯萊斯。

福士勝出收購戰

飛機引擎的研製纔是勞斯萊斯傳統及主要業務,但這方面所須的資金巨大,加上在研發噴射引擎方面遇上挫折,即使勞斯萊斯汽車有不俗的業績,Silver Shadow 取得重大的成功,公司還是遇上嚴重的財政困難,甚至面臨倒閉。1970 年英國政府將勞斯萊斯收歸國有並進行改組。於 1998 年更出售汽車部門,來自德國的寶馬、平治及福士均感興趣,激烈的收購戰幔隨即展開。寶馬向來與勞斯萊斯在生產飛機引擎方面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原本呼聲最高,但福士竟然以比對手高幾成的價錢競投,結果平治敗退,連寶馬也要輸給福士。雖然福士勝出,但福士卻無權生產勞斯萊斯,因為在收購戰展開之後,勞斯萊斯母公司維克斯 (Vickers) 集團已把勞斯萊斯汽車品牌的所有權轉到勞斯萊斯飛機引擎公司,最「吊詭」的是,原來寶馬擁有這家公司 10% 的股份。

最後福士與寶馬達成協議,寶馬擁有勞斯萊斯品牌,可以生產勞斯萊斯汽車,而福士則取得賓利品牌及英國克魯 (Crewe) 的勞斯萊斯 / 賓利廠房,包括所有設施與員工。

克魯廠房生產

現在知道為何筆者要大家回顧這段歷史了嗎? 最主要原因是說明,現今只有賓利汽車仍然在歷史悠久的英國克魯廠房內生產,即使勞斯萊斯本身也非出自克魯。賓利這類頂級豪華房車的生產就如藝術品一樣,生產工匠的技術與手工,都要經過長年累月地累積下來,當中蘊藏的歷史含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來,都是前人傳承下來最珍貴的瑰寶。

置身在全新賓利 Flying Spur 的車廂之內,你會感受到一種切切實實來自英國傳統的汽車工藝,豪華瑰麗的程度,就好比置身在英國皇宮之內,那種至高無上的優越感,絕對是其它頂級豪華汽車品牌不能同日而語的。車廂內每一處都精緻得像一件件藝術品放在眼前,真正優質木材製成的木質飾塊,每一塊都經過精挑細選,木紋相互對稱,表面光滑如鏡,但內裡卻是一幅幅仿如世界名畫般,令人賞心悅目的天然裝飾,供選配的優質木材包括新增的直紋胡桃木 (Crown Cut Walnut)、深提琴背按木 (Dark Fiddleback)、鋼琴黑木 (Piano Black) 等。

車廂的奢華氣氛無處不在,控制檯上「牛眼式」圓形出風口的電鍍框邊與開關圓鈕,均採用鑽石切割面設計,折射來自不同角度的光源,令表面閃閃生輝。而中控臺上的賓利「B」字形中央冷氣出風口,同樣配搭了鑽石切割面設計,精美典雅。新車與同廠跑車 Continental GT 看齊,均配備「賓利三面翻轉中控面板」(Bentley Rotating Display)。

「牛眼式」圓形出風口的電鍍框邊與開關圓鈕,均採用鑽石切割面設計,閃閃生輝。
中控臺上的賓利「B」字形中央冷氣出風口,以鑽石切割面設計,與精美的行針時鐘融為一體。

新車與同廠跑車 Continental GT 看齊,均配備「賓利三面翻轉中控面板」(Bentley Rotating Display),透過轉動的方式,中控臺上方位置可呈現出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飾面。第一,12.3 吋輕觸式高清數碼化屏幕;第二,鑲嵌有三個模擬錶盤,分別為車外溫度計、指南針與計時器;第三,簡約精美的木飾面板,這飾面與車廂前排內飾相互統一。

觸屏式遠程遙控裝置

全新皮座採用雙直槽設計,並增加多項舒適性的配置,包括座椅冷暖功能、多模式按摩、可調節頭枕等。後排座艙設有觸屏式遠程遙控裝置 (Touch Screen Remote),有如智能手機般的遙控裝置幾乎隱藏於中槽控制面板之內,但只需輕觸按鈕便可將之取出並進行遙控操作,無需每次控制都需將身體向前俯傾。遙控器可調控車上多項功能,包括遮陽簾、後排座椅按摩與後排空調等,還可對車內一些配置進行預設,例如調節車內多達 7 種的氣氛燈光。

真皮門板採用了首見於賓利汽車的立體菱形裝飾,其靈感來自賓利 EXP 10 Speed 6 概念車的設計理念。新車還提供三款視聽娛樂系統供選擇,其中兩款是 Naim 與 Bang & Olufsen,前者配備「有源低音轉換器」,擁有 19個揚聲器,功率 2,200 瓦,提供八種音效模式;後者功率 1,500 瓦,擁有 16 個揚聲器,配備 BeoSonic 系統。而標準系統則擁有 10 個揚聲器,功率為 650 瓦。

Flying Spur 的車廂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否則會錯過了設計師獨具匠心的考妙設計。因為整個車廂設計是以賓利雙翼為靈感,由控制檯的中央開始一直向兩邊延伸,貫穿門板,波浪形的線條穿過前門一直延續至後門,賦於車廂渾然的統一感。

Flying Spur 車廂是要用心去感受,否則會錯過了設計師獨具匠心的考妙設計。
前座椅大大張,坐墊厚厚的,舒適得不想下車。
「 皇帝位」後座更是重中之中,舒適程度當然不會被前座專美。
真皮門板採用了首見於賓利汽車的立體菱形裝飾,其靈感來自賓利 EXP 10 Speed 6 概念車的設計理念。
示範車配備來自 Naim 品牌的頂級音響,配備「有源低音轉換器」,擁有 19 個揚聲器,功率 2,200 瓦。

賦生命力的英式氣派

新車的外型採用了上代的基本型態,不過軸距大幅增長 130 mm,令車身更形修長流麗,外型亦得到設計師的神來之筆,車側加入「斷開式」的腰線、凸出的尾冚、更扁平的整體型態,在承襲傳統品牌基因之外,更結合現代美學的設計,在凸顯賓利汽車一貫的英式氣派的同時,也蘊藏著一種蓄勢待發的生命力。

車頭大燈是外型的其中一項焦點。標配飾以水晶切割效果的 LED 燈組。璀璨的水晶切割設計中飾以電鍍飾條,令頭燈仿如鑲滿鑽石的裝飾品,即使未點亮也閃閃生輝。尾燈則採用標誌性「B」字圖案,與車上多處掛上的賓利「B」字標誌互相輝映。

車頭另一個焦點就是全新升降式雙飛翼「B」字廠徽。鬼面罩內層採用亮黑矩陣式設計,外層飾以電鍍垂直飾條,以此向 1957 年誕生的賓利 S1 Continental Flying Spur 型號致敬。

車身軸距增長了 130 mm,加長了軸距車廂空間更充裕之餘,外型更具氣派。

車頭另一個焦點就是全新升降式雙飛翼「B」字廠徽。此設計首見於 Flying Spur 型號之上。可電控升降的全新雙飛翼「B」字廠徽,內含照明組件,當車主或司機走近車輛時,該廠徽與迎賓照明感應功能和無匙進入系統同步激活,雙飛翼「B」字廠徽在燈照之下緩緩升起,氣派盡現。

老闆也駕駛的型號

駕乘質素上的提升是新車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環,因為新車採用了來自同屬福士汽車集團的保時捷 MSB (Modular Standard drive train System) 模組式底盤。保時捷旗下的旗艦房跑型號 Panamera 也採用這底盤。採用了 MSB 底盤的新Flying Spur,紮實程度更上一層數,而 48v 主動式側傾控制系統,基於 48v 電源供電,通過防傾桿中間的一組包括行星齒輪的馬達裝置驅動防傾桿實現扭轉的程度,達到動態控制的效果,以取代液壓控制的方式。因此,駕乘感除了在頂級豪華房車的領域中繼續獨佔鰲頭之外,在操控上亦有令人喜出望外的提升,今代 Flying Spur 不僅是一款由司機駕駛的老闆車,更是一個讓車主可偶而享受駕駛樂趣的型號。

配備的 6.0 公升 W12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635 匹,峯值扭力 900 Nm,與 8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配合之下,能造出 3.8 秒的 0 至 100 km/h 加速時間。W12 引擎相對 V12 引擎的最大優勢是體積細、運作流暢及發力帶廣闊,相信接觸過福士集團這副 W12 引擎的人都會被它的順滑如絲與力量源源不絕的特性所吸引。

除了引擎之外,新車還配備多項先進科技。例如正常情況下保持 40:60 前後軸動力分配,但有需要的話可將 100% 動力輸往後輪的全時四驅系統。此外,還有首次在車系中應用的四輪轉向系統,當車輛在慢速行駛時,後輪與前輪呈相反方向以減少轉向半徑,提高車輛的靈活性;高速行駛時,後輪與前輪保持相同的方向輕微轉向,藉此提升高速過彎的穩定性。新車更配備三氣室自動調節氣壓懸掛,可容納的氣體容積增加 60%,更附「連續減震控制」功能,可持續調整減震阻尼以優化舒適性與操控表現,還可按情況自動調節車身離地距。

新車還提供一系列的自選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夜視功能、盲點警示、抬頭顯示、全景圖視、交通預警、自動泊車及自動巡航定速功能等。

後門之上的「斷開式」腰線設計,是新車外型設計的特色之一。
雖然中控臺屏幕可控制車上大部分功能,但波棍臺上仍然保留不少實體鍵方便控制常用的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