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賈平凹,路遙陳忠實莫言,到王小波,到韓寒郭敬明,中國的文學似乎在走下坡路,最近更感覺像一壇死水,是嗎?如果是,是思想的不自由造成的?有亦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


其實非常簡單,因為你不是文學愛好者,你只知道名氣最大的幾個年輕作家。

在文學領域,尤其是純文學或者嚴肅文學領域,名氣和實力基本上是成反比的。

韓寒、郭敬明,可以加上蔣方舟、安妮寶貝並不是年輕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只是名氣最大,只知道他們的讀者算不上真正的文學愛好者 。

不說一大批七零後作家,就說80後吧,除了知乎上比較活躍的馬伯庸和張佳瑋,雙雪濤、魏思孝、滕肖瀾、李娟、周朝軍、小飯、甫躍輝、馬金蓮、張怡微、孫頻、於一爽、何襪皮、蔡崇達、蘇方、班宇、鄭晨、顏歌、周嘉寧、陳雪、蕎麥……這些人也是80作家後的代表,名氣和水平高度統一相得益彰是張悅然張佳瑋馬伯庸。

當然你可能沒聽說過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的作品一般只會出現在《收穫》《當代》《十月》《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小說界》《江南》《清明》《上海文學》《北京文學》《鐘山》《芙蓉》《花城》《鴨綠江》《山西文學》《堅果》《讀庫》《天南》上。

中國當代文學依舊枝繁葉茂,活的好好的,有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圍繞著他們周圍,只是你不是文學愛好者不知道而已。


我個人覺得不是,有才華的人太多了

路遙,陳忠實,王小波的書我都看過,據我所知,他們曾經是很貧困的……雖然陳忠實後來靠版稅賺了一點錢,但是畢竟是後來了

韓寒,郭敬明的書我也看過,與他們相反的是,韓,郭很富有

也給人一種感覺,只有寫他們那樣的作品才會有市場,才會有讀者喜歡

靠文學喫飯很可能餓死,一般只能當做業餘愛好,然而文學創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現在的人一心撲在學習工作上,除非特別特別喜歡,否則很難堅持做沒有回報的事情

說句實話吧,看小說只是我的興趣愛好,對我的學習,工作都沒什麼幫助,經常把時間用來看小說我都覺得奢侈,何況是寫小說的人呢

抄襲太猖獗(我並不是在指郭敬明,不他一個人抄,很多人都在抄),自己辛辛苦苦寫的東西,分分鐘鐘被人抄襲了去,心裡什麼滋味,上次在知乎回答了一個問題,被人抄了,我發現之後立馬把答案刪了,我都不想答題了,費心敲了半天字,不如大V幾句話


我也納悶呢,誰來說說。


謝謝邀請.實話說十年前我還喜歡過張悅然,安妮寶貝。像你說的一樣 10後在提起我們80後的正統文學就真的沒幾個,如果嚴格意義上說,那我覺得韓寒寫的比郭敬明更接近正統文學,他的風格偏向馮唐.至於原因我猜應該是利益,讓商業作品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學.文人都在窮困潦倒 傳媒都在努力營銷.看官自然就被帶偏了.


因為愛看這個的人少啊。看起點那羣小白文作家小說電視電影多滋潤


你要非這麼認為的話,我也沒辦法。


葛亮1978年生,寫的小山河,多半是有所牽掛,但亦不是全是。或許是眼前的時代是更好,所以要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大冰1980年生寫的阿彌陀佛麼麼噠請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願你我即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我有故事你有酒嗎。蔡崇達1982年生寫的皮囊,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夜晚慢慢看,他寫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讀更久,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達到更快。韓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