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出鞘》中,我們簡單介紹了我軍武統臺灣時的兩棲登陸能力。在那一期的評論區留言中,有不少網友提出了有關於美軍干涉武統戰爭的問題。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如果美軍決定直接干涉武統戰爭,那麼我軍的行動將受到巨大的阻力,甚至無法完成既定的戰爭目標。這種說法其實也代表了一大部分網友的憂慮。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談一談,美軍干涉武統戰爭的可能性。

其實不光是中國軍迷,上至臺軍高層、臺當局甚至美軍、美國政府內部,下至相關各方的一般民眾都認為一旦臺海發生戰爭,美國不太可能袖手旁觀。而唯一的問題在於,如果美國要干涉,會用什麼方式干涉,干涉的效果會如何。而關於這一問題,相信在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答案。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互聯網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國內外的各種軍事信息藉助互聯網這一高效傳播渠道飛速擴散,並滲入到了包括互聯網媒體和傳統紙質媒體的各個角落。同樣是在這一時期,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迎來了廣場協議後的又一輪高速發展。伴隨著國力的迅速擴張,90年代以來的美軍敢戰亦常勝。久而久之,美軍成為了中國軍迷潛意識裡「不可戰勝」的代名詞。

但實際研究美軍90年代以來的戰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戰例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很難在其他戰場上成功複製。以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為例,這些交戰國的軍力水平,戰鬥意志均與美軍相去甚遠,這些國家自身也存在著嚴重的內部問題。在很多時候,交戰國當地的平民是抱著一種「喜迎王師」的態度去歡迎美軍的。兩相疊加,美軍所向披靡自然不足為奇。

相比之下,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是90年代以來同美國交過手的國家中軍事實力與美國最為接近的(雖然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且當時薩達姆挾兩伊戰爭「大勝」之餘威,剛剛向南完成了「開疆拓土」,兵鋒正盛。且伊拉克內部相對團結。這也使得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成為了美國這幾十年的對外戰爭中最為棘手的對手之一。

而美軍之所以能在海灣戰爭中擊敗薩達姆,除了武器的代差以及美伊兩國軍隊戰鬥素養的差距以外,美國人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擁有沙烏地阿拉伯這樣一個與伊拉克直接接壤的盟友國。這意味著美軍不需要在到達戰區之後直接投入戰鬥,而是有相當充足的時間在沙特這個「前進基地」進行集結和休整。

雖然現在網路上大半將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取得勝利的原因歸功於多國部隊極為成功的空襲行動,但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也一定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科威特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而非美國空軍解放的,薩達姆的精銳部隊敗於美第7重裝軍的地面突擊,而非空軍的狂轟濫炸。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的認為空襲、火力覆蓋這些輔助性因素就是「現代戰爭」的全貌。

根據美國軍隊的公開報告,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五天,也就是1990年8月7日起,美軍就開始了向沙烏地阿拉伯的戰略轉移。其中,美軍的作戰人員主要乘坐美國各大航空公司的班機抵達沙特。而作戰部隊所需的重型武器等其他大件軍用物資則主要通過海運的方式運往沙特。

由於運輸難度較小且國內航空公司的動員程度較高,至1990年11月,由美第101空降師、82空降師和法第6輕型步兵師組成的多國部隊第18空降集團軍,美海軍陸戰司令部中的大部就和美第7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在沙科邊境集結完畢,這基本確保了沙特的安全。美軍自然不會蠢到用只有悍馬車的輕步兵去在少量裝甲部隊的支援下去和伊軍的重裝甲部隊去硬碰硬。所以只要伊拉克人沒有下定決心進攻沙特,這一批美軍的作用也僅限於「維持存在」而已。

1990年11月8日,由於外交斡旋的毫無進展。美國總統布希宣佈開始第二階段戰略投送。這波戰略投送的主力,是當時身處德國「前線」的美第7集團軍的剩餘部分,該集團軍由美第1、第3裝甲師,第1騎兵師三個裝甲師和第1步兵師、第2裝甲騎兵團兩個重型步兵單位組成。由於該集團軍中第3裝甲師和第1騎兵師作為先頭部隊已經在1990年8月開始陸續運抵沙特。所以第二階段的兵力輸送持續時間並不算太久——至兩個月零9天後的1991年1月17日,美第7集團軍基本完成了在沙伊邊境的集結,隨時準備跨國邊境直搗巴格達。

縱觀整個沙漠盾牌行動以及沙漠風暴行動的前期集結部分,美軍大約在5個月的時間內向6700海里外(從德國北海岸到沙特東海岸)的戰區投送了4個輕型步兵師、1個重型步兵師和3.5個裝甲師的兵力。這一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想要以這樣的戰略轉移速度去「武裝干涉」中國的統一戰爭,恐怕還力有未逮。

不同於伊拉克-科威特戰場,未來臺海戰爭的戰場範圍基本僅限於臺灣一島。而只要看過地圖就會明白,除了海路之外,地面部隊再無其他方法直接進入臺灣。對美軍來說,除了「近在咫尺」的駐日美軍、駐韓美軍和少數幾個能做到數天內快速響應的輕步兵旅外,任何美國地面部隊都無法保證在第一時間「馳援」臺軍。畢竟從美國本土到日本的距離並不比從德國到沙特更近,美軍在日本集結一個重裝集團軍的時間至少要以月為單位來計算。

從編製上來看,目前駐韓美軍地面部隊主要由一個裝甲旅戰鬥隊、一個航空旅和一個野戰炮兵旅組成。除裝甲旅外,另外兩個旅均為輔助兵種,作戰能力極為有限;而駐日美軍則主要是海軍、空軍的單位,並無成建制的地面部隊存在。換句話說,僅憑目前駐韓、駐日美軍地面部隊的規模來看,哪怕其能夠先解放軍一步上島協防颱軍,也並無太大意義,頂多就是美國國內會多幾百個工作崗位來趕工幾千口棺材和幾千面美國國旗而已。

此外,如何將這一個作戰旅兩個輔助旅的兵力運抵臺灣島也是擺在美軍面前的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們不是說美軍沒有足夠的運力和兩棲登陸能力來運輸這些兵力,而是說在美軍海、空軍無法確保臺灣附近海域制海、制空權的情況下,美軍運輸/登陸艦隊可能根本就無法接近臺灣島。

這也順便引出了美軍干涉臺海戰爭的另一種可能:海空軍支援。美國海空軍的實力自不必多言,不過實際上美國海空軍也面臨著和地面部隊一樣尷尬的處境——缺乏前線基地。現代空軍戰術飛機參與激烈戰鬥的作戰半徑通常在數百公里到一千公里之間。而如果我們以臺灣島為中心做一個半徑為1000公里的圓,會發現在這個圓形區域裏,美軍只有沖繩一個空軍基地。

而解放軍則擁有北至南京、南至港澳、西至長沙的數十座大型空軍基地。這意味著解放軍能夠在戰區投入的空中作戰力量是美軍的數十倍之多。而在制空權被全面壓制的前提下,美國戰略轟炸機、航母戰鬥羣等較為脆弱的目標根本無法靠近作戰區域。所以相比於這些自欺欺人的東西,可能以非戰爭手段運上來幾個DELTA、幾個CIA執行一些無關痛癢的特種任務更加實際一些。

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美軍無法在解放軍手中「保護」臺當局,現在臺軍漢光軍演中美臺合作進行的兵棋推演部分壓根也沒有美軍大規模介入臺海戰爭的戲碼了。從前段時間網路上傳出的今年漢光35軍演兵棋推演部分的過程來看,美軍在戰時能夠對臺軍作出的最大支持,也只是為後者提供一些情報支援而已。所以說,解放軍武統臺灣省的最大阻力,既不在臺灣省「以武拒統」的能力、也不在法理上依舊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美國,而是在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同胞情誼。而如果有任何人因此將視我軟弱可欺,挑戰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那迎接他的只有在錯誤道路上的悲劇結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