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學習催眠的伙伴來説,都會覺得相較於古典催眠,

艾瑞克森取向催眠的入門跟深化都困難許多,

因為艾瑞克森確實是位「催眠大師」,他所運用的手法變化多端,

在技巧拆解跟理論建構上,都遠比古典催眠困難許多,

這本「跟著大師學催眠」我看了兩次,

第一次看的時候,因為是第一年學催眠,比較像當「故事」來看,

在成為催眠講師,並持續學習艾瑞克森催眠後,

再次翻開這本書,對於裡面的內容有了較多理解,

於是想與對催眠有興趣的伙伴,分享再次閱讀後的感想。

Pt002.jpg

從內容結構來説,這本書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份是三天研討會的內容紀實,不單呈現過程中艾瑞克森與成員的對話,

也將成員微妙的肢體語言做了清晰的描述,

第二部分則是薩德博士與艾瑞克森,針對研討會過程進行的討論,

第三部分則是關於艾瑞克森催眠的簡單介紹,

雖然就閱讀順序來説,多數人習慣從第一頁開始看,

如果對艾瑞克森催眠認識較為初淺的伙伴,我比較建議可以先閱讀第三部分,

這是因為艾瑞克森催眠的技術,雖然看起來變化多端,

事實上還是可以有一些原則供初學者參考,

這些技術在蔡東杰醫師所出版的「催眠實務手冊」裡也有詳述,

兩者相互對照應該會更顯得清晰易懂。

(延伸閱讀:艾瑞克森治療理論

 

 

就我閱讀許多艾瑞克森催眠書籍的經驗來説,

艾瑞克森受限於小兒麻痺的症狀,因此發展出其獨特的技巧,

其中一部份的特徵,來自於他非常善於運用「雙關語」,

例如將英文單字拆開、故意產生發音上的謬誤,

或是同音異字,甚至是語氣裡微妙的變化......等等,

最經典的就是他在這本書裡所提到的「Now」,運用尾音拉長的方式,

讓「現在」這個詞如同一陣微風般,「緩緩的吹入聆聽者的心中」,

在閱讀這本「跟著大師學催眠」裡,可以看到這部分技巧的精湛展現。

 

 

艾瑞克森催眠的複雜性,在於他幾名頭號弟子各自迥異的治療風格,

讓人容易困惑的是,不只是治療風格上的截然不同,

這幾名艾瑞克森催眠的資深治療師,在技術運用上也非常不同,

例如Gilligan擅長的就是運用各種隱喻跟軼事,在交談間提供催眠,

而薩德博士在技術的拆解上,就顯得比較具有策略跟方向性,

這也讓學習艾瑞克森催眠的伙伴,在表面的技術跟語言上容易陷入困惑,

因為如果光從表現呈現的手法上,往往難以弄明白,

究竟什麼樣才算是艾瑞克森催眠?甚至要如何引發當事人在治療晤談裡的催眠反應呢?

(延伸閱讀:生生不息的催眠聖經

 

 

我自己跟隨貴傑老師學習的過程裡,同樣帶著這個困惑,

到目前為止,我比較傾向於認為艾瑞克森催眠跟古典催眠最大的不同,

並非來自於表面技術運用的差異,而是兩者之間對於「何謂治療」的本質差異,

對古典催眠來説,催眠現象與潛意識改變都來自於催眠師的「外加」式技術,

艾瑞克森催眠則採用「內隱」式的技術,

所有的語言最後要達到的目的,在於引發當事人個人內在經驗的共鳴,

並從這種共鳴裡,自己產生改變的動機與方法。

這點在「跟著大師學催眠」裡,可以特別明顯的觀察到,

艾瑞克森所說的許多話,其實都暗藏著改變當事人心理動力變化的用意,

透過與當事人潛意識的合作,讓改變透過當事人自身的努力發生,

如果說當事人的生命是一棵種子,催眠師需要做的是善用其特性與環境,

讓這顆種子自行選擇對其最有幫助的成長方式,長成自己渴望的樣子,

這樣的治療哲學,恰好反應在艾瑞克森催眠的豐富與複雜裡,

或許我們也可以說,艾瑞克森催眠如同後現代治療一樣,

並沒有絕對該執行的標準步驟,

如同艾瑞克森允許每個當事人成為他自己,他也相信每個催眠師可以成為自己。

 

 

艾瑞克森對人們內在動力的敏銳觀察,我認為來自於小兒麻痺帶來的影響,

他需要重新觀察並建構自己的行動及說話方式,

在這過程中所能提供的豐富資源,是多數人所無法企及的,

在持續艾瑞克森催眠學習後,我發現如果催眠師能夠對精神動力取向治療有基礎認識,

或許可以「觀察並善用人們內在動力」的部分,有較多熟悉與掌握,

雖然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自提出之始到現在都飽受抨擊,

然而在學習過眾多治療理論後,我仍然認為精神分析及其延伸出的動力取向,

對於人們潛意識的驅力,能夠有較細膩的理解與回應,

無論是從實務經驗、理論建構或應用技術的層面來思考,

催眠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潛意識」上,而動力取向的理論根本也是「潛意識」,

兩者之間原本就存在許多高度相似的人性觀,

尤其佛洛伊德當初也從催眠裡,獲得許多關於心理治療的靈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若是同時具有心理師訓練的催眠師,

在閱讀這本書時,不妨可以重新以動力觀點來檢視書中成員的言行,

或許會更加理解艾瑞克森在過程中,為何會採取某些回應方式,

若是非心理師出身的催眠師,或許可以先從自己的生命經驗開始整理,

透過瞭解自己潛意識裡的內涵,反過來體會艾瑞克森催眠的風格,

至於單純對催眠有興趣,或想瞭解催眠可以如何幫助人們改變的伙伴,

閱讀這本書,相信會對於尋求催眠後可以帶來的改變,擁有深厚的信心!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書資訊給愛閱讀的伙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