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教育部14日公布教学实践研究计划成果,邀请老师莅临分享。也期望教学能行诸于文字,成为大学老师升等依据。(图/记者许维宁摄 , 2018.08.14)

教育部于107年起推动「大专院校教学实践研究计划」,补助教师进行教学现场相关研究,以此衔接高教深耕计划与多元升等。推动之初便获得各校回响,总计有十个学门、2174件申请计划,经审查后通过数量为1034件,通过率48%,每位教师补助25万。

教育部政务次长姚立德表示,近年大家都在思考「教学」是否可作为大学教授多元升等一部分,过去主要皆以研究当作升等评量依据,要拿出研究书面证明也很容易,但对教学抱持热诚的老师并非少数,于是教育部鼓励各学校,能否将教师的教学成就具体化,并纳入升等参考。

「教学实践研究计划」属于研究性质,希望鼓励老师用研究角度做教学创新开发,让学生有全新学习体验。获教育部补助、国立成功大学医学系教授辛致炜提到,老式教育是中心化思考,学生围绕老师学习,但当资讯流通、网路发达后学习管道越来越多元,老师的失落感也由此开始,「学生开始离散、自我学习。」

从中心化变为去中心化,要如何让学生再中心化?辛致炜表示,老师从中心点退出并非不教学,而是从知识传递者变成知识教练、提供适切的知识需求,「我们有的是经验,只要一点提携和提点球员就可以把球打得很漂亮。」

辛致炜于近年投入MOOCs磨课师动态课程设计,他笑说寄生虫学相当冷门,但除了把学生教好,也希望让这门知识重新复苏,「如果我跟同学说大家来上线虫学,那收视率一定是零,那换个说法『赤足踩在田埂上』,告诉大家台湾曾经传播过的寄生虫。」课程主角为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看到名字学生大概也吓坏了,「所以我换个名字,叫『矿工悲歌』或『不要坐别人刚起来的椅子』,把生活结合课程。」

过去寄生虫学是医学系专门课程,课堂中需谈论致病机转、医疗关系,但对其他科系学生来说过于遥远。辛致炜表示,应该针对不同学习者做适性化学习,如通识课学生可能只想知道一些生活知识,譬如买猪肉怎么看里面有没有寄生虫、吃生食会不会被感染。如果遇到文学系学生,可以谈论古书里怎么记载寄生虫、以前人谈体内有「三尸九虫」又怎么和现代做连结。

「过去所有学生比照医学系做法,结果大家痛苦不堪。」现在透过磨课师系统,让学习者先透过学习分类器厘清自我需求、提出课程学习清单,再以此对应学校建议课程资料库,之后重新提出一份学习清单,让学生评估是否和自己需求相符,进而考量是否进行选课或加选。老师则对清单加以检视后提供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帮助学生「再中心化」。

辛致炜表示,未来想用3D列印让学生做寄生虫模型、了解寄生虫构造,「做出来后学生上课可以把玩,再放上QR code,连结网页跟影音。」

检视相片


▲辛致炜提到,之前看综艺节目,主持人吃鱼只说鱼多好吃,完全没发现鱼的身上有寄生虫,「我把影片剪下来放给学生看,他们都吓坏了。」(图/教育部提供)

高教司司长朱俊彰提到,教学型升等目前正逐年增加中,而本次学习实践研究计划通过案件中有四成二为副教授、三成五为助理教授,「代表这跟他们的生涯发展相结合,希望教学实践能结合升等,甚至成为基础。」

姚立德则表示,今年初高校深耕计划编列88亿预算,44亿必需投入教学,「我们需要很多老师参与,希望老师的热情能感染学生、让他们的热情值得,而最值得的就是升等时有这个管道。」相对于研究论文教学较难提出升等证明,但教育补透露,之后考虑设立期刊,让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教学成果,变成实践文章,进而成为升等依据。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闻报导

去中国化?中研院士:历史课纲审议是「政治化」事件
学生提管案假处分 教育部委任律师驳:欠缺适格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