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带领研究团队成功试验出新材料             。(图/翻摄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孙健带领研究团队成功试验出新材料。(图/翻摄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科学院2018年12月21日在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研究结果,科学家孙健带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找到一种方法,使铜在催化作用下脱离成一种「极似黄金」的金属奈米粒子。这种新材料不仅有机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巨大贡献,还能被拿来作为「煤反应的催化剂」。

孙健团队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为《冷冻铜可作为用于预氢化的贵金属催化剂》(Freezing copper as a noble metal– like catalyst for preliminary hydrogenation),团队研究出来的「点铜成金」原理在于「改变铜的外围电子结构」,使其在催化反应中保持零价态。研究使用带电的高温氩气来喷射铜靶,以高速电离粒子吹走靶上的铜原子并冷却凝结后,形成一种「新的金属奈米粒子」,这些微小的粒子的直径只有细菌大小的1000分之1。这种金属的电子相当紧致及稳定,所以可以用做催化剂,「将煤转化为酒精」。

▲▼科学期刊以第一人作者发表孙健团队的文章。(图/翻摄自《Science advances》)

▲科学期刊以第一人作者发表孙健团队的文章。(图/翻摄自《Science advances》)

研究团队强调,虽然目前生产只达几克的量,但离量产并不远,来将能广泛普及到相关行业之中,甚至此种贵金属转化技术还能探索出其他应用场景。孙健说,「这并不是真的黄金」,密度仍然与铜相当,比黄金还轻,但同样具有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等特性,「未来此技术若继续拓展,就有可能降低工业对贵金属的依赖。」

▲▼黄金。(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外媒推测未来黄金价格或许会受到这种新材料问世的影响。(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这种「新的金属奈米粒子」未来若能够实行量产,将会对化工业及清洁能源的推动有巨大的贡献,且该技术也能帮助目前仍在广泛使用黄金的电子产业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