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設好!但是我認為劉備還是會託孤於諸葛亮的。

首先劉備是真心認可諸葛亮這個人,他三個去南陽三請諸葛的時候只是為了得到個好謀士,但是隆中對,三分天下真的讓劉備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劉備真正喜歡的人不多,除了徐庶,當屬諸葛,當然這是指謀士。

其次就是當初劉備去伐吳,諸葛亮是反對的,最後兵敗。這讓劉備也有愧疚,諸葛先生和大家一起經營的國家,就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斷送了,他也相信諸葛能撐起接下來的這個爛攤子。所以特也許諾「如果阿斗不成材,丞相可代替他當蜀國的皇帝」這其實也是劉備的真心話。

最後就是諸葛是蜀國最早的一批人,也有根基,更有威望,讓他來幫助治理哪個也說不出什麼來,龐統,法正雖然也是著名的謀士,但是進蜀國時間畢竟靠後,有人不服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思來想去託孤之人非諸葛亮莫屬。


肯定會託孤諸葛亮,沒有理由不這樣做,因為法正,龐統綜合能力不會超過孔明!而且且龐統入川之初極力建議劉備釆用不顧劉室宗親的殘酷手段,劉備不屑為之!法正是川軍本土人,至少劉備會對他保持一點戒心,而孔明出山之初便跟定劉備一路走來,從未表現出反心!這樣的人不信誰還???託付大事呢?


這個假設非常大膽,由於你的這個假設,能改變歷史的發展進程。

龐統法正不早死,諸葛亮可以省去起碼二分之一的精力,他就不會早亡,這樣的話,諸葛孔明把精力放在軍事或者經濟或者開疆擴土上,蜀國疆域可直達印度洋和南海,資源和兵員以及經濟將是三國裡面最強大的,這樣下去,孟獲等少數民族酋長以及東南亞各國酋長以及緬甸等酋長將隨諸葛亮龐統出兵伐魏,一鼓作氣拿下曹魏,向江東挺進,由東南亞等水路各地酋長隨諸葛龐統一舉拿下孫吳政權。這是包括臺灣在內的島嶼都將歸蜀國。諸葛龐統這是收降大批文武人才,治理國家,對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用兵,由於諸葛龐統的才能,製作設計的大船將拿下日本諸島,隨後挺進東北直達莫斯科以及中亞地區,這時疆域已經東到朝鮮西到印度洋北到莫斯科南到南海。諸葛龐統一鼓作氣向西討伐美索不達亞,統一阿拉伯諸部落,歸入蜀國,滅波斯,征服埃及,由趙雲姜維馬超率領的騎兵直入歐洲各地異地絕塵摧城拔寨統一歐洲,從義大利渡海入非洲摧古拉朽統一非洲。騎兵留軍駐守非洲歐洲,分兵歸蜀國國都,這時蜀國國都早已遷都阿里木圖。休整一年,趙雲等再次起兵從歐洲入美洲,關羽張飛黃忠魏延等從朝鮮入海取澳洲,一地絕塵兵不血刃統一大洋洲。後關羽等留守大洋洲。趙雲等留守美洲。馬超留守美索不達亞,姜維留守非洲。魏延留守莫斯科。黃忠留守印度。從此,世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中國人成主人翁,全說四川話。


謝謝邀請。

龐統的軍事才能及理政能力在蜀國確實很厲害,但綜合起來看都是不及諸葛亮的。法正與諸葛亮相比更是不及。

關鍵在於託孤之事並不是隻看才能,而是更看中對太子和整個國家的忠誠度。從這一點看,在劉備之前的經歷之中,他更信任諸葛亮。這纔是他最後決定託孤與他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不管他們當時是否健在,劉備都會託孤給諸葛亮的。


我感覺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是無奈之舉,歷史不可能假設,劉備託孤時龐統,法正已經去世了。龐統在劉備收川的路上就死了,和劉備相處的日子很短,不好假設。法正如果活著倒極有可能託孤。劉備用兵打仗謀略不高,但看人極準,絕不會走眼。託孤於諸葛亮兒子只能是傀儡,劉備早就看出來了,故而劉備生前並不重用諸葛亮。而法正則不同,劉備用著放心,託孤後兒子也不會成為傀儡。但要託孤時法正已經死了,劉備沒有辦法只能託孤於諸葛亮,還假惺惺地說了可以讓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