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漢中葉之後,朝廷常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將邊疆的北方各族內遷,以便監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勞動力。到了西晉時,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大量胡族與漢族雜住。史書記載“西北諸郡皆爲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對晉帝國呈現半包圍形勢。除了遼河流域的鮮卑和青海、甘肅的氐、羌外,大都由原住地遷來。

這些胡族逐漸成爲漢人管轄下的編戶,由於他們需要納稅,且時時受漢官欺壓或受漢人歧視,因此心生不滿,時有舉兵之事。在這期間就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十六國。

一個全部國民都信奉天師道的國家----成國

十六國

十六國中在西南的益州有一成國(也稱成漢)就是今天所要講的。

首先先說一下成漢政權的奠基人:李特,字玄休,賨(cong)人,巴西宕渠(今四川營山)人。據《晉書.李特載記》中記載賨人遷於漢中,全部信奉張魯的天師道,其中就包括李特的祖父李虎所率領的五百餘家賨人,後來氐人齊萬年起兵,關西擾亂,李特隨流人入蜀,從而在益州掀起了暴動。

一個全部國民都信奉天師道的國家----成國

李特

有起義就有鎮壓,時任益州刺史的羅尚率兵三萬偷襲義軍綿竹大營,被李特將計就計殺的大敗。攻克廣漢後,與民約法三章,獲得民心。羅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裏勾結當地豪強勢力,圍攻李特。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其弟李流繼統餘衆。後其子李雄稱帝后,追諡李特爲景皇帝,廟號始祖。

在成漢的建立中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他就是:範長生,範長生何許人也,西晉時成都一帶天師道首領,成漢丞相,封爲“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後人在青城山爲其立廟,尊崇他爲“長生大帝”。

一個全部國民都信奉天師道的國家----成國

範長生

在李特死後,流人士衆飢困交加,岌岌可危,在得到範長生資給物資糧食後,流人才得以復振。後來李特的弟弟李流也病死了,流人衆由李特的第三子李雄率領,在攻下成都後,李雄和範長生都爲了君主之位互相推讓,最後還是李雄稱帝,而範長生則成爲了丞相,還被尊稱爲“範賢”,而且還免了範長生千餘家部曲的役稅。

範長生死後,他的兒子範賁被李雄封爲丞相,就這樣過了二十九年後,成漢被東晉大將桓溫所滅。成漢將領鄧定、隗文等人因此推範賁爲帝,範賁以左道惑百姓,所謂左道就是天師道。

兩年後東晉益州刺史周撫、龍驤將軍朱燾攻擊範賁,範賁被殺,這個由天師道統治下的成漢王朝就此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