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全方言電影,裡面的方言正宗嗎?你覺得誰的方言最到位?


整體非常不錯了,但是必須盛讚任素汐老師,因為其他幾位主要演員都在表現四川話的「音調」,當然這已經很棒了,但任素汐老師有川話的味道,四川的朋友肯定能聽出來,特別是很多字的發音方式和尾音,四川話整體發音的時候口腔會更扁平,發音部位靠前,加上還有一些方言的詞語在發音的時候有變音,所以有沒有川味是能明顯聽出來的。

舉個例子

這句臺詞的「的」和「嗎」兩個字發音非常標準,特別是那個「嗎」太傳神了

然後是這句「那我就不配合」

重慶那邊的發音,一般會把就換成「dou」…又學到精髓了

真的,截屏可以截幾乎所有臺詞,幾乎每一句(部分情緒爆發和提高音量大聲喊叫的地方偶爾會有一點點違和)都是非常標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偏重慶方向的方言。

真是佩服這樣的演員,不知道暗地裡下了多少功夫!

說這是貴州話的朋友,答主出生在四川省宜賓市某個縣城,雲貴川交界處,在貴州生活了三年,後來搬家到成都,你要說這具體是哪個地方的我不敢說,但絕對是四川話,當然重慶的盆友如果說是重慶話不算四川話,我覺得也認可啦…但是說這是貴州話的怕不是槓精哦!

給你們截圖自己看


陳建斌老師也太不用心了吧,全片就他說的最爛!!


裡面那個準備做媒人的路人阿姨以及那些高中生的口音應該是貴陽的,其他人的口音大多是以重慶口音為模版的吧(用詞和兒化的感覺都不是貴州人說話的習慣) 但是拍攝地又是在貴州都勻,都勻的口音又跟貴陽的差很多,所以關於口音的問題經常讓我齣戲。 另外推薦一下裡面出現的那首貴州話的歌曲《瞎子》,來自貴州本土的民謠歌手堯十三,非常有才華的一個歌手。如果熟悉的會發現他在劇中出現了,就是對著穿著玩偶服的陳建斌彈吉他的那個場景。《瞎子》這首歌改編自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


我一會兒聽到貴州口音,一會兒重慶,一會兒成都,仔細聽還有唐山話味兒。。。

總的來說還是可以


貴州人來答:裡面幾乎沒什麼本地話~

貴州話雖說歸為「西南官話」,但其實口音分支特別多。只說答主從小長大的小城,就有好幾種口音,答主家一家三口(答主本人、老爸、老媽)說的也是三種不同的口音。

要說無名之輩裡面的方言有多正宗,看從哪個角度。

首先方言用的是西南官話這個沒有爭議,雖然演員大部分不是西南人,但作為西南人的答主在觀影過程中並沒有感覺到口音尷尬,這一點來看是很正的。

再說影片設置的地域,是貴州黔南地帶,應該說都勻話,但影片裡面沒有都勻話。

不過是有貴州話的,唯一的一句,來自影片中的一個小角色,高翔的同學,場景是高翔在學校裏叫他的兄弟去橋頭收拾給他爸開追悼會那羣人,其中一個演員說「翔少你要冷靜一點,這樣是不行的」(原臺詞忘記了),這句標準的貴陽話,答主當時在貴陽看的電影,聽到這句全場發出共鳴的笑聲,哈哈~

片裏還有兩個貴州本地演員:

一個是銀行保安,是貴州自產劇裏的一個喜劇演員,在當地還蠻有名氣的,平時講的是雲南話,但《無名之輩》裡面講的是帶有雲南口音的四川話~

另一個是章宇,雖然是貴州人,但全片還是和其他演員一樣發的四川/重慶音,只是在天台上,和任素汐、李大頭一起看橋那個場景,他用髒話罵李大頭那個片段,絕對絕對的貴州本地特色髒話,也只有土生土長的貴州演員才能深刻領悟當地小混混的形象並說出如此代入的臺詞了。

最後,答主猜導演作為貴州人,沒有將口音設置成標準的當地話而是重慶/四川話,應該是出於商業考慮的。

完~


作為一個四川人覺得,如果要求演員說的是四川話重慶話,那說的都不太正宗,尤其是主角陳建斌,老實說也就外地人剛學會一點的感覺,本地人很容易聽出來。

如果要求說的是貴州話,個人感覺還是不到位,雖然貴州話的區別瞭解也不多,但是有不少親戚是貴州的,聽他們說跟這個還是不一樣。

唯一讓人覺得驚艷的是九孔,一個臺灣人能短時間內把川渝話說成這樣,已經非常不錯了。

同樣是方言電影,《火鍋英雄》裏東北人秦昊說的重慶話就很好,可以看出明顯是下了功夫的(對比之下,白百何就差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都勻人來答一下

這部電影,就是在都勻拍的,章宇也是都勻人

但是劇裏沒有說正宗老都勻話的

可是我看到說是用西南官話不是都勻話那就行吧

而且其實西南方言都很好懂,就是音調不太一樣

章宇的方言很到位了,畢竟本地人,味道在的(罵人的感覺太熟悉了)

任素汐也算好了,偶爾幾個字不太對,但是感覺是對的

潘斌龍稍弱

陳建斌最差了(沒有之一),完全不對哈哈哈哈哈,有些詞直接普通話了,幾乎沒有一句完整的臺詞是對的

剩下的演員都還挺好,至少不齣戲(煎餅老師真的太不標準了)

我覺得貴州人看電影的話都會發現一個小驚喜,就是一開始那個銀行的保安,是開心幫的演員大方,他說的也不是官話,而是大方話(評論區指正是雲南話,答主腦殼昏了對不起大家),秒回童年

最後,我得再感嘆一下,咱們方言罵人真的很爽(結婚,結尼瑪腦殼昏/愛情,愛你媽賣麻花情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PS:煎餅老師被貼罰單的那個地方是答主高中老校門口,真滴太親切了,章宇哥哥也是都勻一中的,我不要臉倒貼一下,學長真棒!!!!)


陳建斌老師的方言總讓我想起《一個勺子》


首先盛讚一個,這是很多年以來完成度最高的蜀語電影!作為蜀語愛好者,作為被堯十三的瞎子感動過的,在紐約能及時去看到這部電影,真是命運的相遇呀!

解釋一下為什麼叫他蜀語電影。第一,本來貴州北部的西南官話就是四川話的自然延伸,在語言學上可以通過一些特徵和其他西南官話(周圍的桂柳、湖廣、雲南)區別開來;第二,劇中人物說的確實都是成都~重慶話,章宇和寧桓宇兩位演員是貴州人,但口音很像重慶話,我一開始以為是貴陽話(現在的貴陽話很重慶話很接近,腔調基本一樣),但是仔細一想,貴陽兒化比較少、去讀ke、這讀zi1、了說哦這些特點都沒有,他們說的應該就是重慶話,為什麼會這樣就不知道了。具體來看一下劇中西南本土演員的語言背景:

章宇(眼睛ㄦ):貴州都勻人。語言能力和表演都沒的說,考慮到大多數主角不是本土演員,多少口音會讓人有齣戲的感覺,可以說正是他的臺詞和戲壓住了場面。他在劇中用的是重慶話。

馬吟吟(真真):雲南昆明人,但是說的是成都話,不懂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她大學是在電子科大上的。電影開頭就是一個成都話女生,非常意料之外。

程怡(高明女朋友):成都人,雖然她的角色的存在本身有點枝蔓,她吵著不準高明回去那一段還是演得挺好的。

鄧恩熙(女兒):重慶人,重慶話。

寧桓宇(高明兒子):貴州銅仁人,銅仁市區講的類似湖廣片,但劇中他說的好像還是重慶話。

範翔(警察):重慶人,重慶話。

王硯輝(高明):雲南昆明人,但應該不是直接說的昆明話,從四川話的角度講感覺還是有點外碼口音。

所以啦,整體就是成渝話。這些本土演員的表現都挺好的,並沒有因為說方言而不是演藝習慣的普通話就喪失對臺詞的控制力。

然後再說一說外地演員的表現。

陳建斌老師(馬先勇)的口音不行,臺詞又太多,特別顯出基本沒學會。有一個場景,他跟學校老師說話,老師開頭說普語,後來看他胡攪蠻纏換成蜀語了,在這個地方他蜀語說不好還挺讓人齣戲的。

任素汐(馬嘉祺)和潘斌龍(大頭)的口音基本達到了外地人剛學得差不多的水平。潘斌龍特別像是那種大致學會了語調但是很多字音會類推出錯的。任素汐的水平很不錯,有些句子幾乎整句都接近完美,這個角色的語言每一句都有很明確的情感特徵,她表現得很好,可以掩蓋口音問題,但因為有些句子說得太好,下一句又露怯了,就顯得比較扎耳朵。

再次讚美各位演員!

對蜀語感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

李柰:兩百多個四川話方言正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順便關注那個專欄嘛。


很好奇章宇明明是貴州人

電影也是在貴州拍的

為什麼他說的重慶話


不怎麼正宗。

相較之下,任素汐和真真的重慶話比較好。但是陳建斌的臺詞大部分都是前半截普通話,後半截硬拗成重慶話。

裡面大部分演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總體是重慶話,但是裡面的一兩個字就是普通話。

不過我既是南方人,又當過語文老師,是會挑剔一點,大多數人應該聽不出來。


不全是貴州方言,但又不能說不是,因為四川方言和貴州方言是有相同的。而且貴州方言各地也不一樣,所以最像貴州方言的是賣水果大媽說的。如果歌曲也算的,瞎子就跟標準貴州織金方言。


求你們別再說這是川話電影啦,也別再說劫匪明顯重慶口音,拜託,先搞清楚章宇是哪裡人,這是在哪兒拍的,導演是哪兒的人,十三是哪兒的人,陳粒哪兒的人,這些細節就在告訴你們,導演就想拍一部關於自己家鄉的電影。

————————————————————

其實還好啦,什麼鎚子之類的,重慶人大概說的比較多,有幾個女演員感覺也有點成都口音,不過眼鏡說的確實是貴州話,細微的區別就是那幾句髒話,那個味道,貴州人一聽就能聽出來。


慢慢來,我覺得這部劇就是西南官話大雜燴,章宇是最有爭議的,我一個重慶人覺得他說的重慶話,但是貴州人覺得說的是貴州話,具體一點來說是遵義話,我家隔貴州那邊比較近,遵義話有點點像,但是還是覺得很像重慶主城區發音,畢竟和高翔同學的貴州話不像,陳建斌,任素汐,潘斌龍,九孔,都不是西南地區的人,都是模仿,但是九孔我覺得模仿的很像成都話,其他都是西南地區的人,高明,雲南話劇團的,在車裡有幾句話聽出來雲南話的影子,高明的老婆,成都話,本來也是成都人,高明的兒子高翔,貴州銅仁的,貴州話算地道的,高明的女朋友,我們重慶老鄉,開口脆,重慶話,和章宇有點像。高明的那個男同學,標準貴州話,臺詞:七七八喊了一百多個,說嘛,弄哪個班的。還有那幾個警察模仿得也不好,四不像,但是那個女警官,穿紅衣服那個,就是成都話,標準的成都梅花音。霞妹,真真,大頭的女朋友,開口有點脆,很像成都話,但感覺有點不對,百度一下,雲南人,成都上大學,呆了幾年,口音有點雜,偏成都話。還有那個要債的,貴州話,就是要給高明開追悼會那個。賣李子那個孃孃,標準貴州話,電視臺主持人,標準貴州話。這時候又要提到章宇,就是眼鏡,他的話明顯和這個不一樣,更偏重慶話。確實是西南官話大雜燴,由於對語言比較敏感,重慶話就不說了,我們那也經常聽到貴州人說話,親戚又是成都的,還有雲南的同學。上了大學過後,重慶各區縣的同學又多,相處一年多,基本上他們一開口就知道是那個區縣的,那種沒得口音的區縣不得行。


電影的拍攝地點是貴州省都勻市,我的家鄉,片中只有那位賣棗的大媽說的是標準的方言。


先說結論吧:大部分演員的方言是不正宗的

雖然說每個演員說的都是西南官話,但是西南官話在不同地區也有很大差別。本片故事發生在貴州省都勻市(我的老家,黔南州州府),但是全篇沒有人說都勻話(有人說賣李子的老奶奶說的是都勻話,我記得不太清)。是的,沒有人,至少沒有主要演員,說了都勻話。大家說的是各個地區的西南官話。

胡廣生,也就是章宇是都勻人,他說的西南官話(以下簡稱西官)就是貴州地區的口音,一些比較標誌性的比如「麻花」一類的用詞就非常「貴州」。

而任素汐,幾個警察說的西官更接近成都或重慶口音,簡單辨識的話,貴州話很少有兒化音,比如說「重慶」,貴州人直接說重慶,而重慶人會說「重慶兒」,且兒化音非常短促,貴州話的音調改變也沒有成都或重慶地方那麼「繞」(原諒我措不好辭了)。另外,我很少聽到貴州本地人說「瓜娃子(zei 第四聲)」。貴州罵人傻大多會說「憨包」,「哈批(不文明呢)」,都勻話則會說「哈卵(lue 樂屋額,不讀略哦)」emmm,哈就是傻的意思。

然後,保安大叔的西官實在是太齣戲了hhhh,經常半句普通話半句西官,而且很多用詞也很不地道(除開章宇幾位外普遍存在)。但是北方人能夠講成這樣也不容易啦。

對了,銀行的保安是貴州人民的老朋友,他在情景劇「開心幫」裏飾演一個叫「大方」的雲南小夥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這部情景喜劇,貴陽老闆張總,成都女孩小夕,雲南小夥大方還有北京來的,全劇唯一說普通話的鐘璐和他的女朋友貴陽姑娘娜娜,相信會對雲貴滇方言的區別有更深的瞭解~

最後,都勻話呀,在貴州也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方言了。我在都勻出生,在興義(黔西南州府,也是一個很漂亮的小城,萬峯林風景區瞭解一下嘛?)長大,都勻話,其實貴州其他地區很多人是不怎麼聽得懂的hhh,就算聽懂也會覺得音調很奇怪,且發音軟,尖,糯。用詞上區別也很多,比如電影中眼鏡對大頭說:「我們不要張拉」,「張」就是理會的意思,拉就是她,這裡的「張」,在貴州很多地方(比如興義)是不這樣用的,他們會說:「我們不要爾她/拉」,這裡的理會就變成「爾」了。

我尋思著要不要發段聲音對比一下都勻話和大部分地方的貴州話讓大家感覺一下不同呢hhh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