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新聞出品:文字/李孟靜、剪輯/遊雅筑、攝影/遊雅筑、陳鬱元

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會間接地影響一生
「我是一個習慣參考書背面有標準答案的臺灣學生,可是我走到了23歲,就要大學畢業了,突然發現沒有任何一本書的背面,可以給我一個人生標準答案...」回憶起剛畢業時迷惘,連美恩這樣說著。

當你站在人生的交叉點時,你會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連美恩是一名年輕的時尚攝影師,在她23歲大學剛畢業時,也有著同樣的困惑。當時的她已經申請到國外的研究所,但對於未來卻仍然迷惘。最後她決定在選擇前,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隻身一人到歐洲流浪一年,將所見所聞都化作日後攝影的養分。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左圖/連美恩的攝影作品,右圖/攝影師連美恩(圖/連美恩提供)


成為沙發衝浪客
連美恩在學生時期先存了20萬,不過這個金額要在歐洲生活一年是不夠的。她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成為「沙發衝浪客」。沙發衝浪客的宗旨是在旅行中,藉由住在在地人的家中,彼此分享生活、進行文化交流,還能達到節省旅費的目的。於是在這一年當中,她「睡了81個人的沙發」,也接觸了這81個人的人生故事。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向我們侃侃而談當時的想法(圖/記者 陳鬱元攝) 

在81個故事中,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住在一個荷蘭大學生家中,和他們聊暑假想要去哪裡時,他們的回答竟然是:伊朗。連美恩很震驚地問他們,「那裡不是很危險嗎?走在路上都會不小心被槍殺?」但荷蘭學生卻回答,中東地區的新聞很多都是美國一手包辦的,與其相信美國的片面之詞,他們寧願親自到伊朗用自己的眼睛和內心,去證實這個世界。

這件事情讓連美恩相當震撼,她說在以前她對於很多人事物也都有些許的刻板印象,對於我們不瞭解的事會感到害怕。但在沙發衝浪之後,也開始學習拋開成見用自己的雙眼去看這個世界。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住在荷蘭一位大學生的家中,分享生活進行文化交流(圖/連美恩提供) 

在旅途中遇到許多的機會

在旅途中除了接觸人羣之外,她也不忘自己攝影的初衷。旅行期間曾經住在一對同志情侶的家中,一人是朝九晚五的公務員,另一人是常常早出晚歸,小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師。兩人的相處表面上並沒有太大的磨擦,但心思細膩的連美恩卻發現在這段關係中,兩人的狀態極為不平衡,公務員已經快要被寂寞給吞噬,但另一半似乎完全沒有發現,於是她在離開前,決定替兩人拍一組照片。

其中一張是建築師正在平靜的喫早餐,但另一人其實已經昏倒在桌上;另一張是建築師正一如往常的刮鬍子,但另一半已經癱軟無力的躺在浴室,連美恩更大膽希望兩人能夠全裸入鏡增強張力感。這一組照片也被刊登到巴塞隆納當地的藝術雜誌,對當時的她來說是莫大的肯定。

此外她在流浪的過程中也深深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她表示真正好的作品都是必須靠團隊一起來創造。她在倫敦時曾和一名臺灣的彩妝師、一名英國和一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共同合作,拍攝了「倫敦妖精系列」,而幾個月後這組照片也陸續刊登上倫敦當地的雜誌。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拍攝的「倫敦妖精系列」(圖/連美恩提供)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拍攝的「倫敦妖精系列」(圖/連美恩提供)

找到真正的自己 仍然繼續旅行

「不管我們面前還有多少東西必須學習,原來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段獨處和消化的時間。」在這一年流浪的時間裡,這是連美恩最大的體悟。適時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很重要的,她說,「遇上人生的溝時,把自己丟到溝裡面,寧可在溝裡面痛苦,也不要一生都不面對那份困惑。」

以前在當攝影助理的她,一心只想和老闆拍出一樣的照片,但經過了這一年的歷練,她更知道自我風格的重要性。她說雖然花了一年的時間,但是她終於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那種喜歡的感覺好踏實,一點也不自欺欺人。回到臺灣後的連美恩不僅接到各種商業攝影的邀約,擁有強烈個性的作品,還被La Vie雜誌推薦為臺灣百大創意接班人,同時更入選臺灣五十大影響力青年。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為高雄好漢玩字節拍攝海報(圖/連美恩提供)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的商攝作品(圖/連美恩提供)

在作品上受肯定外,樂於分享的連美恩,把這一年在歐洲流浪的經驗匯集成書《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把尋找自我、尋找人生的歷程、所見所聞的感動,和讀者分享,回臺後持續旅行的連美恩,在工作忙碌之餘,還完成了《隱藏人格們的旅行清單》一書;她說,透過旅行發現每個人的內心,其實住著許多不同面向的人格,「要能夠去接納自己不滿意的特質,並且跟每個面向和平共處的程度越高,人生也才會越開心」。
▲▼攝影師連美恩攝。(圖/連美恩提供)
 ▲連美恩仍然持續在旅行,在印度與修行者合照(圖/連美恩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