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導演張藝謀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羣》改編的,在繼承和發揚原著的主旨和風格上,又貫穿張藝謀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內部互相算計,暗鬥的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

女主人公頌蓮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來受過教育的她,在陳府這樣一個陰森恐怖、勾心鬥角的生存環境當中,為了能有一席之地,個性逐漸扭曲和變形。而最終導致頌蓮和其他太太,甚至丫鬟雁兒變化的罪魁禍首就是陳家的老規矩。

這是一羣被規矩束縛的女人,這也是一羣犧牲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女人。整部影片拍攝的環境非常單一,就是陳家一個大宅院。但是拍攝環境的單一併沒有埋沒這部影片細膩的情感以及所想要表達的思想。.

主要內容信息:

是一個舊社會的中國女大學生頌蓮,因家庭原因嫁進了典型的舊社會豪門陳家。頌蓮成了陳老爺的四太太,她在陳家的高牆大院裏受盡封建規矩的壓迫和姨太間爭鬥的迫害,最終精神崩潰,只作了一年的姨太便永遠逃不出這高牆大院。

這個故事正是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本片在外延上對封建社會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其核心本質遠不止於此,張藝謀導演與蘇童原著(原著的言外之意更明顯)所探討的除了封建的惡,更多的是這封建惡的來源,這來源是人心,所以,主創們想說明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封建並不源自禮教,而是人心,因為所謂的規矩,不過是由爭鬥的勝者所制定。

主人公是鞏俐飾演的頌蓮,在片中,頌蓮不只是一個封建社會中的新思想者,更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和爭鬥中大起大落的最終敗者。

當她暫時勝利之時,規矩便圍著她而制定;當她失敗時,規矩就成了封建並最終壓垮了她,頌蓮的人生起落正是創作者的意圖之表現:或許所謂的舊社會便是敗者永遠地活在「封建」中,勝者繼續與其他人玩著制定規矩的遊戲,從另一角度說,頌蓮和慘死的三太梅珊最終都勝利了,因為她們不用再玩這根植於人心的封建遊戲。

而紅燈籠這一「暫時勝利」的標誌還會在舊社會中延續下去,因為那是個特權者與勝者統治的世界,陳老爺這種人會不停利用「封建規矩」這一手段來滿足自己那沉浸於慾望的心。


謝謝邀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把封建勢力滅殺人性和生命的行為,放到了一個黑森森無處可逃的封閉的院落內,用大紅燈籠 這個中國傳統的象徵喜慶,代表希望的物體,巧妙的展示了被封建禮教控制了的人性和權力。

一方面是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結構進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也繼承了部分魯迅對中國社會黑暗勢力的恐怖手段的描畫。通過頌蓮,三太太等女性的抗爭,表現了一個以男權為中心的封建社會背景,人成了活著的鬼,鬼就是過去的人。

陳老爺作為一個封建家族家長的代表和縮影,具有普遍性,是對舊中國千萬個封建家族的概括,並從家族延伸到了當時的社會。

而作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四姨太頌蓮卻在畸形化的追求欲中千方百計或者有意無意的充當了封建禮教的幫兇。影片最後以三太太的死頌蓮的瘋,以及五太太的前赴後繼而結束。這戲化的人生背後,凝聚了社會的虛偽和人類的悲哀。這也是封建禮教下人類普遍悲劇的縮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