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与神同行》(Along with the Gods)的出现可为替全球观众上演了一场极致震撼,狂妄的地狱世界观和发人深省的人性省思,荡漾出许多人心底最深刻的缺憾。推动这一切故事的导演金容华,是一手催生这庞大死后世界观的鬼才,他让韩国电影推升到一个炉火纯青的地位,不仅媲美好莱坞,也让台湾更加望尘莫及。

事实上,他在以往的作品中,便以电影视觉科技上的创新为名,全片筹备拍摄6年,耗资400亿韩圜,并请来专业特效团队打造华丽视觉。2011年,他还自费斥资8000万台币,自行创立Dexter Studios公司、网罗韩国最顶尖电脑动画专家,更在好莱坞视觉特效科技学习下,让韩国的特效技术能与世界齐名。

善于用特效技术让电影作品更加分的他,早年曾执导过《丑女大翻身》、《B咖大翻身》和《王牌巨猩》等脍炙人口的名作,在无比精致、细微的特效艺术呈现下,他让故事情节更具有说服力。

《远见》这次很荣幸能专访到导演金容华,畅谈其背后创作的故事。

从「行孝」到「原谅」的觉悟

检视相片

在第一集中,导演带著观众体悟「即时行孝」的重要性,更在那深刻的寓意中,传达许多人都久久不能自己的觉悟意念;这回,他更在许多电影作品都较少暗喻的「原谅」主题上,以前世今生的悬念铺陈,刻划出深刻感动。

金容华说,只要是人,一定或多或少都背负著「罪」活著,不管这个罪或大或小、或轻或重,而「原谅」这件事情,却未必是每个人都有的勇气。「我常想,『去请求他人原谅』的勇气远比『原谅他人』来得更至关重要,所以才在这样的想法下创作了第二集,期待让观众都能在观影后学到一些什么。」

迷人的死后世界 交织这庞大舞台

检视相片

其实,导演原本就是原著漫画的资深书迷,也对于作者周灏旻能够构筑出如此庞大世界观的想像力十分敬佩,他分享,「6年前,当时在设想若要改编为电影,技术上是有一些困难,但后来在不同的层面进步上,两年前我开始觉得这个概念可行。」

金容华表示,他最喜欢这系列作品的主因,一是因为「死后世界」、「来生」、「转世」的舞台非常吸引人,虽然自己并不尽然完全相信;此外,作者在对这个社会的洞察力、省思力很贴近人心,「如何从阴间和地狱的故事激发、回荡更多感动,是最大的重点。」

「我希望透过电影中,夹带著幽默、反省、觉悟的内容,让观众可以知道应该怎么生活、如何追求正确的方向,比起充满教训意味的斥责,电影反而更能让人反思。」

金容华分享,要拍出电影的精华,首先就是要替故事「瘦身」,尤其改编剧本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与选择。他透露在剧本编排当下,自己会用「便条纸」做场景分配与调换,除了把最珍贵的地方保留,也必须新增许多崭新元素让电影更加出色。

特效结合演技:让故事更有魅力

检视相片

他分享,在特效的拿捏上也有一定的脉络,「电影大致分为内容与形式,形式超于内容不行,内容超越形式也不行,以这个层面来看,我是将内容与形式的混合搭配让它达到平衡的导演,」因此观众能够看见特效带来的震撼,也能在演员细致的情绪表现上,看到电影多种层次的魅力。

《与神同行:最终审判》在电影部份的技术不仅非常卓越,实际上想诉说的情感性跟故事性也非常透彻,导演更大赞自己特效团队的优秀,共同营造史诗般的画面。

有趣的是,一直以来都把詹姆斯卡麦隆(James Cameron)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视为他最景仰与尊敬对象的他,在《与神同行:最终审判》中,也加入了一段致敬元素,「在制作时,一直有在想该用什么『恐怖』的元素出现在地狱,后来觉得恐龙的意象十分吻合金秀鸿在剧中的性格,因此决定采用。」

金容华笑说,其实在这个剧情上,当初有想过各种不同的点子,也采纳了许多人不同的意见,「毕竟每个人怕的东西都不一样,有可能是具体有形的、也可能是飘渺无形的,因此,在让亚洲观众直觉上最害怕又最逗趣的呈现上,其实可以马上让人理解的恐龙,是最关键的契机。」

观众们有机会能看到续集

检视相片

因为《与神同行》是南韩首次上下集一起合拍的电影,导演在拍摄时也会担心票房状况。还好第一集上映后佳评如潮,甚至在全球各地创下票房佳绩,这也让他终于放下心中大石。

他分享,其实《与神同行》一开始制作时,他完全没有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回响,「有想说这部至少是不会赔,但如此风靡全亚洲的盛况是想都没想过,」他认为为,除了一流演员的组合是这部受欢迎的关键外,电影剧本所引发的力量也诠释得透彻。

而对于许多观众与影迷们引颈期盼的续集可能性,金容华说,「若在第二集的反应和票房最终有到预期的成果,第三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有机会跟观众见面。」

检视相片

剧照提供:采昌

本文转载自远见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