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橋,承載了甌海大地的漫漫時光,

也見證了甌海先人的勤勞與智慧。

悠悠古橋,連接河兩岸的百姓的兒時在記憶,

也連接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悠悠古橋,悠出曼妙時光,

變化的甌海,時光流轉,不變的古橋情緣……

一條溫瑞塘河把境內在各街道(澤雅鎮除外)全部連在了一起,因此甌海有着許許多多的橋樑,風吹日曬給這些橋樑留下了歲月的痕跡。時光流轉,甌海的面貌早已改變,而這些古橋還保持着原來的樣子,不如一起看看,甌海都有哪些古橋。

潘橋街道——潘橋

潘橋 原名仁壽橋,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坐落於潘橋鎮潘橋村,跨潘橋河。東西向,石結構,3孔。橋兩旁用青石板及青石柱結合做成欄杆,橋中段欄杆柱上有4只雕刻精美、造型生動的獅子。甌海保存較爲完整的宋代古橋樑。橋西端有兩棵古榕,枝葉繁茂,十分壯觀。

婁橋街道——下斜橋

下斜橋 ,因坐落於婁橋街道下斜村而得名。條石結構,9孔,長55米,寬2.2米。據記載,橋旁原有青石欄杆相扶,現青石欄杆早已不知蹤影,替代的是鋼管欄杆,石板橋面已被混凝土覆蓋。該橋爲會昌湖水系現存石橋中跨度最長的一座古橋樑。

郭溪街道——任橋

任橋, 坐落於郭溪鎮任橋村,跨曹埭河。按橋柱鐫刻“十二真娘”文字考證,橋始建於宋代。南北向,石結構,4孔。

南白象街道——清寧橋

清寧橋, 坐落在南白象街道白象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條石結構,3孔,長17.5米,寬2.1米。

橋兩端各有六七級石階,橋上兩旁皆設青石欄杆,方形覆蓮望柱。儘管歲月的洗禮在古橋身上留下斑駁痕跡,但基本完好無損。

梧田街道——慶安橋

座落於大堡底村,塘河上的名石橋,建於清嘉慶年間,原先的石橋有11對青石扶欄,柱頭雕刻有精美的覆蓮,護橋部分有4根石柱,上面刻有美麗的姿態各異的石獅子。

瞿溪街道——集福橋

坐落於雄溪嶴底石馬殿前,跨雄溪,又名石馬殿橋。石結構,3孔。橋墩較有特色,用條石和塊石砌成鯧魚形狀,結實堅固。長14米,寬1.7米。石板側面上刻有題識文字“集福橋”、“大清乾隆癸丑(1793)正月吉日重建”。可以想見,其始建年代更爲久遠。

茶山街道——洞橋

洞橋南北橫跨洞橋河上, 東西兩側爲古榕樹與龍溪亭。洞橋爲單孔石拱橋,淨跨15.6米,寬4.8米。橋面水泥澆築,兩側設青石護欄,橋身由條石壘砌,於1958年重修。

七八年前,在塘河源頭上河鄉一帶,還可以看到好幾座古橋,如溪頭街的塘糕橋、埭頭村的下殿橋、石柱門的將安橋、林橋村的蜈蚣橋等,然而,經過幾次山洪暴發加上河道的拓寬工程,這些古橋均已不存。

變化的甌海,不變的古橋情緣

但願,歲月靜好,年華安然,

我們的甌海更加美麗,

古橋成爲甌海舊時光的見證。

讓我們在古橋上,寫下愛情,

並且刻在歲月濃重的印記中,

我們,曾醉在水鄉。

轉載於甌海旅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