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向笔记212《零工经济来了》

0000021733.jpg

  • 译者: 罗耀宗
  • 出版社:天下杂志
  • 出版日期:2018/01/24
  • 语言:繁体中文

 

每周一曲:最近比较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ectiCCUqc)

 

最近这几年世界趋势变迁与科技进展,全球工作型态已大幅度改变,人工智慧与大数据的新闻不断取代重复性工作/传递去中间化的新闻不绝于耳,连波士顿动力生产的机械狗都会开门了,终生聘雇制已经几乎绝迹,也让很多工作者纷纷忧虑与思考几个问题:这家公司我还能待多久?自己未来在哪?身为职场人士的价值在哪?这些问题已不容许我们用缴交空白卷来逃避了!

从《就业的终结》、《斜杠青年》、《下流老人》等书,不断有种种证据告诉我们社会正在倡导理念并举例很多证据说明趋势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只有觉知并没有帮助我们改善,行动才会。那要怎么行动才能如这几本书中作者般成功脱离职场工作者的回圈,这几本书没有太多著墨。然而,今年我遇上了《零工经济来了》这本书,如获至宝!我这样说好了,《零工经济来了》是职场工作者与独立工作者必读的书籍!

怎么说呢?让我想到中国现代作家钱锺书先生曾在《围城》一书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没有结婚的人拚命想挤进去,结了婚的人却拚命想向外爬。」先不论他谈论内容,职场人士跟独立工作者某程度也如此看待企业这座城堡不是吗?成为多工的独立工作者的梦想很美,但是餐风露宿冷暖自知!毕竟,没有了企业光环,自己还有多少人愿意买单,一再检视著自我品牌与企业品牌较劲结果,一试即中,下好离手看结果,市场会如实地让您明白。

举个例来说,讲师产业,很多人羡慕讲师看似台上风光,说话就能赚钱,但如果你看到每位讲师在人后所花费的心力跟熬夜做讲义跟写课纲与备课时间,你可能踏入讲师产业之前会多想想。每个产业一定有每个产业的甘苦,重点是当你没有盘点评估,只靠热情驱使,热情很容易让现实给消磨掉。透过仔细评估,最起码做好心理建设跟策略战略规划,相对缩短阵痛期是可行的,《零工经济来了》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思考方式与案例做法,值得细细品尝与实践。希望自己的生命不一样,从一点点小改变开始做起:那就是读《零工经济来了》来做起!

我从《零工经济来了》得到很多启发,不管是财务/职涯/机会评估等等,也针对自已未来做了更多元角度的盘点与规划分析,特别在农历年前夕,内心对于所写未来计划实践有了更多踏实感与方向感,这样筑梦踏实的实在,像是自己生命逐步进入了自我设定轨道,内心满足难以言喻。因为我知道:我想/我说/我做是一致的,知行合一,才有机会能至良知。我依然在我的道路上,也期待您能迈开潇洒步伐,走出属于您的精彩人生!诚挚推荐《零工经济来了》!

 

以下是我读本书有感的重点摘要:

  • 两股同步而持续的趋势驱动著零工经济的成长:一是全职工作正在消失。二是全职员工已是许多企业招募的最后选择。在零工经济中,曾经的全职职位(Job)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差事(Work)。零工经济是接案经济,但我们的劳动政策只对传统就业的员工提供福利和保障。
  • 定义自己的成功:成功是个人意见,不是共识决。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反省成功对我们的意义,以及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很容易会根据别人的优先顺序过日子。如果我们没有花时间反思,刻意追求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我们决定极有可能偏离我们真正的愿望。好工作靠自己排列组合:就业不等于成功。成功的意义在于开创更协调而平衡的生活,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祝你达成专业和个人成功的愿景。
  •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在研究中发现,不管是任何情境,我们都难以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感受。而要知道什么事物让我们喜欢/享受/快乐,一个最好的方式,是观察/请教已经在做那件事的人。
  • 拖延人生计划也有目标可能变个不停的风险。例如,我们可能像自己保证,一旦财富达到某个数字,就不再做企业律师或投资银行家。但是五年后,我们完全套牢在那种生活方式中,心目中的目标数字又变高了。我们不断拉高目标数字,也就永远无法满足,无法停下手中的事,转而去做想做的事。而工作组合让我们可以今天就开始追求真正想做的事,不再过拖延的人生。
  • 工作组合里的工作,不必样样都有酬。工作的价值并非无全取决于酬劳。建立工作组合时,也要思考多样化的限度。做太多事情,心力过度分散,就有过度多样化的危险。过度多样化所达成的成果,可能有低于希望和预期的风险。我们会因此置身于低风险、低报酬的处境。每一项活动的投资都不足,提高了成果乏善可陈的风险。要记得,追求多元化,是为了决定专精领域。
  • 就业不再有保障,我们必须自己创造保障。我们所能为自己创造最有力的保障,不是就业保障,而是收入保障。唯有我们自身的技能,以及得到工作和交付价值的能力,才是我们的保障。而创造多重收入来源,以低风险推行/测试事业构想的方式。与其辞去工作,从头单打独斗,不如先慢慢测试市场/反复调整服务和价格,然后以副业性质,产生营业收入和争取顾客。
  • 做好退场策略再进场:制定退场策略,会强迫我们思考规划未来的事,确保我们不至于因为突发的裁员/缩编/合并或组织重整,而措手不及。口袋备有退场计划,可以提高安全感和控制感。减低不确定性的退场策略:当未来似乎是未知数,人有可能不去寻求改变的机会,反而沦为认知偏差的牺牲品,无力自目前处境得到最大利益。
  • 到头来,最健全的财务计划不是只减少支出,而是却不管拥有多少,每一笔支出都有意义。在零工经济重新发现以使用权代替所有权的可能性,足以开启一场不折不扣的个人财务革命,改造隐含在生活背后的经济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