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確診是不是癌症,是什麼亞型的癌症,在醫學上往往要依賴更加精準的手段:病理分型。而提到病理分析,不得不和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穿刺活檢以及它是否是會帶來腫瘤的複發轉移。

在熊頓的自傳體漫畫《滾蛋吧!腫瘤君》里,愛美的女孩熊頓得了癌症,她在因為化療變成小光頭之後,還可以堅強地說:「我有光頭我自豪!」可是在提到胸腔穿刺時,卻也不得不臉色大變:「真正的恐怖來了!」

這當然不能怪樂觀的熊頓,只要想像一下,外科醫生要將細長細長的帶鉤的穿刺針,小心翼翼的穿過胸骨的縫隙,深深的刺入肺里或者其他器官,誰都會覺得痛苦難忍吧~

得了癌症就非要穿刺嗎?不一定。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必須要做穿刺,但如果是晚期的肺癌,醫生的答覆十有八九是肯定的。

大家在看電視或者閑聊時,提到腫瘤,一般都是說在醫院拍片子發現了「陰影」,網路鬼才馬伯庸就因為去醫院做低劑量胸部螺旋CT發現了陰影而擔心是早期肺癌,雖然在三個月之後複查發現僅僅是之前炎症的殘留,但這一場虛驚也給馬伯庸造成了不少的心理陰影。

這件事實際上告訴我們一個信息:CT啊X光啊B超啊這些影像學手段,實際上在癌症診斷方面是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的,它們只能告訴你,你的肺部有陰影,你的肝裡面有個腫塊,至於到底是炎症,是結石、結節,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醫學影像資料能告訴我們的信息有限。

要想確診是不是癌症,是什麼亞型的癌症,在醫學上往往要依賴更加精準的手段:病理分型。

癌症的所謂病理分型,就是通過對病變組織進行顯微觀測等方法,來確定病變組織的病變類型。這很好理解,在顯微鏡下面仔仔細細的看一下病變部位的細胞到底變成什麼樣了,豈不是比拍片看那模糊的圖像清楚多了?所以,如果是疑似癌症的患者,都要想辦法取到那麼一點兒病變組織,再拿到實驗室里分析觀察,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我們應該感謝病理分型的技術,通過病理分型,醫生們發現,原來以前認為相差不多的肺癌,在顯微鏡下卻有著不同的模樣。最開始,根據細胞大小,醫生把肺癌分成了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然後又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又有不同的病理亞型,分別是肺腺癌、肺鱗癌和大細胞肺癌

針對不同的肺癌亞型,發展出來不同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在將肺癌分亞型進行治療之後,肺癌患者的生存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由此可見,病理分型還是很重要的。所以穿刺這一針,雖然痛苦,但能挨還是得挨。

但是,病友中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穿刺活檢可能會造成人為的腫瘤播散、腫瘤種植以及腫瘤轉移。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穿刺、活檢,到底會不會造成腫瘤的轉移?今天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

一、穿刺針,都有套管等防護措施

各種穿刺活檢的針,也都類似的圓珠筆收縮功能的套管保護。在B超或者CT引導下,將整個穿刺活檢針穿入人體,快要碰到腫瘤的時候,就先停下來,然後按一下開關,套管裡面的針芯就會彈出來,扎入腫瘤;再按一下開關,針芯就會縮回套管。然後拔出來的過程中,攜帶腫瘤組織的針芯一直是在套管裡面的。而與腫瘤外圍的正常組織直接接觸的是,壓根沒有碰到腫瘤的套管。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各種更高級的負壓系統等穿刺活檢針,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從而在工程學上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針道種植、人為播散。

二、大規模數據:穿刺活檢導致轉移發生率,低於1%

雖然穿刺針已經設計的非常先進了,但是由於穿刺活檢,造成的人為的腫瘤播散,也並不是100%不會發生——穿刺醫生技術不嫻熟,途中手抖、穿刺深度不當等原因,都會造成穿刺活檢過程中的種植轉移。

但是,這種概率畢竟是非常低的。有不少「好事」的外國人,就專門統計過各大常見部位的穿刺活檢,造成腫瘤轉移的發生率。

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以及加拿大的醫學家統計的腹膜後肉瘤患者,接受穿刺活檢後,發生人為的腫瘤轉移的概率,穿刺活檢導致的腫瘤轉移發生率為0.37%,低於1%。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