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盡在公眾號「愛佳靈感」

推薦指數:四星半

告別了上海,我們又來到了蘇州,第一站來到了出自大師貝聿銘之手的作品——蘇州博物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節,由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棟建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讓無數建築愛好者為之瘋狂,與故宮博物院,法國盧浮宮等相似,更吸引人的是建築本身,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無與倫比的展品。而又與兩者不同的是這是一座具有古典蘇州園林氣質的全新現代建築。

貝聿銘先生以擅長設計博物館而享譽全世界,他曾應肯尼迪總統遺孀傑奎琳的邀請設計過肯尼迪博物館,應密特郎總統之邀設計過盧浮宮博物館,都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

貝先生在中國設計博物館是第一次,這次機會對貝聿銘先生來說極其重要,不僅體現貝聿銘與蘇州與生俱來的血緣紐帶,更是一次於先生而言修正香山飯店失誤的機會。正因為如此,貝聿銘先生在家鄉蘇州設計博物館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作為建築大師貝律銘的封刀之作,該地被貝聿銘先生稱為「聖地」,他說,在這一塊地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在這裡設計博物館很難很難,既要有傳統的東西,但又一定要有創新,傳統的東西就是要運用傳統的元素,讓人感到很協調、很舒服;創新的東西就是要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讓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為時代是在發展的」。

「中國的園林和中國的建築不可分割,是連起來的,花園很重要,這是傳統」

這一點在蘇州博物館完美詮釋。

博物館新館保持了江南名居粉牆黛瓦的特點,但在建築材質上卻不是傳統的木質磚瓦結構,選用新材料,新技術,詮釋了一種新形勢的粉牆黛瓦,與傳統江南建築完美融合。

博物館用現代幾何造型中的菱形、方形等幾何圖案體現出錯落有致的江南特色。簡潔得體卻又不失大方氣度。用灰白兩色和諧搭配,素而有華,簡而顯貴,既體現江南園林儒雅氣質又符合現代建築的幾何美學特點。

在如此微妙而錯綜複雜的歷史街區,蘇州博物館新館與拙政園、忠王府一牆之隔,以牆為界運用「片石山牆」』與其交相呼應。與蘇州古城自然風貌自然結合。

貝聿銘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

蘇州——這個承載著中華數千年文化內涵的城市,需要的不只是一座博物館、一座建築,更需要的是一個建築師對文化精髓的解讀與詮釋。貝聿銘先生聽見蘇州城-家鄉的心跳,將他的才華融入蘇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貝聿銘的建築生涯,可以說是進擊的一生,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在過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肯尼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編輯:錢多多

審核:愛佳靈感貝聿銘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

蘇州——這個承載著中華數千年文化內涵的城市,需要的不只是一座博物館、一座建築,更需要的是一個建築師對文化精髓的解讀與詮釋。貝聿銘先生聽見蘇州城-家鄉的心跳,將他的才華融入蘇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貝聿銘的建築生涯,可以說是進擊的一生,帶有他個人的英雄主義色彩。在過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學期間輾轉多次最終師從格羅皮烏斯門下;曾經因為「房屋建築師」的身份被美國主流建築師協會排除在外;贏得肯尼迪圖書館競賽揚名之時卻因漢考克大廈玻璃的脫落而跌入低谷;頂住輿論壓力在批評聲浪中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最終贏得了高盧人的讚賞;僅與拙政園一牆之隔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則是傾注了貝聿銘對東方故土的無限情感。

照片來源:現場拍攝、部分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