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委江绮雯召开寄养家庭服务资源危机记者会。(图/记者赖于榛摄)

▲监委江绮雯召开寄养家庭服务资源危机记者会。(图/记者赖于榛摄)

记者赖于榛/台北报导

监察院14日召开「何处是儿家?」记者会,监委江绮雯、林雅锋、陈庆财调查我国寄养家庭服务量,发现严重不足,江绮雯指出,寄养家庭数目在103年最高峰1401后,就慢慢往下降,到105年为止,5年间减幅达47.4%,107年寄养费用部分更是只有台北市、金门县、连江县的四类型儿少费用全数达标。

国际委员审查我国CRC首次国家报告,提出寄养家庭的三大危机,包括新的寄养家庭越来越少、寄养家庭父母逐渐老化、孩子寄养时间越来越长,这部分与监察员的调查也吻合。

江绮雯表示,我国对于孩子的寄养家庭安置有三类,包括72小时为限的紧急安置;继续安置部分以三个月为限,每次能延长三个月,父母、监护人等也可以申请地方机关安置;以及中长期安置,但目前超过两年的中长期安置比率已达到四成,而寄养家庭数量却是在103年的最高峰1401处之后,就慢慢往下降,到105年为止,5年间减幅达47.4%。

▲107年各地方政府寄养费用与中央寄养费用标准之差距。(图/翻摄自监察院)

▲107年各地方政府寄养费用与中央寄养费用标准之差距。(图/翻摄自监察院)

为何寄养家庭数量逐渐下降,江绮雯则提出寄养费用可能是原因,她说,寄养成本不断增加,但地方政府提供的安置费用无法反映成本,目前只有台北市、金门县、连江县达标,四类型的儿少费用像是一般儿童、特殊儿童、一般少年、特殊少年都符合卫福部参考标准,可六都当中,台南市四类型儿少的补助标准全数都没有达标。

「照顾小孩不容易啊!」江绮雯还批评,地方政府对于亲属安置与亲属照顾费用有区分,自家亲戚协助照顾不提供费用,除非委托才有,这也会让协助安置的意愿下降,也认为亲属安置定义不甚明确,设定的亲属安置比率要达到15%的目标更是高出世界标准,达标机率不高。

针对此警讯,三名监委提出报告并通过促请卫福部检讨改进,江绮雯则认为可能是各地方政府首长不够关注此议题,或是经费不足,但她建议经费不足可以募款,应该要花点时间建置系统,将短中长期规划拟定。

▲监委江绮雯召开寄养家庭服务资源危机记者会。(图/记者赖于榛摄)

相关文章